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蚰蜒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

2023-07-28 来源:尚车旅游网

生活中来看蜈蚣是一种比较可怕的虫子一样的动物,有毒,到处爬行。平常偶尔也能看到长得特别像蜈蚣的蚰蜒,很多人没注意的都以为是蜈蚣,因为它们两的外形特别相似。下面下边来分析下它们两者有什么区别?

蚰蜒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

蜈蚣是节肢动物。身体又扁又长,大约有12厘米左右,金黄色的头上长了一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单眼,嘴是由一对大颚和一对小颚组成。身体由21节组成,背面是暗绿色,腹面是黄褐色,每节上都生长着一对足,第一对称“颚足”,足上有发达的爪和毒腺,最后一对向后延伸像是尾。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间,行动十分敏捷,每当晚上外出捕食小动物,白天闭门不出。我国各地常见的是少棘蜈蚣。蜈蚣在中医学上有重要的医药价值,现在正进行人工养殖和研究。

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蜈蚣颜色比较暗,腿短,爬行的时候弯弯曲曲的行进,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发现它多些,而蚰蜒多半发现它在墙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厉害,蜈蚣比较厉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没有生命危险。

蚰蜒和蜈蚣生活习性区别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

体形细小的地蚰蜒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蚰蜒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

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蚰蜒和蜈蚣的毒性区别

蜈蚣的毒性比较强,我们家常有可能会碰到的品种,就有好些毒性很强的。我们身边就有好些蜈蚣的叮咬都可以造成严重的过敏和中毒现象(比如休克);虽然很难得遇到,但中国确实也存在着一些毒性强到可以致死的蜈蚣品种。最重要的一点,被蜈蚣咬到,即使是小蜈蚣,毒性不那么强的,伤口也一定会疼;大蜈蚣或者比较毒的品种就会“很疼”、“更疼”。

蚰蜒的毒性比较弱,被咬到一般也就是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再严重也就是红斑和水疱出血、发脓,或者人为抓破水疱造成感染。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 同样是被咬,蚰蜒要的伤口一般不疼,而是会痒;情况严重的,后继感染才会感到瘙痒或疼痛。

蜈蚣是酸性毒虫,被咬到的处理方法是:尽快从伤口吸毒或挤血,然后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实在没有洗衣服的碱性肥皂也行),解毒可在伤口处用鱼腥草或蒲公英或丝瓜叶或凤仙花花杆捣烂外敷,半个小时换两到三次药,伤口和外敷的草药不要碰到铁器(不能碰铁这点也不知有没有科学根据,家里老人强调的)。如果超过半小时伤口附近还不消肿且痛感强烈,还是赶快去看医生比较好,毕竟这里介绍的只是应急的处理方法,谁知道咬你的是不是能毒死人的那种呢。

蚰蜒也是酸性毒虫,不过是弱酸性,所以被咬到也要吸毒挤血和用碱性肥皂清洗伤口及附近。因为毒性不大就是痒,所以通常不需要特别解毒,搽点消炎止痒的外用药即可。当然咯,如果原本办透明的水疱里面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伴有明显红晕,甚至是水疱被弄破发生后继感染,最好赶快就医。

蚰蜒和蜈蚣外形特征

蜈蚣的躯干比较宽,整个看起来是扁扁的一条。因为身体长,在爬行的时候可以把身体弯两个弯扭成S型。

蚰蜒的躯干比较窄,忽略腿的话看起来是短短的一根。因为身体短,顶多弯成C型转个方向,不可能扭出两个弧。

我们看到的蜈蚣,一般是在地上、桌上或者床上之类的,总之是在水平方向上,而且绝大多数都处在移动状态。很少有人能看到蜈蚣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它们似乎总是在“跑”,但速度却不是很快。

而蚰蜒就不怎么喜欢动。我们发现蚰蜒,一般都是它们趴在某处作休息状,而且多数是在墙上、池壁上、管壁上等一些竖直方向的东西上。如果它们受了惊吓开始逃命,差不多是种“大步走”的感觉,看着好像晃晃悠悠挺不靠谱的,速度却很快。

如上所述,蚰蜒和蜈蚣还是有很多的区别的。品种也不一样,蜈蚣的毒性比蚰蜒的强多了,而且蜈蚣攻击人的速度特别快,蚰蜒一般是不会攻击人的,而且也没什么毒性。可千万不要把蜈蚣当蚰蜒一样好欺负哦。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