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

2020-11-22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数量庞大、言简意赅等特点,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不求甚解

  陶潜,又名陶渊明(365~427),字加亮,晋成帝时大司马陶侃的后代。陶渊明八岁丧父,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29岁出任江州祭酒,因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久便辞职回家。陶渊明撰《五柳先生传》作为自我写照: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为别号。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因贫困不能经常得到,亲戚邀请他去喝酒,总是一醉方休。住室破敝,衣食简陋,他却能安然自得,写诗作文抒发自己的志趣。 成语“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原文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如椽大笔

  《晋书•王珣传》:王珣(350~401),字元琳,晋元帝朝权臣王导的孙子。王珣兄弟俩都是谢氏家族的女婿,因两族猜疑又都离婚,王珣因此被出为豫章太守,他没有去赴任。直到谢安去世,王珣才重新得到晋孝武帝的重用。有一天,王珣梦见有人将椽子一样大的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看来要有大手笔的事情需要我做。”一会儿传来消息,晋孝武帝驾崩。朝廷把哀策、讣告和谥仪等,全部交给王珣起草。王珣是王羲之的堂侄,书法也很有造诣,传世真迹有《伯远帖》。 成语“如椽大笔”,像椽子那样大的笔。原比喻记载大事之手笔。后比喻笔力雄健或鸿篇巨制的文辞。原文是“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三:德高望重

  司马元显(382~402),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儿子,16岁就担任侍中,因讨伐王恭有功,升散骑常侍。司马元显眼见父亲在朝中失去众望,劝晋安帝将其解职。《晋书•简文三子传》:晋安帝任命司马元显录尚书事。时人称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西录。西录府前车马盈门,东录府却门可罗雀。司马元显没有一个正派的老师或朋友,身边都是阿谀奉迎之徒,有的说他是举世无双的英杰,有的说他是风流潇洒的名士,元显自己也以为无敌于天下,骄奢之气日盛。元显授意礼官提议,说因为他品德崇高,深孚众望,既然已经统领百官,百官都应该对他表示敬意。从此,公卿以下的所有官员,见到司马元显都实行跪拜之礼。当时攻战频繁,国库空虚,司徒以下的官员,每天只能领取七升粮食,而元显大肆敛财,竟然比帝室还要富有。参见《资治通鉴》。 成语“德隆望重”,后常作“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高。现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多用于称颂老年人)。原文是“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四: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隆安初年出任吏部尚书,因见司马元显骄奢太过,向其父司马道子请求稍加制约。司马元显知道后,派人去斥责车胤。车胤非常害怕,自杀身亡。车胤自幼童起,就以勤奋好学知名于世。《艺文类聚》卷九七引《续晋阳秋》:车胤学习而不知疲倦,因家庭贫困,不能正常提供灯油,夏天就用白色的纱囊装了几十只萤火虫,夜里照明读书,继续白天的功课。参见《晋书•车胤传》、《资治通鉴》。 成语“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原文是“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五:欣欣向荣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洋溢着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我从此断绝与世俗的交游。与乡亲谈心让我心情愉快,读书弹琴使我消除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种。有时乘了有篷帘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有时经过蜿蜒曲折的小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流淌,我心里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生命的即将终止。陶渊明这一年41岁。 成语“欣欣向荣”,原来指草木茂盛,现在比喻事业蓬勃发展,繁荣兴旺。原文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按:《晋书•陶潜传》记陶渊明解印去县,在“义熙二年”;陶渊明《归去来兮》序自述在“乙巳岁十一月也。”兹从后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