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小衔接班家长会发言稿

2021-05-19 来源:尚车旅游网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的变化,使七年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具体如下: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七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是,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一般还比较幼稚,“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对问题缺乏思考,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七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七年级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开学不久,新的生活又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学习难度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会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是重要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二是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三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是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你孩子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适时适度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抚育孩子没有其他窍门,只要赞美他们。鼓励和赞美在培养孩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西方的家长从不吝啬对孩子说“你很了不起”、“你真棒”、“你真伟大”等赞美之语,其目的就是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赞美和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卡耐基成功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善于鼓励人、乐于赞赏人,营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氛围。我们大力倡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鼓励、鼓励、再鼓励",有一点成绩,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从而促使学生的受教育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老师们在工作中都能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关爱和激励,在家中得到赏识和赞誉,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便会日趋增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赏识的渴望”,鼓励和赞美属于力量,属于生机,属于希望,大胆赞美你的孩子吧。

  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是整个中学生活的起点,七年级的学习情况如何,往往对整个中学阶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1、预习的习惯

  培养孩子有计划的学习习惯,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预习的基本要求是: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找出难点并做好记录,使第二天的听课有所侧重。

  2、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是一坐下来拿出作业就做,做错了再订正。结果不但费时多,错误率高,而且达不到训练目的。正确的做法是,做作业之前,先认真想一想白天老师授课的内容,讲了哪些概念和例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将所学的知识理出一个头绪,然后再开始做作业。

  因此,除了要求做到态度认真、独立完成、步骤完整、书写整洁、符合规范、反复检查、认真订正以外,还要摆好复习与做作业的先后顺序。

  3、朗读的习惯

  不少学生由于从小缺少训练,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不但在人前不敢大声朗读,就是独自一人读课文也是嗫嗫嚅嚅,读不成句;而这些学生,大多数文科成绩都不够理想,特别是英语,更是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对于七年级学生,一定要抓住其少年过渡期即将到来的最后机会(进入少年过渡期后,由于心理的闭锁性,他们将变得更加害羞,朗读就会更加困难)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家长应当要求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清晨朗读课文,对语文的重点课文或重点段落和英语课文,一定要读出声,读得琅琅上口;而且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4、一丝不苟的习惯

  看到孩子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觉得十分奇怪,“我的孩子考前都在家里复习功课,我还亲自检查他背书的情况,该背的内容他差不多都会背,只是有的地方背不太准确,怎么考起来这么差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不太准确”上,东扣一点,西扣一点,分数当然就低了。现在的孩子都不笨,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距会这么大呢?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抓,家长也要配合着抓。作为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主要不是检查作业正确与否,而是检查孩子的作业是不是认真,是不是整洁)。有条件的家长,在检查孩子背书的时候,必须要求孩子做到精确,一字不差;对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求他们认真加以订正,而且要他们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了培养孩子一丝不苟的习惯,最关键的是要常抓不懈,切不可一暴十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1.尽量多表扬,才乐于学习。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尤其是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多些理解、安慰和鼓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学好。

  2.多抽出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解决学习动力和态度问题。严格要求,严格必须合理,要求应当适当。

  3.对孩子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可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从而有利于发挥潜能,增加自信。

  4.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5.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家务,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6.做好表率,重日常修养,只有受过教育,才能关注教育。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认真读书,汲取知识。

  7.关爱而不溺爱,挫折不一定是件坏事,关心而不娇惯,要有管和引导的意识。

  8.多沟通与交流,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

  9.多引导孩子提出问题。爱提问题的孩子比被动接受知识的孩子知识掌握得快而且觉得负担轻,家长要培养孩子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10.重视平时的上学,尽量避免因家庭问题导致孩子缺课,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将来的敬业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