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如具履行能力但未执行财产刑,不得假释。有期徒刑犯罪分子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且需表现悔改、无再犯罪危险,方可假释。
法律分析
如果犯罪分子有履行能力,而没有执行财产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拓展延伸
财产刑的假释条件和限制
财产刑的假释条件和限制是指在罪犯服刑期间,是否可以根据特定条件将其财产刑假释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财产刑的假释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首先,罪犯需要完成一定比例的刑期,且表现良好,没有违规行为。其次,财产刑的假释还涉及到罪犯对受害人的赔偿情况,如果罪犯已经全面履行了赔偿义务,可能会增加获得假释的可能性。此外,相关法律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限制,如严重刑事犯罪、再犯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财产刑的假释。总之,财产刑的假释条件和限制是根据法律规定和罪犯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定。
结语
在刑罚执行中,对于有履行能力但未执行财产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于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对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然而,如果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确实的悔改,并且不存在再犯罪的危险,可以考虑给予假释。财产刑的假释条件和限制需要综合考虑罪犯的刑期完成情况、表现行为、赔偿履行情况等因素,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