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有一种剧情叫做人生,有一个演员叫做纯真。
都言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进入其中,便身不由己。纪律、权利与等级,所谓的人情世故,弥漫周围。初心不衷者,便会禁不住“磨砺”,逐渐褪去那如璞本性;而那些初心不改,保持着天性纯真的人,却往往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贾平凹曾在他的文章《我的老师》中这样回忆那位比他年小许多岁的小老师:“她趴在桌上,看着那比自己高大许多的人,手握毛笔飘逸挥洒。旁边就有人逗她了,‘在看什么呢?’‘写’不假思索的回答;‘写什么呢?’‘字’,‘什么字?’‘黑字’”。三个问题,四字作答,贾平凹的小老师看到的只是用本性观得的事物,没有那些从社会熔炉中走出来的人的阿谀奉承、谄媚迎合。或许她所持有的那份纯真,正是贾平凹尊称其为老师的缘故罢!
著名作家聂绀弩,他的一生便是守着初衷,持着纯真走完的。恰如知交冯雪峰评价的,他的一生“有着儿童似的天真”。开心便开心,若是不开心了,纵使是高级官员,他也依旧有气就撒,严声切齿。也许在现在的人看来,这是对权力、地位的不尊,但正因此,才体现了他那难能可贵的纯真。在聂绀弩的心中,没有所谓的人情世故,喜即是喜,怒便是怒,从不虚假掩饰自己的情绪,从不故作媚态。他就像个孩子一般纯真,有什么说什么,绝不巧言令色。即使离世前,他也仍保持着他那天性里的纯真,一瓣蜜桔,笑着知足的离去。正是因为他这份难得的纯真,使得人们在忆起他时,无一不感慨他的放浪形骸。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保持这份与生俱来的纯真。殊不知,有多少人在事故摩擦中,失去了本有的棱角,变得圆滑;有多少人为了一时之利,便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唯他人之命是从,终得利欲,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呢?
“人之初,性本善”。夫人之初,似玉璞,又如白纸一张,等到逐渐长大,也便步入社会这杯水中,你想得到,亦看得到,水中的纸如社会中的人,慢慢地,水纸相侵,人以另一种姿态融入了社会,众人所见的他,不再是“本性善良的初人”,其由外至內早已打上一层事故人情的油墨,为的是更好地在水中伸展,更好的立足于社会。静言思之,对待人生这部剧,追的人着实很多,然而其中能与“纯真”一角邂逅的人却少之又少,或许是因为浮云太多,蒙蔽了他们选择的双眼;又或是因为主角太“美”,配角早已黯然失色。总归是与纯真失之交臂了……其结果必然大有阙漏……
由此观之,人这一生总是该坚守心中纯真的,相信那些不忘初心的人,定得始终!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