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一言不合就打人?平时孩子跟其它宝宝玩耍本来好好的,忽然间就传出其它小朋友的哭声。原来是自家宝宝打人了,而且经常出现宝宝爱打人的毛病令很多父母头疼。如何引导孩子不打人,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的原因,找准原因才能更好的与宝宝沟通,宝宝也是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呵护的。 ;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
3岁前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引导。
由于宝宝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点叛逆的他们总是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不合作、不听话,在同伴交往中也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
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家长无意中的暗示。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不打人”,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你说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应?会怎么对我?
有时候宝宝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自己的玩具,或者有人先打了自己等。为了使自己不被欺负,他可能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动用武力,这只是一种本能。
不当的模仿,不论是亲朋好友或邻居的孩子,只要有过动手的行为(也许嬉闹的打,也许是惩罚的打),对于模仿力强的孩子,看在眼裡,当然会学起来,甚至是电视、影片中的情节,孩子也照学,不难发现孩子觉得打人反而开心,生气情绪来时也会打人,因为他脑袋瓜看到的情景就是这样。但最常发生的,孩子家长的体罚, 孩子看到的是家长生气,所以打人,孩子就会在自己生气不开心时,也出现打人的动作。
家长应如何引导
对于爱打人的孩子,千万不能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多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之后,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加,慢慢地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亲社会的一面。
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先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如果是大点的孩子可以询问她的感受)让他们慢慢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是什么。如果进行了情绪梳理后,孩子还继续有打人的意向,那就可以说,“如果你继续打人,我只能让你去其他地方玩了。”这是很清晰地和孩子表达了,对于不被鼓励的行为,他是需要负责后果的。
让孩子知道人与人是有边界的,即使他和爸爸妈妈之间也是有边界的,他也需要尊重父母的边界,不能随意侵犯。这可以从许多小事上一点一滴去做。比如家里有三个苹果,爸爸妈妈宝宝一人一个,宝宝喜欢吃苹果也不能把三个据为己有,吃完自己的,如果还想吃爸爸妈妈的,一定要得到爸爸妈妈同意才行。如果发生他在家里打人的情况,大人可以拥抱他,如果他反抗,那就保证他不会伤着自己,但是也不能让他打,明确告诉他不能打人。
大人越是生气时越要冷静,”打”这个惩罚方式绝对不适用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孩子做错时,大人可以冷静的要求孩子”你被判出场了,你犯规打人,请去隔离区罚站”,大人的情绪千万不要随著孩子一起高涨,因为你就是要让孩子学会你的情绪控制能力,孩子才不会情绪一来就衝动的出现攻击行为。
小贴士
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注意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