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清晨,市委党校第41期中青班师生一行50余人,怀着虔诚的心情,前住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进行党性锻炼。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在井冈山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我时刻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这是一场灵魂的洗礼,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留下的几点心得体会,以简单文字记叙之。
一、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的感悟
巍巍挺拔的松柏,密密麻麻的小雨,恰好平添了几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庄严肃穆。身着统一的红军服装,任由雨水冲刷着脸庞,我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缓缓的拾阶而上,来到烈士纪念堂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向革命先烈们敬献了花圈。这里长眠着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数万名先烈,留下姓名的烈士是15744人,然而无名英烈却多达48000余人!我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一边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连绵、英勇卓绝的红色岁月。在“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的艰难困境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些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慷慨赴死呢?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似乎是如此的短暂,还没来得及体验生活的滋味,甚至还未品尝到爱情的芬芳,就如此匆匆的、含笑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站在纪念堂前,久久沉思。是的,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是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成就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他们虽然早已长眠,但他们为了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永放光芒,万古长存!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作为年轻一代党员干部更应该倍加珍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参观茅坪八角楼的体会
我们来到茅坪,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八角楼旧居。在国民党当局对井冈山进行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根据地所需的服装、弹药、柴米油盐都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加上军事上的多次“合剿”和“进剿”,使工农红军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就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朴素真理,坚定了根据地军民的理想信念,最终引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也是在我们改革开放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对国内各类矛盾凸显的转型困难,全党上下应该做到“上下一心,其利断金”。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具有坚定的信念,不怀疑、不动摇,艰难探索,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重走朱毛挑粮小道的思考
朱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的黄洋界下面,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全程约3100米。路为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在毛泽东、朱德亲自带领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如今我们重走这段崎岖的山路,正是要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感悟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在山路上爬行的时候,我记起了小时候的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当时,尽管军务繁忙,年纪较大,但朱德仍然坚持亲自参与挑粮上山。战士们看着非常心疼,两次偷偷地将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但朱德几次又将扁担找了出来,并用毛笔写下“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朱德用这条扁担一直坚持到挑粮任务完成。正是在当时这种官兵一致,上下同心的革命氛围中,工农红军才能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粉碎了敌人剿灭革命力量的阴谋。时至今日,党内少数领导干部尤其是个别高级干部信仰迷失,贪图享乐,脱离群众,好大喜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种党的事业的害群之马,必须坚决铲除之!由此及彼,前苏联实行多年的党内特供制度,并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严重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普通民众对执政党的支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以史为鉴,察古知今,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深思。
四、与红色后代座谈交流的反省
在井冈山期间,上级安排了袁文才、王佐、曾志这三位革命前辈的嫡系后人与我们座谈交流。当石金龙同志讲到他的奶奶曾志的故事时,我不禁几度流泪。这位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女战士,后来位居中组部副部长时,当她的嫡亲孙子石金龙到北京与奶奶进行团聚,在即将离京的那个晚上,石金龙嗫嚅着提出解决全家几口人的农转非指标要求,这位古怪的老太太居然根本就没有帮忙!回想到八十年代,多少稍微有权有势的人们,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安排得那么“到位”啊!后来,曾志主动提出将石金龙的女儿带到北京读书培养时,这个原本已考上中专、马上可以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的姑娘,居然被她的太奶奶送到了北京的一所民办学校就读,由此走上了一条我们今天看来体制外的人生道路。时至今日,石金龙的女儿仍在深圳一家公司打工,而石金龙的儿子在驻港部队当兵四年转业回乡后,也只是在某单位混着一份临聘制的司机差事。要知道,曾志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她的丈夫更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排名第四的陶铸啊!可是,身居高位如此,却绝不以权谋私,这种一心为公的崇高境界,怎能不叫我们身边的某些党员干部汗颜!强调,要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某些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作怪,私心杂念过多,这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也是对法律或制度公正性的蔑视和挑战,伤害了自己,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对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又是一种怎样的危害?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这次座谈交流,对我而言,确实是震耳发馈,影响深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