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年人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2023-11-12 来源:尚车旅游网

未成年人犯罪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严重罪行也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处罚可从轻或减轻;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家长或监护人需加以管教,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后对于所犯的罪,在成年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的,要按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结合犯罪情节进行处理,但是在审判时已经不能享有未成年人审判时的一些特殊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社会康复与再教育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社会康复与再教育措施是指针对未成年犯罪者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旨在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改善其行为。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理辅导、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养、社会实践等。通过心理辅导,未成年犯罪者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培养积极的行为态度。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责任感,培养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综合这些措施,未成年犯罪者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康复与再教育,为他们的未来重新铺就一条正确的道路。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后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进行,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根据犯罪性质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由政府进行收容教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社会康复与再教育措施包括心理辅导、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旨在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改善行为。通过综合措施,未成年犯罪者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康复与再教育,为他们的未来重新铺就一条正确的道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职责是:

(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规划;

(二)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网信、卫生健康、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四)对本法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

(六)其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

对涉及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其法定代理人以外的成年亲属或者教师、辅导员等参与有利于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邀请其参加有关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等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及时消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