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

2020-03-01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准备:

  基本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观察图片,复习旧知

  (1)出示“神五”飞船图片

  大家能从这张图片中找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吗?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

  (2)学生自由回答。师评价鼓励。

  2、拼图活动,导入新课:

  (1)同桌合作利用利用老师准备的基本图形,任选其中的若干个,拼成一个你们喜欢的图案,最先完成的还可以把你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向同学们展示。

  (2)请同学说说看你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3)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的。

  (4)老师揭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

  [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谈话式进入例题的自主探索学习

  老师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用多媒体出示)

  2、学生估计图形的面积有多大,

  3、老师抛出问题:如何准确计算出这个客厅的面积呢?

  引导学生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

  4、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学生自由汇报:可能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用多媒体显示)

  5、讨论"分割法"

  a、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b、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

  c、总结算法:用“分割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分割后基本图形的面积之和。

  5、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都理解这一算法)

  c、总结算法:用“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添补后的图形与所添补图形的面积之差。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了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并且知道了分割图形时,要考虑到所给的条件和计算的方便。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小试身手

  解决书本76页的"试一试"。由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全班进行方法交流,并让学生试着从中归纳出较好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明白计算无盖纸盒所用纸板面积的方法)

  2、出示老师事先拼好的一个七巧板的图形。

  (1)让学生想一想,想求该图形的面积,可将其转变成一些已学的图形?有几种方法?

  (2)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懂得在有多种方法时,选择简便、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3、解决问题

  观察中队旗,说一说队旗由哪些图形组成?并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中队旗的面积。

  (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让学生学习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结合所选择的计算方法去测量自己所需的数据,再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选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问难,反思总结

  关于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你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

  分割法:求和 添补法:求差

  《组合图形的面积》评析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组合图形的面积为选学内容,而且内容仅局限于计算给出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组合图形,学生要解决现实问题必然会接触到。所以,借助课堂教学的平台,给学生一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就显得更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在本节课中,史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简要评析。

  一、 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这节课在复习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图片,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平面图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数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史老师根据这一特点,创设了老师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这一现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二、 利用原有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适用对策。

  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教师课前导入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了拼

  图形的活动,利用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在原有的拼图活动经验基础上拼图形,看似简单地拼一拼、猜一猜,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的图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为后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思路。

  三、 培养估算意识,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提出: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计算客厅的面积,而是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汇报估算的方法,把数学与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自主探索,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而探索活动一定是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课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史老师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想一想,在图形上画一画,把计算过程写下来。有的学生把图形分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是分成两个长方形;有的是分成两个梯形;有的补上一个正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自主探索,思维活跃的学生想出了三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正是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的智慧激活了学生灵动的思考。

  五、 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认真反思的乐趣。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面对同一个问题就可能采用不同层次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表达、侦听、思维碰撞,一起再现了探索的过程,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对于多种方法,史老师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掌握,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最后总结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就是要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利用的方法就是分割和填补,分割属于数学中的求和问题,填补属于求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

  纵观本节课,可以说上得扎实、有效。“实”中求“活”、“活”中有 “新”、“新”中务“实”。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思维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课堂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的数学课堂会因此更加绚丽多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