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达尔文来到澄江帽天山,可能会被雷倒:如此丰富的古生物群落,突然无中生有地出现在5.3亿前的寒武纪,却找不到渐进演化的完整链条,难道进化论错了?进化论一再宣称,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也就是说生物进化是渐进式的,突变是不可想象的。达尔文的进化论100多年来尽管争议不断,不过还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科学常识,从来没有一种质疑能真正推翻进化论的。但是帽天山寒武纪地层中揭示的“生物大爆炸”,让那些幸灾乐祸的进化论质疑者找到了一个拍砖的机会:达同学,若非上帝创造,你怎么解释生命从无到有这一突发性事件?
(1)隐生宙—显生宙分界线地质剖面
帽天山是一片不起眼的丘陵状贫瘠山地,老乡在地里种包谷种豌豆,春天来临,山坡上的桃花梨花红一片白一片,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地表之下埋藏着一个创世大事件的记录,这就是帽天山—大地丫口—跨马村标准地质剖面。这条全长2.4公里的地质剖面位于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中部西端,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上统东龙潭组—渔户村组旧坡段—白岩哨段—小歪山头段—寒武系下统中谊村段—大海段—邛竹寺组石岩头段—玉案山段—沧浪铺组红井哨段。地层记录了距今5.7亿~5.2亿年前约5千万年澄江古气候、古环境、介质、营养及其它动态因素的历史,从地质历史的角度诠释了澄江动物群孕
育、生存、死亡、埋葬的全过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剖面中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地层界限,乃是最高级地质年代单位隐生宙和显生宙分界线,地层整合接触,时间上是连续的,这在世界上少见的。也就是说,世界大部分地区关于这段历史的地层书要么没有,要么缺章少页,中国只有不多的几个地点的地层完整记录了这段地质演变的历史,帽天山剖面是其中的典型。
隐生宙(Cryptozoic Eon)占有地球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留下的化石非常稀少。隐生宙的最后一个时期称为震旦纪(Sinian Period)。显生宙(Phanerozoic Eon)是有大量生物化石出现的时期,表示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显生宙的第一个地质时期就是寒武纪,这是类似一个新纪元的伟大开端。如果没有这个开端,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类。达尔文进化论暗示我们,人类的始祖只不过是些虫子而已,人类并没有资格做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人类的自大狂并没有什么神圣的基础——人也生物圈中的一种动物。
(2)创世黎明——寒武纪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证据就写在帽天山的浅海相黄色页岩中,轻轻剥开土层就是这种岩层,岩层极不耐风化,只要暴露地表,风吹日晒后就会碎成泥沙。科学家在这些5.3亿年的岩层中找到了40多个门类180余种的水母、蠕虫、腔肠动物、节肢动物化石和遗迹化石,
其中包括现今所有门类动物的远祖代表以及难以归入任何门类的已经灭绝的生物化石。有的化石能看清这些生物的眼睛、皮肤和生殖囊(当然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化石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叶虫;而在此前的与寒武系整合接触的震旦系地层中除了一些微生物(藻类、孢子)痕迹外,地球海洋是寂静的非生物世界。
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的澄江动物群既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的带壳后生动物群,亦是世界上公认的爆发性跃进的进化动物群之一。帽天山寒武纪地层中显示出地球生命的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这是科学家研究早期生命起源的重要物证之一,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可见保护帽天山化石群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帽天山古生物化石陈列馆中陈列了部分已发掘的化石,不过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很难看出这些石头和一个创世奇迹有什么关系,也不理解科学家看到这些石头后的那种激动和兴奋。陈列馆的讲解员说,大量的化石并不陈列于此,而是在城里的博物馆中。
据文献载:“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与这里的磷矿开发是相互关联的事,也可以说,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是科学工作者无心与有意的结合。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出版的《地质汇报》刊登了一个叫何春荪教授发表的《云南澄江东山磷矿地质》一文,当中提到了„澄江帽天山页岩内有一种低等生物化石‟、„德国米士教授获有三叶虫化石‟。80年代,循着这个线索,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
光研究员来到了澄江东山,1984年7月1日在帽天山发现了第一块保存完好的软体纳罗虫化石。随后,他又在这一带连续发现了多个种类的生物化石。经过研究,1985年11月,侯先光和导师张文堂教授联名在《古生物学》杂志发表论文,向世界宣布了„生物进化是渐变与突变过程‟这个重大发现。”
