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父母双方均仍然为孩子的监护人,不因离婚而发生变化,父母与孩子之间仍然存在亲子关系、监护关系,只是抚养权由父母一方所有。监护关系不因离婚而解除,监护关系只有在监护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利益或怠于履行职责等情况时会被撤销。在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被监护人成年或监护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终止。
一、为孩子治病必须放弃监护权吗
1、我国法律没有规定为孩子治病必须放弃监护权。孩子监护权变更的情形如下:
(1)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兄、姐;
③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监护人有以下行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①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②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③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六条
二、一但成年监护人就是自己么
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此时是没有监护人的,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那么监护人必须是父母么,当然不是。
当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时,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如果被监护人是成年精神病人,其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