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目的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动员全市上下和建筑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努力完成今年建筑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交流会,也是一次形势分析会,更是一次冲刺百亿的动员鼓劲会。刚才,五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潘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希望各镇、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市委、市政府确定,当前全市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目标。"两个率先"由省委、省政府提出,即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市根据省和扬州市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两个提前"的目标,即在时序上提前,力争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位次上提前,力争通过3-5年努力,跻身全省县(市)前十强。20xx年,江都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比中列第44位,比上届提升12位。在去年基础上,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实现GDP81.56亿元,增长15.1%,增长速度在扬州市最高;完成财政收入6.88亿元,增长25%以上。1-7月份,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13.6亿元,完成扬州市下达任务的97%;外资到帐6000多万美元,完成了序时进度;工业技改投入形势也很好,在手千万元以上项目共有17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规模工业总产值在苏中8县(市)位居第二,仅次于通州市。各项指标均衡下来,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在苏中各县(市)中列中上游。我们还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3号文件精神,推进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农村各项生产形势良好,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这些数字和情况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市整个经济发展势头是好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去年我市建筑业人均收入1.99万元,在册人数7.2万人,共实现劳务收入14亿多元,建筑业占全市GDP总值的7%左右,许多"凤还巢"企业是通过建筑业起步,完成了原始积累,对经济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建筑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并支持建筑业的发展。
二、建筑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应该说,目前全国建筑业形势是好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举办世博会、江苏实施沿江开发,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这些都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规模,但是到处仍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个大的城市都是一个大的建筑市场,建筑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自身看,江都建筑业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自我积累,已经具备了加速冲刺、加快发展的条件。目前至少有四大优势:一是资质优势。建设部授予江都建设的特级资质,全省仅5家,同时我市还有7个一级资质。在当今建筑业市场更加注重品牌、信誉的情况下,资质就是资本。二是市场优势。我们已经在国内主要重点城市站稳了脚跟,占领了阵地,形成了良好的信誉。从全国看,除了国家直属的大企业辐射全国市场外,省际间建筑业优势最大的是浙江,省内是南通,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城市,我们能与浙江、南通的优势企业并驾齐驱。作为一个县级市,能占领这么大的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很了不起。三是品牌优势。我们先后在全国建起了一批品牌工程,可以这么讲,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形象工程就是一座丰碑,就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四是人才优势。江都在外建筑施工的一些人员已经进入管理层,说明我们建筑施工人员的结构在提升,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建筑队伍的强大不在于人数的多少,最终要看人才的结构和规模。
我们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看到不足。与扬州其他县(市)比、与过去比,现在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值得祝贺。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市场经济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很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掉队,被淘汰。与浙江等先进地区比,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运作机制不够灵活。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运行机制还是行政管理型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和能力不足。下一步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为运作机制问题直接影响我们的决策管理和思维观念等。二是业务较为单一。我们今年要完成的100亿元的任务绝大部分还是建筑施工产值,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尚未形成,由于业务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建筑业的附加值、效益不够高,从而影响了我们的资本积累和长远发展。三是尚未形成资本运作的机制。浙江的三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占领市场,已经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我们资本运作的路子没有完全打开,导致我们就事论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由于我们自有资本很少,要想做大规模,除非做不垫资的工程,否则要做大肯定有很多制约因素,这个问题希望建筑战线的同志好好思考。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克服不足,促进建筑业更快、更好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功,一定要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
