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是否可以立即执行死刑

2022-02-17 来源:尚车旅游网

宣告死刑后不立即执行,需经复核、核准程序。死刑判决时需考虑是否存在疑罪情况、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是否是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人的危险性以及受害人及其他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死缓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法律分析

一、宣告死刑后是否立即执行

1、宣告死刑后不是立即执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并且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是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此,宣告死刑之后还会经过复核、核准程序,不是立即就执行的。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二、法院判决时如何从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进行选择

1、是否存在“疑罪”的情况。比如一个案件事实完全清楚、证据完全充分、则可以直接判为死刑立即执行,但如果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充分,还有部分未完全查清,或有的地方有疑问的,则应适当考虑死缓,否则一旦是错案,人被杀后则无法挽回。

2、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情节。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或立功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并且行为人已有自首或立功的表现就说明该人有悔罪的表现,那么就应该从轻处理。

3、是否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这也主要考虑其主观恶意不大。

4、行为人的危险性。如行为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对周围人的危险性特别大,则不宜适用死缓。

5、受害人及其他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被害人引起的,那么也应当适当考虑死缓。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宣告死刑后并非立即执行,而是经过复核、核准程序。判决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否存在疑罪情况、被告人是否自首或立功、是否是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者等。在选择死刑立即执行或死缓时,法院会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公正、合理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