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东西干湿的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中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冬夏季风的不同。
(2)列表归纳以上这些差异。
●快乐点击
1.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候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想弄清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应根据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去进行分析。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淮河一线分布。我国东北地区的北端平均气温在-32℃以下,我国南部海南岛平均气温在16℃以上。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50℃。因此,我国的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0温相差很大。原因是:(1)纬度因素是影响我国气温的重要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比南方短,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2)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源地,又加上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山岭阻挡,因此南方气温比北方高。这方面就进一步拉大了南北温度的差异。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从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最北端漠河7月气温在16℃左右,南部海南岛在28℃左右,南北气温相差只有12℃左右。从图上还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天山等地气温较低。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原因:在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获得太阳热量并不比南方少多少。所以,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中国从北到南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 范围 | ≥10℃积温 | 作物熟制 | 主要农作物 |
寒温带 |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 <1600℃ | 一年一熟 |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
中温带 |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南部 | 1600℃-3400℃ | 一年一熟 | 春小麦、大豆、谷子 |
暖温带 | 黄河中下游大部和新疆南部 | 3500℃-4500℃ | 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 |
亚热带 |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 4500℃-8000℃ |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 双季稻油菜 |
热带 |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 >8000℃ | 一年三熟 | 水稻 |
高原气候区 | 青藏高原 | <2000℃ | 一年一熟 | 青稞 |
2.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
中国各地降水差别很大。我国降水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影响我国的夏季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来自于海洋,我国东南沿海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丰沛;西北地区则正好相反。
一个地方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划分了4个干湿地区,列表如下:
干湿地区 | 分布地区 | 干湿状况 | 植被 | 农牧业 |
湿润地区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 森林 | 水田为主 |
半湿润地区 | 东北平源、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 森林 草原 | 旱地为主 |
半干润地区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 草原 | 灌溉农业牧业 |
干旱地区 |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 多荒漠 | 绿洲农业牧业 |
3.季风气侯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如图2.2-3: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为降水创造了条件。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以东以南的季风区内,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内,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则跳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中国的季风气候带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中国和同纬度的地区相比较,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较大,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