三、制订落实江都建筑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
江都素有花木之乡、建筑之乡、丝绸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这"四乡"中最有潜力、最有影响的应该还是建筑之乡,这是指品牌效应、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是指在全部经济总量中的绝对数。为什么说建筑业很有影响力?一是我们的重点企业在同行中有知名度。二是在全国相当一部分重点城市中,江都的建筑业有地位。比如在北京市场,去年北京市对在京施工的20xx多个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江都名列第一,在上海、西安、西宁、武汉、深圳、南京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也是把江都建筑业摆在重要位置来对待的,我们其他哪一个产品、哪一个行业能有这样的地位。三是在部分省市和群众中有影响。比如西安、西宁,人家都知道江都建设是个大公司,江都的汽车、花木人家不一定知道,甚至你这个城市具体在什么位置人家也不一定能说得清,但都知道江都的建筑业还可以,这说明江都建筑业在其他城市具有一定影响。如何把这些优势和知名度充分利用好、规划好、发挥好,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我们既要研究今年如何冲刺百亿,更要思考、研究百亿之后如何干,下一步目标是什么?我想,要在今年实现百亿的基础上,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江都建筑业的施工产值达到200亿元,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理由实现这个目标。建筑业下一步如何发展,我提五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1、做强龙头企业。我们目前有特级资质企业1个,一级资质企业7个,有亿元以上建安企业20个,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骨干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重点还是要充分发挥特级资质无形资产的作用,做强龙头企业。在3-5年内,江都建设要做到100个亿,江建集团要做到30个亿,其他企业也要制定发展目标。未来200个亿的指标要重点在这20个企业中分解,如果江都建设和江建集团能分别做到100亿和30亿,还有18个企业,一家3亿,就是近60亿,这样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这方面要总结浙江、南通和扬州建筑业的经验和做法,我们鼓励各个企业加快发展、形成特色,同时也希望各个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江都建设特级资质这个品牌,形成集聚效应。各层各级都要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形成共识,共同扶持龙头企业。江都建设也要制定发展规划,主动吸纳其他企业,各驻外办事处、分公司要有一个内部的联动、制约和考核机制,在市场上形成拳头。
2、做大规模市场。建筑业要发展,关键要抓规模,这个要作为重点课题去研究。如果按照3-5年冲刺200亿的要求,我们就要研究将来重点发展的规模城市是哪些。对照这个要求,如果重点企业原来的市场能保住,西部市场能有重点地进行战略拓展,同时积极向二级城市拓展,未来3-5年我们就能达到8-10个10亿元以上的规模城市,再有一批5亿元的二级城市,东方不亮西方亮,建筑业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3、做响品牌工程。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6个鲁班奖的获得,我们树起了一批形象工程,提高了声誉。在建筑界,最有说服力的除了资质外,就是品牌和形象工程。因此,在新开辟的市场和竞争力较强的市场,我们一定要善于研究,有重点的投放人力、投放精力、投放资金,把品牌工程做好,这将会使我们长期受益。如何做好品牌工程,我想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规模大、有影响的项目要组织重点攻关。对在一个地区有影响、有特色,对一个系统单位举足轻重的工程,既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要组织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二是要组织优势力量施工。项目拿到手后,如果不能做好,不但不能树形象,而且还会砸牌子,因此,工程的质量、安全、速度一定要保证。三是要善于进行项目包装。一个工程施工质量再好,但如果施工现场一塌糊涂,配套管理跟不上,也会影响信誉,因此要注意对施工现场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树立企业形象。四是要善于推介宣传。要注意把品牌工程包装成资料、碟片等,对外进行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
4、做好资本市场。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善于运作资本市场。江都民间资本丰厚,1-7月份银行存款总额是178亿元,个人储蓄是132亿元,这在苏中、苏北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还未完全释放,建筑业要在这方面好好研究,挖掘潜力。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一要善于和政府部门搞好联合。最近,北京市政集团和江都建设局合作,在我市投资3亿元搞城市建设。江苏重点民营企业太平洋集团,年产值100多亿,就是搞工程起家的。我市的天雨集团和建设局以BOT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运作也很好。其他企业也要在这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二要善于向基础设施和非标工程延伸。包括向路桥、市政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等拓展。江都有10万亩花木,如果建筑业能起龙头带动作用,很有发展潜力。三要善于利用公司自身的信誉和品牌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扬州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依托自己的信誉向银行贷款,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一起拿地、一起开发、一起赚钱。这方面我们路子要宽,胆子要大。我们江都的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首先向本市的建筑企业放开,可以避免投资风险,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5、做优管理队伍。主要是要加强建筑队伍自身建设,这方面我们考虑得比较多、也比较担心的还是机制问题,机制决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因此要加快企业改制,改进企业的管理。我们现在要按照200亿的定位来考虑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到底需要多少建筑工人、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怎么来培养、引进这些人才,值得好好研究。同时,我建议建筑系统大的规模企业和驻外办事处,要组织一批精干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有资质的人员,比如财务、工程造价、招投标、质量管理人员,组建一支综合的技术管理服务队伍,对下属企业和单位进行有偿指导和服务,这方面单靠某个企业不行,要通过吸纳社会人才来充实力量、加强服务。如果我们能组建这样一支有实力、有影响的队伍,我们的招投标命中率和管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最后,我希望建工系统和各有关部门对建筑业加强服务、加强指导,做到领导到位、服务到位,形成合力,共同把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