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
课文讲述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全文有两处“受不了了(啦)”,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要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引导孩子去思索,为什么有人花钱如流水。
简单完整,层次分明是本课的结构特点。先写老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接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一枚金币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课文新词不多,懒惰、省吃俭用、辩解、筋疲力尽、熊熊大火等词语可建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起来。
〖要点提示〗
1.朗读或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啦”时的心情。
〖教学建议〗
1.本篇课文的教学,一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二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感悟课文内容时,要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阅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引导学生质疑阅读,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这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分角色朗读,体会儿子心情的变化。
3.加强朗读指导。本文人物对话极多,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事件也有极其相似之处,随着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人物情绪也在发生变化,要读出这种变化,朗读的语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表达出父亲失望、痛苦、无奈和惊喜的情感变化以及儿子冷漠、自私、伤心和愤慨的情感变化。
4.学完课文,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假如你是儿子,会怎么办。假如你是老人,会怎么办。可借机引导学生领悟金钱的价值取向,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以“压岁钱”为话题,交流各自的经历和金钱观。并鼓励学生课后以访谈的形式继续做好笔录或调查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