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通过用大小两个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伽利略思考和试验的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1 读熟课文,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
2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3 思考课后练习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标画相关内容。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大一小两个球。
学习过程:
一 揭题导入
(提前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齐读课题)。正音:着(zhao)地,再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落
1.同学读得都非常投入,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这些词同学们会读了吗?齐读。
伽利略 信奉 辩论 违背 拴住 解释 宣布 固执 比萨斜塔 胆大妄为
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课文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板书
3. 在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己放开声音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然后……最后……”(学生概括,师指导提炼:伽利略先对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疑问,然后经过反复试验最后在比萨斜塔公开试验,证明这句话是错的,证明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三 品读课文,理解伽利略思考的过程和试验过程
(一)感受亚里士多德的权威
1.学生质疑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最后证明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得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课本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指名读;自己读一读,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他说了什么话?谁说他的话不是全都对的?他怎样证明的?结果是什么?)老师要注意,简单的问题可以当时解决,例如:生问“才是什么意思”?师引导“谁能告诉他”?就是刚刚的意思。
2.出示学习方法:同学们很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来学习这篇课文。
3.自主解疑: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自学后,再交流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①我解决了“这时”是伽利略做完试验的时候。
②我了解了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学生结合课外资料简单介绍。
过渡:这是同学们在课外了解到的,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学生说,教师随机出示句子: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真理。
认真看屏幕和你书中的文字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相信——信奉;不容更改)
奉:①给,献给;②接受;③尊重;④信仰;⑤侍候;⑥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⑦姓氏。
“奉”在字典里有7个意思,在这里你认为选哪一个?④信仰
“信奉”是什么意思?结合你的理解说说,能够谈得上信仰的是什么人呢?
只是“相信”的意思吗?(“信奉”不是一般的相信,信奉:比相信程度深,是信仰并崇奉、相信并奉行。)
读读书,你能从文中哪些词句能够体会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什么意思?生: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师:是啊,这里用了反问句特别强调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读!生读。人们多么信奉!不容更改!再读。
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你体会到了什么?(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板书权威。
(2)带着你的体会,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
自己读;
指名读,老师注意指导;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责备”的语气。
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我听出来你只是相信亚里士多德。
(权威啊!不容置疑,不容许任何人更改,再一起读!)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谁要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受到的不仅仅是责备,甚至是辱骂和天主教会的逮捕、监禁!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到如此地步! 再一起读这句话;
在当时的哲学界,亚里士多德最有威望、最有地位,这就是权威,神一样的存在。
③他说了什么话?
书上还有对亚里士多德的描写,到第三自然段里找找。写了什么?
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学生如果不理解,师引导: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用心读一读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体会一下。)谁来说说,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什么意思?带着理解再读一读。
(课件回归)小结: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话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不容更改。一千年过去了,有人怀疑吗?没有,两千年过去了,有人怀疑吗?有!谁这么有胆量?伽利略。
(二)感悟伽利略的坚持真理、崇尚科学。
1.谁知道伽利略是什么人?学生简单介绍。
2.(回归课件)伽利略怎么认为他说的话不对?找文章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①他怎么想的。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指名读,1——2人。伽利略的想法是什么意思?指名说说伽利略的意思。
这是伽利略的思考过程,老师把它变成了更直接,更易于理解的画面,想看吗?那在看的时候,就要像伽利略那样认真思考,到底球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有什么样的关系。请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你看的情景。(教师课件)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感受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结论,可以出现两个结果,(出示。找两个学生分别读一读)一是……二是……,你发现了什么?很矛盾,是不可能的。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有问题的,是错误的。
伽利略认真思考了,想到了,你也认真的思考了想到了。
②这个问题解决了,(课件回归)下面的问题是伽利略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说,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指读,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读出了什么?(让学生读完后接着结合自己的朗读谈体会。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谈一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都知道“反复”和“重复”是一组反义词,(课件出示两个词语),其中的“复”字都有“许多次”的意思。那“反复做试验”是不是就是“重复”做试验?
“重复做试验”会是怎么做?(“重复”做试验也就是说试验时铁球的重量、高度每次都一样,没有变化。)
那“反复”做试验呢?想像一下,伽利略做试验时的情景:(不同重量的铁球反复做。)学生说:球重不同,高度也不同,每次试验都不一样。这叫做反复。为什么要反复做呢?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实事求是
是呀,通过反复试验,伽利略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谁来读?指名读1——2人,(注意指导朗读“反复、许多次”),同学们一起读。
③人们的反映
读到这里,伽利略这种科学的态度在当时人们能理解他吗?人们什么态度?不理解,人们是嘲笑、讥讽,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到文章中人们说的两句话,读一读,出示两句话。想想当时的情景,你想怎么读?
指名读人们的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师引“有的说——”,学生直接读人们的话。
只有这两个人在说吗?想一想,还有人在说什么?生想想补充。
师补充故事:试验前,他的创见遭到了比萨大学许多教授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讥笑着说:“除了傻瓜外,没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他们甚至还商量好了到时候一起让伽利略在众人面前丢脸。
人们的反映告诉了我们什么?(权威不容质疑,信奉)面对人们的态度,假如你就是伽利略,你会怎么想?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教师现场采访。
伽利略的表现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坚持真理
(回归问题课件)
④多么不屈的伽利略,多么执着的伽利略!顶着巨大的压力,试验开始了。试验的结果到底怎样呢?出示,指读: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指名读。(1人)人们惊讶了!他们信奉了两千多年的结论竟然是错误的!多么不可想象!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一起读。
⑤伽利略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出示伽利略说的话)这种“特殊的勇气”是什么?(2——3人说)说得好!这正是他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原因!
他要告诉人们事实真相——生齐读: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
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就是要告诉人们科学真理——生齐读:
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经过了两千多年,绝对权威的结论被年轻的伽利略用事实证明了,这对人类来说是多么巨大的贡献!这其中,为了追求真理,伽利略又付出了多少艰辛和代价!再读:
他要告诉人们事实真相——生齐读: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
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就是要告诉人们科学真理——生齐读:
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四、总结升华,感悟延伸。
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敢于挑战权威,严谨求实)
正是因为这些可贵的精神,使伽利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看时间,如果没有时间就留作作业,有时间就让大家在课堂上完成。)
五、板书设计: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 2300年前 权威
伽利略 300年前 实事求是
坚持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