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2023-06-15 来源:尚车旅游网


应用xx医案精选

(xxxxxx中医院)xx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又名“小阳旦汤”。由桂枝(去皮)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15g)三两大枣(切)十二枚(5枚)甘草二两,炙(10g)五味药组成,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

“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

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方中桂枝性味辛温,有温通卫阳、解肌祛风的作用;芍药性苦酸,微寒,能益阴和营;生姜性辛温,和桂枝共同辛甘化阳;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以和营;甘草味甘性温,补益中气,调和诸药之功;(与桂枝、姜化阳,与芍药、枣化阴)。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和脾胃之功能。

一.

xx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 xx某某,女,46岁。初诊日期: 2011年3月24日。 主诉:

阵发性发热、汗出 失眠3个月。 现病史: 患者

1 / 9

睡眠欠佳多年,时轻时重,可自行调理好转。3月前感冒后引发失眠加重,伴阵发性发热、汗出,在锦州某某三甲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似更年期综合症”,西医服谷维素等药无效,中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月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

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腋下体温多在37.8-39.2℃之间),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证:

营卫不和,xx失调之证。治法: 调营卫、和xx。 处方:

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自备生姜15g、大枣5枚为引。)水煎3付,并告知用药杂煎汤,临卧前泡脚。用药1剂后,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烧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

按语: 本案患者

发热,恶风,自汗出,正具备桂枝汤证的辩证特点。而患者阵发性发热,发热凌晨3-5点明显,正为平旦之时,故用小阳旦汤(即桂枝汤)最合适不过。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故滋阴降火药无效,此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故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灵枢·营卫生会》言: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而《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黄帝内经》告诉我

2 / 9

们,人的寤寐与营卫运行正常与否有关,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营卫出于中焦,中虚则营卫俱不足,营不足则卫气失于所附而悍疾;卫气虚则营失推动而运行失畅,故造成营卫运行失谐,卫气入夜不能正常入于阴,即造成“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和“卫强营弱”的病理状态。故患者失眠首选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之桂枝汤,最为合拍。

二.

xx合玉屏风散加味 治疗寒激性荨麻疹医案:

“上病下治”之法,使心火不亢,心神潜静,契合病机,故不寐证愈。 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外感疾病的良方。现代研究证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药丙种球蛋白”之美誉。此外,本方煎水临卧前半小时泡脚,有安神之功。虽作用于身体下部,但取寒激性荨麻疹医案

(1)

xx某某,男,45岁,初诊日期: 2011年1月4日。 主诉:

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痒3年。 现病史:

每遇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胀发痒,遇暖其病自行缓解,西医诊断:

“寒激性荨麻疹”。平素

汗出恶风,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缓。

3 / 9

辩证:

xx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之荨麻疹。 处方:

当归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附子10g(先煎)、僵蚕10g、蝉蜕10g、刺蒺藜15g、乌梢蛇20g、生姜6g、大枣5枚为引。服药3付后,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消失,但入夜皮肤仍有微痒,上方加乌梅15g、五味子15g,3付而愈。

寒激性荨麻疹医案 (2)

xx,女,26岁,初诊日期: 2010年11月24日。 主诉:

冬天皮肤起风疹块2年。现病史:

每遇冬天皮肤发痒,起丘疹或风团块,西医诊断:

“寒激性荨麻疹”,多种西药治疗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 每遇冬天皮肤起红色丘疹,搔痒,严重时风块突起,平素 汗出恶风,易过敏,嗜食辛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辩证:

xx不固,风伤血热,营卫不和之荨麻疹。 处方: 防风10g、

4 / 9

黄芪30g、白术15g、桂枝10g、白、赤芍各15g、甘草10g、乌梅15g、五味子15g、丹皮10g、徐长卿20g、乌蛇20g、僵蚕10g、蝉蜕10g、白蒺藜30g。服药1付后,风块瘾疹消失。效不更方3付而愈。

