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真水无香

2021-05-21 来源:尚车旅游网

真水无香

  真味无源,真水无香。——《茶品》

  中国人,最能理解水的高贵。聃云:上善若水。早在先秦,水就成了士人立世处身的范本,致虚极,守静笃,吾以复观。不尤不怨,与世无争,平和冲淡,便得无香真水,成无待真人。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的箴言,几乎就是传统儒道哲学的禅宗翻版。君子向慕的交往,乃古潭碧波,清澈亦深遂,讲求六根不起,心旌不动,不用意,不动念。司空徒《二十四诗品.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此谓“诗美”强求不来,唯有妙心顿悟。“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此之谓也。

  各异的人生态度,必然地导向不同的美学趣诣。而各类艺术中,最得真水无香之精魂者,非山水不可。文人画祖王维首事水墨,一去前人青绿山水的妖艳之气,所画多为危崖深壑,枯槎寒林,苍鹰陋石,浅水高云。偶有溪山行旅,执杖老翁,从不见花枝娇展,蜂蝶引伴。只施玄色的一长卷,一横轴,一斗方,透出砭人肌骨的“荒寒”气象。

  对寒冷况味的追求,于孤标傲世自命清高的隐士们,是最自然的选择。当这一注真水遇上迎头而来的浩浩浊流,他们选择了寒冷,将自已冻结成为一块坚冰,一块顽石,待到春和景明,天下乂安,才肯解冻自已。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是隐逸之士,但每个人都有隐逸之情。身居庙堂,亦可心处江湖;平步飞黄,亦无损山水烟岚。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忘言者,远不止陶翁。《庄子》载:知北游于玄水之上,问道于无为谓,不答;问于屈狂,欲言已忘;问于黄帝,告以巨细,然非真道矣。忘即是“无言”,其中的哲学内涵亦脱胎于水:真水无香,故成诸味;煮茶得香,鬲粟得飨。君子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以其无言,故莫能与之辩,故不与世相争。唯识宗有“二谛义”,分三重境界,最上曰“俱忘”。证得无上菩堤者,照鉴众生,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只有圆融一片,入不可言说之境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周坐忘,梦为蝴蝶。

  溪水淙淙,无始无终;江波涟涟,蕙草绵迁。请随我溯流而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瓢饮清涧水,一洗凡俗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