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包括医疗技术责任纠纷、医疗伦理问题、损害责任纠纷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纠纷。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责任程度的不同对赔偿数额有很大影响。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抑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主要包括医疗技术责任纠纷、医疗伦理问题、损害责任纠纷以及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纠纷。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完全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2、主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3、次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4、轻微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抑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其本来意义是“主要原因”或“此要原因”,只不过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看来是以原因力作为主要依据,需要如此表述而已。
当然,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是专家证言性质,在人民法院来说仅能起到证据的作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之责任认定有争议的,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必要,可以单独就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再提交人民法院法医室或委托有关专家作出认定。
一、其他的医疗方面法律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结语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医疗事故纠纷的一种,主要包括医疗技术责任纠纷、医疗伦理问题、损害责任纠纷以及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纠纷。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因此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责任认定需要谨慎对待。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包括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等。
法律依据
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对医师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严格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第二十五条 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和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师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第二十九条 医师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用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