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
2、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3、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花木兰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木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女英雄。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一组以木兰从军为主题的生活中的相关熟知物品,激发学生对花木兰这位众人熟知的女英雄的好奇与期待,期待着走进人物的精彩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自行检查字音、句子的朗读情况。
2、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检查多音字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避免了日常教学的老套路,从学生的已预习状态入手,客观地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相应的预习情况检查,落实教学基础目标的达成,避免了一些重复、形式的环节。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以木兰忧思的插图,来导入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只有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明确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代表的含义。进而,理解木兰对家人的担忧,对国家人民的怜悯,更好地体会英雄的伟大人格——爱国爱家。
2.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3.联系图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征兵”的含义。
4.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对于木兰从军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所限,文中的“征兵”“文书”以及“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等一系列的词句还存在着疑惑或者似懂非懂。而且这些词句和社会背景,正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社会的深层次原因,是必须让学生了解的。教学中,应该紧扣学生的感性体验,来促进理解、体会,所以从《木兰从军》连环画中截取的一系列的彩图,以图助学,解决学生在时空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学生透过图画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通过图和教师的介绍来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征兵”、“文书”等词语的含义。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紧扣词句,体会木兰是个爱家爱国的人。
5.想象: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
6.过渡: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章句段的阅读,明确木兰对家人(父亲、弟弟)的爱,对国家、人民的爱,以及自己从军的巨大决心。同时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感性体验,讨论表演如果你就是木兰怎样说服家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黄河、燕山图,引导学生了解木兰的勇敢。
2、指导朗读。
3、找动词,体会,加动作朗读。
4、结合文本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5、比较句子:初步体验作者句式、语言的精妙。
6、简要了解木兰的英勇善战,理解“赫赫战功”。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学生的感性体验角度出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感悟、体验:第一层次:形象感悟——勇敢善战,利用形象的图片再现黄河和燕山的气势以及木兰英勇杀敌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体会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二层次:朗读展现——通过紧扣文中的动词,加动作朗读;相同句式渐强朗读,朗读中感悟;第三层次:初品语言精妙——安排两组句式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中谈自己的直观感受,以自己的朦胧体验,来初步品味文章的精妙语言,为高年段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的体会做好铺垫、润湿,初步对一些写作方法渗透。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病字旁”。
2.学习“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描红,临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