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感受力可能强过“大人”?近日,记者采访著名心理学者、情商研究专家张怡筠了解到,研究发现,婴儿在刚出生不久的时候,虽然认知能力、身体诸多指标发育得都非常不完善,但“情绪的感受力”一项却已经发展到了接近100分。“这一结论不是为了凸显孩子有多‘神奇’,而是希望家长们更了解自己的宝宝,在养育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尊重。”
科学新知
宝宝情绪感受力超强
“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宝宝。”心理学家曾对500名婴儿进行观察,发现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即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六种情绪反应,6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表情各异的面孔。“婴儿生来就具备与他人建立情绪联系的能力。最好的例证就是新生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声,也会跟着哭。而且婴儿的情绪感受力已经发育得非常完善了,所以照顾者如果在一种焦躁、烦闷,甚至忧郁的心情下,事实上孩子可以非常敏锐地感受到,并且受到传染,作出反应。”
据专家介绍,婴儿的细微情绪反应很难直接表达,所以往往被家长所忽视。但事实上宝宝有时候的腹痛、头痛、呕吐、嗜睡等问题可能并非因为疾病,而是因为情绪出现了问题。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孩子到可以表达感情的年龄时还有可能出现黏人、冷漠、自卑、不爱社交等表现,而到了那时候家长再想到纠正,已经迟了一大步。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需要从婴儿开始。
育儿观察
小宝宝的神奇感悟
谈起孩子的“情绪感受力”,家长们虽然没有系统地研究,却也常常能观察到宝宝的“神奇本领”:
女儿好像很有“感觉”?
Cherry还在襁褓里,搞得妈妈每天很辛苦,晚上经常睡不好觉,要起来哄孩子、换尿片、喂奶,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了,经常和老公发生口角。有时候夜里Cherry醒了,妈妈就要赶紧把Cherry抱起来,可老公却在一边打呼噜,也不知道起来冲奶粉。Cherry妈一生气,就跟Cherry爸吵起来,本来Cherry都哭个不停的,一听到爸爸妈妈吵架,马上就不哭了,睁开眼睛,疑惑而略显不安地看着妈妈。
几个月能领悟至亲的情感?
“宝宝,妈妈要去上班了,你在家乖乖听爷爷奶奶的话。妈妈下班就马上回来。”产假后重新上班的那天,小罗在临走前这样对儿子说。“儿子细心地聆听着,目送我出门。当我下班回来的时候,他看了我许久,眼眶开始泛红,眼泪大滴大滴地流出来,似乎在诉说着‘妈妈,怎么你去了那么久呢?’”小罗对记者说,当时儿子才几个月大,可是他的眼泪传染了家里每一个人,那一刻大家都哭起来了。“难道宝宝真的能够领悟身边至亲的情感?”
宝宝也知“察言观色”?
“好像宝宝很能看懂家里的气氛似的。”谈起“宝宝的情商”,不到两岁的牛牛妈这样对记者说。“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帮忙带牛牛,所以人还是蛮多的。可小小的牛牛好像已经很懂得‘察言观色’了。比如说,平时牛牛都顽皮得很,可是前两天妈妈生病,牛牛就好像乖了一些,而如果看到家里人发生争执,牛牛就也变得严肃起来了。真是个‘小人精’!”
${FDPageBreak}
家长疑惑
如何对待“神奇宝宝”?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对孩子强大的情绪感受能力认知的不足,很多家长也在面临着各种疑惑:比如:家庭不和时,怎样是为孩子好?“如果夫妻感情不好,是应该为孩子而一起维系婚姻和家庭的完整,还是应该理智地选择分开呢?”
此前,家长间也常常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孩子懂得什么?”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是:家长认为可以将比较小的宝宝随意托付给其他亲友;随意改换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比较随意,不用收敛,完全可以等“长大了再说”等等。“如果孩子真的有这么强的情绪感受力,家长该为此注意哪些问题呢?”
专家解析
高领悟力不等于高情商
高领悟力源自生存需要——“婴儿的情绪感受能力确实强过成年人。”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孟迁认为,“越弱小,越敏感,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女人比男人敏感,也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如果四个月大的婴儿被妈妈突然放下去接电话,就会身体僵硬,露出难过的表情。十个月大的婴儿看到陌生的面孔,也会露出谨慎。”专家认为,情绪本身是生物的一种生存本能,婴儿用微笑表达他的舒适感并吸引母亲的关注,以哭泣表达不适并激发母亲作出相应的调节,以尖叫表达愤怒从而强迫母亲改变对他的照顾方式。
高情商在于后天培养——但是专家同时提醒家长:婴儿对于情感的领悟力高,不等于“情商”就高。“情商”是指管理自我和他人情绪,促进人际关系的能力。它包括自信心、好奇心、自制力、同情心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而孩子对于“情绪”更多地停留在感受的阶段,还很难去“理解”复杂情绪。孩子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会遵循文化所制定的“情绪表达规则”,通过调节情绪,达成自己的理想,情绪平静,并有出众的社交能力。
“宝宝的情绪模式的形成几乎是照料者情绪的翻版,因此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专家提醒:婴儿需要与父母逐渐建立起依恋安全感。只有当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时,孩子才会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他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学家高曼认为,幼儿到三岁半左右,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度开始不同,有些孩子变得比较敏锐,有些变得比较冷漠。关键就在父母的教导方式。
“离婚”对孩子未必有害——“认识到了孩子情商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离婚’这个问题。”心理学者黄京穗表示:“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未必在于它表面的完整性。事实上,如果夫妻双方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孩子身处其中的危害更大。孩子能够敏锐感觉到父母的不和,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平静、理智地选择分开,反而可能对孩子有帮助。不过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爸爸或妈妈对你的爱不会变’。”
“如果父母不开心,孩子也不会舒服。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