按语: 机体

卫外不固,遇寒则发风隐疹。皮肤痒者,阳也,风为阳邪,侵于肌肤,稽留不去而作痒疹。同时,风中令营卫不和,则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诸症迭现。故用玉屏风散补脾实卫,益气御风合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两方合用共奏调和营卫气血,益气固表御风之功。再加上搜散风邪以止瘙痒、调畅气机以开腠理的僵蚕、蝉蜕,使之邪去痒止。此为学生治疗寒激性荨麻疹之验方固表御风汤,组成为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5g、僵蚕10g、蝉蜕10g、姜枣为引。适用于风疹块常反复发作,瘙痒难忍,缠绵不断,每遇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加剧,遇暖其病自愈,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若肢冷畏寒者加附子10g;久病不愈者加乌梅15g、五味子15g;皮肤痒甚者加刺蒺藜30g、乌梢蛇15g。

二. xx加xxxx味 治疗项背强痛医案:

xx加xxxx出于《伤寒论》,原文xx: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由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而组成。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奇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全方共奏

5 / 9

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之功。适用于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颈椎病医案 (1)

xx某某,女,53岁,初诊日期: 2010年12月30日。 主诉:

颈强、肩背酸痛3年。 现病史:

颈部僵直、肩背酸痛,余无不适,西医诊断: “颈椎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辩证:

风寒外袭,经络痹阻之颈椎病。 处方:

葛根3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甘草10g、川芎15g、补血45g、羌活20g、姜黄25g、威灵仙20g、延胡索20g、乳没各10g、香附10g。服药3付后,颈部僵直

消失,肩背酸痛减轻,上方去葛根,加海桐皮20g,水煎服3付。 按语: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

6 / 9

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本方学生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方,葛根30g,桂枝15g,赤、白芍

各15g,炙甘草10g,川芎15g,羌活20g,姜黄25g,威灵仙20g,生姜4片,大枣10枚。方中葛根在实验中证明其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流量的作用,配合白芍改善微循环,缓解肌痉挛;配合赤芍、川芎、当归、姜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桂枝祛风解肌,舒筋活络,羌活祛风散寒,活络止痛,威灵仙活血通络,补益肝肾,以防止颈椎退行性病变。

落枕医案 (2)

xx,女,41岁。初诊日期: 2008年11月25日。 主诉: 落枕反复 2年余。 现病史:

患美容院工作以低头为主,项背强紧,每年必落枕5-7次,近日发作频繁,须按摩好转。我建议她改变工作环境并配合服中药断其根,患者同意治之。刻诊:

项背强紧,自汗出、恶风,偶感风寒易发作,发作时顾盼俯仰不能自如,项强及背拘急疼痛,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白润,脉浮迟。

辩证:

感受风寒,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之

7 / 9

落枕。处方:

葛根30g、桂枝15g、赤、白芍

各15g、炙甘草10g、当归15g,黄芪30g,麻黄10g、防己10g、秦艽20g、生姜5片、大枣10枚。连服2周,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 落枕

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是一种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

本案发则见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脉浮迟,桂枝加葛根汤证备,是用之即效。

四.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治疗误下胸满医案: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源于《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由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6克(切)附子5克(炮)组成。

王某某,男,43岁。初诊日期: 2008年11月27日。 主诉:

胸中憋闷3年,近日误服泻药加剧。 现病史:

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多年,今年胸闷而痛住院诊断“轻微冠心病”,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有时需要吸氧气才能缓解,我之老患者,因不愿意服中药,发病时我多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而缓解,近日误服泻药,胸中憋闷难

8 / 9

忍,气短不足以息加剧,伴有四肢不温,时恶风寒,大便溏,腹胀。舌质淡苔白,脉弦而缓。

辩证:

胸阳不振,阴气内阻胸痹证。 处方:

桂枝10g,生姜10g,大枣10枚,附子6g,炙甘草6g。服药3剂后证状减轻,服3剂,胸满、腹胀、气短诸症皆愈。

按语:

胸闷或胸痛,是胸痹之主症,其病机主要是上焦心胸阳气虚弱而阴寒之气内盛,《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应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因为胸为阳位似天空,心肺二脏居其内,营卫二气由此而得以宣发。如果胸阳不振,阴寒内凝,阳气不能布达而痹阻,心肺之气血不畅。平时

误用下法后,出现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加剧,还伴有四肢不温,时恶风寒,显为胸阳不振之象。

所以,治当振奋胸阳,蠲除浊阴,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辛热气厚,力雄气猛,胸痹学生习惯用金匮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但患者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故本方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有较好的疗效。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