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让我们日日夜夜不能安眠;有一个人让我们费尽心思也猜不到他的意图;有一个人,让我们在一个个周末的夜晚奋笔疾书;这一个人,甚至几乎能够决定我们的一生。
他是谁?他不是教师,也不是家长。他是出题人。
但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语文的出题教师。
不是为了一种以报复的心理去欺负那些“祖国的花朵”;不是为了成为学生口中那个可恶而又遥不可及的危险人物。我不为名,不为利,且听我娓娓道来。
近年来,语文的地位日趋重要,成为我们过“中高考”这独木桥的加分项。仿佛拥有了语文,我们就能够走向人生的颠峰。可偏偏他是一个不好搞定的人物。
不知大家听说没有,网上有这样一个新闻:有一女生写了篇文章,被登上了一部杂志上,就问你巧不巧,她高考时的语文阅读题,刚好是那篇她自我写的文章。可想而知,那时的女生该有多激动!可是,结果呢,让人大跌眼镜,12分的阅读理解,她只得了五分!她分析自我的文章,体会自我的内心感受,竟仅有五分?这说明什么?是她对自我的了解还不如出题教师吗?不,是此刻题目的机械化、套路化。
相信这点大家都是有体会。记得上次月考,有篇阅读理解的最终一题是“一缕阳光照在父亲的脸上”,问:这阳光有什么含义?可是我的内心:完全黑人问号脸!一缕阳光能有什么含义?怎样就好巧不巧地照在了父亲的脸上!?即使如此,拉提凭着我不好,不怕的语文功底,一共四分你的那个三分,但我自我感觉自我大的挺强的。
说到这儿,不防提一下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不明白他的哪篇文章里写了句“晚安”,没错,就这“晚安”两个字,有个学校的出题教师也不放过,大做文章。这两个字,他好像是这么分析的“晚字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已经处于黑暗之中,人们不能安居乐业,暗示了……安字又表达作者……的完美愿景。”如果周先生在世的话必定也会佩服出题教师的想象本事吧。这无疑不再说明此刻考题的奇葩。
不仅仅如此,出题教师竟还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试卷。就让一向做语文试卷很慢的我发了愁。记得一次月考,距离考试结束还有50分钟的时候,我还有一篇说明文、文言文和一篇作文没写,于是急的我几乎是想都不想就把答案写上去。交卷以后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自我答了些什么。随着考试资料的增多,这代表我们思考的时间变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从想变成套,从思考问题本身变成采分答题,按套路答题。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可悲但又不得不去这样做的事。但话说回来,这同时也是目前检验学生水平最公平的方式,你我都无话可说。
长大后,我要出题,题量不会很多,但必须很精,脑袋里有东西的人会从头顺到尾,但脑袋里空空如也,只凭套路得分的人一分不得。注重学生实打实的真实感受,而不是随便写些形于表面,心灵鸡汤就能蒙混过关。
还是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下的语文题目的确检验得到学生的水平,但我觉得不深刻、不具体且有些洋洋洒洒的作风,甚至生拉硬扯,把原本普通的句子、词、字变得不普通,似乎有些偏离语文“注重思考,答案不唯一”的理念。降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必定要适应这个时代的方式,这是生存法则,但这并不代表以后。记得《熔炉》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但我认为“如果想要不被世界改变,我们要先改变世界。”
或许若干年后,你们的孩子会跟你们说:这个叫夏函文的出题教师真厌恶,出那么多题,但总算出的题很贴合我的胃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