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为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为配偶40%、其他亲属30%。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直系亲属享受相同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直系亲属也可享受相同待遇。工伤死亡赔偿可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不服仲裁裁决可起诉法院。
法律分析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丧葬补助金=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2、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3、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配偶=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40%,其他亲属=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30%。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工伤死亡赔偿是劳动仲裁程序,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起诉法院。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劳动仲裁与法院之争
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或职业病后获得合法权益的一种补偿方式。在选择劳动仲裁或法院解决工伤赔偿纠纷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劳动仲裁是一种相对快速和经济的解决方式,适用于争议较小、双方关系较好的情况。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但可能无法满足某些特殊要求。而法院诉讼程序相对复杂,费用较高,但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司法保护和判决执行。因此,选择劳动仲裁还是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确保工伤赔偿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结语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涵盖多项内容,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种补偿方式,解决纠纷可选择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劳动仲裁快速、经济,适用于争议较小、关系较好的情况;法院诉讼程序复杂、费用高,但提供全面司法保护。权衡利弊,确保工伤赔偿权益最大程度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九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接到申请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并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决。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主张有关的证据的,仲裁庭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劳动者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