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2020-02-27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一、课题质疑,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

  1、初读课文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先让我们齐读课题。

  当你读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是啊,鱼应该是被画到纸上的呀?(板书:画?)

  那么课题为什么用“游”(板书:叫着重点),而不用画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27课,在预习的基础上让我们先流利地朗读课文,再找一找课题是怎么来的?

  2、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

  (出示: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小姑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青年画得好,画得像)

  你从课文哪里发现的?(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又是挥笔速写?(重点词变色)

  我们来看这两幅图(出示图片),请你判断一下,刚才的两个词分别说的是哪一幅画?工笔细描时画得非常(细致),挥笔速写时画得非常(快速)。

  师:文中的青年又是怎样用这两种手法画金鱼的?我是工笔细描,大家是挥笔速写,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青年画得很认真,画的鱼栩栩如生)

  3、点题

  师:怪不得小姑娘会惊奇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现在你明白课题为什么用“游”?有什么好处?(“游”说明鱼画得很逼真)

  二、体会青年的认真、专注

  师:青年的鱼画得如此逼真,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反应?指名读。

  假如你是那位画家,听到人们为你的画赞叹,你会怎么想?(高兴,沾沾自喜),然而那位青年呢?和我们一样吗?(没有任何反应,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

  体)。什么是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就是金鱼)。

  这让我想起三年级学过的《荷花》,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也和荷花融为一体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服,站在阳光里。)

  这位青年也和金鱼融为一体,仿佛自己也是一条金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三、体会青年的忘我境界

  师:为什么青年对大家的赞叹声无动于衷呢?(因为他是一位聋哑人,听不到大家的赞叹)

  师:是啊,他是一位聋哑人,因此他显得和我们不一样,与众不同,用文中的一个词是什么?(板书:特别)

  什么特别?(举止特别)

  举止指什么?(动作)

  但说他“特别”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聋哑人,在课文中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说他“特别”……不说一句话)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的特别,看出他的忘我境界,说说你的理解。(重点词变色)

  老是:经常这样,并非偶尔。

  呆呆地:看一样事物目不转睛,说明他看得入神。

  静静地、从来不说:看得专心。

  师:我们抓住这些重点的词语就可以看出青年看鱼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谁来读一读,齐读,感受忘我的境界。

  师:你还能从课文找到青年的忘我表现吗?(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

  (出示: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师:请你仔细品读这段话,这位聋哑青年的表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他认真、用功、刻苦……)

  四、“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因果关系

  师:是啊,一位聋哑人做事如此认真,画技如此高超,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怪不得我和小女孩都赞叹道“鱼游到了纸上!”这是对聋哑青年忘我精神的最好评价。然而他听了又是什么反应?(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鱼怎么会游到心里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为青年在画鱼之前已经仔细观察了鱼,心里已经有了鱼的样子)

  这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胸有成竹,什么意思?(画竹子之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样子),那么用在这里我们也能用一个词语——心有成鱼。

  师:正因为聋哑青年心有成鱼,早已把鱼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所以画出来的鱼才会如此的栩栩如生,仿佛是游到了纸上,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板书:因果关系)你也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把鱼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心里,画出来的画才会逼真,才会被大家称赞是“游到了纸上”。

  四、作业(出示作业要求)

  师:让我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找出青年专心看鱼,细致画鱼的句子,抄一抄,并读一读。

  《鱼游到了纸上》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

  聋哑青年认真看鱼的句子:

  聋哑青年细致画鱼的句子:

  《鱼游到了纸上》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

  聋哑青年认真看鱼的句子:

  聋哑青年细致画鱼的句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