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生平:李俊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所处时代:元代。去世时间:1260。主要作品:《过云台·夜半风吹霁色开》《雨后·春空霭霭莫云低》《洞仙歌·汴梁与许道真郭伯诚刘光甫同赋》《瑞鹤仙·沁南守刘巨源诞节十月十五》《洞仙歌·谢杨成之寄梅》等。
关于李俊民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李俊民的诗词 点此查看李俊民的详细内容
《婆罗门引·重阳与元帅窦子温暨众友东城赏菊即席赋》、《过云台·夜半风吹霁色开》、《江山图·笔下江山取意成》、《千里江山图》、《剪爪·袖里纤纤只合存》、《酹江月·壬午中秋与杨外郎仲朋侄婿郭仲进侄谦甫福昌待月》、《清晖亭·高山森似剑铓立》、《姚子昂画马》、《容韵·猎犬已为兔死烹》、《雨后·春空霭霭莫云低》、《用之次韵复荅》、《和述怀·簪履三千气压齐》、《桃园·一时得意笑春风》、《古堤·一决江源水自东》、《瑞鹤仙·锦堂寿日壬寅十一月十五》、《感皇恩·李子搢寿日戊申年甲乙科第》、《乙未冬至·已应黄宫律》、《李舜举·一怒王师吊伐初》、《宿村舍·握手亲情有底欢》、《夜雨·元气淋漓彻九垓》。
二、人物生平
李俊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1214),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1215)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在大阳生活,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85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三、人物简介
李俊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1214),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1215)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85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四、作品选摘
诗作 【闻蔡州破】不周力摧天柱折,阴山怨彻青冢骨。方将一掷赌乾坤,谁谓四面无日月。石马汗滴昭陵血,铜人泪泣秋风客。君不见周家美化八百年,遗恨《黍离》诗一篇!词作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诗作【八日登山同谒吴王祠(四月) 】老树凋残尽,灵祠寂历中。 古今时易改,幽显意能通。岁享屡登乐,俗追三让风。送迎人散后,日落乱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