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心率的自我应用原则是什么?
答:脉搏检测是很好的自我监督手段。
晨脉的应用(即早晨醒后起床之前测脉搏)主要看其稳定性。通常晨脉基本稳定,或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减少趋势;如晨脉突增,10秒增 2次(1分钟12次)应警惕,10秒增 3次(1分钟18次)应去医院。如果平时经常发现有脉搏节律不齐的现象,且次数超过6次/分,也应去医院。
运动中脉搏的应用:“30秒钟20次蹲起”一次负荷试验方法简单,即静坐片刻后(3分钟左右),测安静时的脉搏(10秒),然后起立,在30秒钟内做匀速20次全蹲起,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秒钟脉搏。如果负荷结束后,脉搏上升幅度超过70%,说明心功能较差。在锻炼后测脉搏可反负荷量的大小。练后5~10分钟时如脉搏恢复,表明负荷量较小;如脉搏比练前安静时快2~5次/10秒,表明中等负荷量;脉搏快6~9次/10秒表明负荷量较大。结合成绩定期检查在定量强度跑后的脉搏也很有意义。若跑后即刻脉搏较前次下降、成绩提高,表明训练适宜;若跑后即刻脉搏较前次增、成绩下降,表明训练不适宜或身体状况佳。 问题2:改善身体成分的意义与原则是什么?
答: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其总重量就是体重。它包括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两大类。前者重量称体脂重,体脂重量体重的百分比称体脂率,后者包括内脏、骨骼、肌肉、水分、矿物盐等各种成分的重量,又叫瘦体重或去脂体重。身体成分能反 人体的体质状况、体型特征和身材大小,其中脂肪成分又能反人体胖瘦程度。
调控体脂含量的方法原则是 :
(1)速度: 1Kg/周≈1000Kcal/天。增重者可降低速度。
(2)方法原则:以饮食和运动为基础(减肥者的热量安排比例可为饮食:运动=
400Kcal :600Kcal)。 据条件可选择配用多种辅助手段(如理疗、药疗、心理等)。用1-3个月达 后进入维持阶段。
(3)饮食要点:营养 结构(低热量、高蛋白、低糖、低脂、充足的矿物质、维生),保障食物纤维的摄入,充足饮水。
保持和改善肌肉力量的方法:
(1)经典方案A、静力(等长)练 :最大用力10秒,放松20秒,重复3~4次,3~7次/周。
经典方案B、等 力量练 :负荷10RM,3组,组间歇3~5分,3~4次/周;每隔4~5次练 检查1次,如力量增长使10RM负荷降为14RM,则将负荷重量增 5%,从而做到负荷递增。
(2)应重点练 的部位:一般健康人以肩颈、腰背、大腿部位的肌力练为重点,体力活动有专门要求者(如某些工种的工人及运动员)应增 专项力量练 ,运动器官伤病者应逐步使损伤局部的肌力水平增强到超出伤前水平。
(3)在改善肌肉力量的同时应该保证高蛋白、维生 B2及钾的摄入,特别注重肝、蛋、萝卜、水果
等的选用。
饮食建议:
食物多 化 避免吃过多的糖;要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吃过多的盐;避免吃过多的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胞和胆固醇;如果饮酒,要适量;吃含有适量淀粉和纤维的食物。
第一部分:对比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
大学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节,所以感觉体育课的时间非常紧凑,不像中学的体育课感觉有很多。大学的体育课中,自由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一点和初中高中反差很大。
大学体育教学我认为应该更加注意分级,不同身体素质的人要求应该不一样,比如对擅长体育的可以在第一节课就把期末的内容测试掉,这样之后签到后就可以放开活动,这一点在高中时已经有体现,但是到了大学反而不明显了。
第二部分:体育课程对我的改变
首先,身体素质方面我的力量变强了。由于原来耐力较好,3000米完全不是问题,但是体育课的一些力量练习的要求使得我爱上了力量练习。其次,我的运动成绩维持在高中的水平没有下降,但是提升也不明显,主要因为在锻炼方面花的时间明显少于高中时期。再者,我感觉比以前更加健康了,主要因为生活的节奏保持的较好,对于锻炼的量把握适中。最后,我感觉我在运动中心理素质还是在不断提升的,一年的体育学习使得我更加热爱体育了。
第三部分:对清华体育的建议与设想
首先建议在入学后第一节课,建议测试体育水平,然后能考试得满分的就可以直接参加考试,单独形成班级,在体育课时就不用和一般的或者水平比较差的同学一起重复劳动。
其次,建议增加自由活动时间,减少比较无聊的“清华长拳”的学习,可以针对对武术有兴趣的同学开设清华长拳的教学。
再者,可以实行期末必考+选考制,体育水平较差的可以考长拳这些对天赋要求较低的体育项目,天赋较好的可以考更难的项目,这样有利于隐藏在同学当中的高手浮出水面。只要难度等级设置合理,而且主流导向是重视必考,挑战选考,那么我认为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最后,对于体育水平不理想的学生,要单独组成一个班级,由易到难逐渐加大训练强度,这样可以更快进步,和体育较好的同学在一个班级会使得本来就对体育学习没有多大热情的他们浑水摸鱼。
以上几点是我一年来对于体育教学的建议和感想,仅供参考,如果有幸得到采纳,我会非常感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