但是问题依然没有答案,生物进化的“突变”又是怎样发生的?究竟什么才是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真正推手?这个“无中生有”的奇迹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宇宙演化的突变抑或是神的业绩?这就是帽天山这片不起眼的丘陵状山地抛给世人的一个巨问。以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这个问题恐怕要比恐龙在侏罗纪晚期的突然灭绝更难回答。
(3)帽天山生物化石群保护
要保护帽天山古生物宝库,就要知道其面临什么样的危险。1977~1997年,云南省地矿部门对澄江磷矿资源进行了勘探,查明澄江磷矿的分布主要在抚仙湖以北,即渔户村磷矿带,其工业储量2.3亿吨,主要分布区域就在帽天山。1984年澄江县根据已探明的磷矿点,在帽天山建厂发展磷化工产业。20年多来,磷化工企业已经成为澄江县财政支柱企业,磷化工贡献的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含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寒武系地层就覆盖在震旦系的磷块岩地层上面,开采磷矿石就必然要挖掉寒武系页岩。对磷矿老板而言,寒武系页岩只不过是矿层上面的覆盖层,是要挖去的
废土。一方面是寒武系古生物宝库巨大的科学价值,一方面是磷矿石巨大的经济价值,孰轻孰重,就涉及到体制考量了。尽管云南省在1997年颁布了《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规定》,划定以帽天山为中心的18平方公里区域为保护区,然而保护区内磷矿石占已探明储量的60%以上,帽天山磷矿点停采之后,澄江各磷化工企业就成了无米之炊,这些企业将陷入困境。
说来也巧,云南磷矿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集中在滇中的滇池、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周围,发展磷化工有水资源之便利,于是乎,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地在这些区域建成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磷化工企业,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直到澄江锦业公司造成阳宗海严重砷污染之前,这些企业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中包括睁只眼闭只眼的环保监督,实际上是在放任污染,因为污染就是环保部门重要的创收渠道。因此我觉得在我们重政绩和眼前利益的体制下,帽天山生物化石群的保护也不能乐观,在官商利益的驱动之下,矿老板当然会通过潜规则获得在地质公园核心区继续开采磷矿石的渠道。
中午和朋友回到抚仙湖边,湖北岸和西岸的一些地段正在开发地产项目,建筑物风格明显与周围山川景物不协调。很感无奈的是,抚仙湖沿岸风景最好的地段可能会被逐渐划块卖掉,公共空间逐渐被商业资本压缩,以致消失。无法想象10年后的抚仙湖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那个时候它已经成为一个被富人区围起来的私人水池,它的蔚蓝已经和普通人无关。
今天,妈妈带我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去游帽峰山。
帽峰山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郊,是一块还没有被人们雕琢的美玉,有着一种自然、朴实的美。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乘车到达帽峰山下。远远看去,它是由一连串高低不同的山头组成的,像一群翠绿色的波浪。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清凉、新鲜、沁人心脾的空气。
过了一座独木桥,我们就开始爬山了。它不像白云山,有石头的阶梯或柏油路面,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两边都是一些高低不同、大小各异、神神秘秘的竹子和树木,我们一行人在这绿色的世界里穿梭,零距离地接触着原始的大自然,享受着自然的美。
到了半山腰,我们仿佛踏上了一段海绵路,因为这里的树木落下的枯黄叶子,足足堆起10厘米厚,踩在上面又软又滑。再往上爬,是一段乱石组成的路,石头有大有小,还有些尖尖的,我们得十分小心,踏稳一脚,往上爬一步,踏稳另一脚,再往上爬一级。越接近山顶,路就越窄,还有一些开路时砍掉的竹子和小树留下的杈,像一根根针竖在路边,一不小心,就可能扎到你的裤腿和脚。路边的竹子和小树枝,常常会挡住路,得小心地用手把它们扒开才能走过去。经过坚持努力,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回头看着山下美丽的农庄,抬头看着青青的远山,我十分自豪地对妈妈说:“你可别小看我!我挺能爬山的呢。”
下山的时候,大伙儿有说有笑,有的说:“要是帽峰山修得和白云山一样,那爬起来就舒服多了。”有的说:“千万不能修得那么整齐,只有这种原始的山林,才够意思。”我想,大自然创造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只要你去细心发现,就能享受她带给你的快乐。 我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爬过真正的山,那一次,学校组织爬长寿山活动,我参加了。
那一天,天气晴朗,当七点三十分时,我们坐进了豪华的大巴士里。九点时,我们进入了宾县。一进去就看到了风平浪静的小湖,过了一会儿,水面游出一只小鸭,小鸭慢慢的在水中游着,波纹从小鸭游过的地方向外扩散出去,一直到岸边。我们又坐了一小时车,终于要到了。只见那儿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山。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驼。真是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又过了一刻钟,我们到了宿营地。
一进去,我们就在里面疯跑,那地面很干净,一滑,能出去一米远。我们正跑的高兴,不知谁喊一声:“爬山了!”我们立刻跑过去,站好队。我们走了好一会儿,总算到山底了,我举头一看,那山上是一片葱绿,只见上面有几块巨大的灰石头突出来,好像一个人,长个大额头,逗极了。我们开始爬山了,一开始很好上,到了后来路越来越陡,很容易滑下去,于是我把着树,使劲往上爬。我看见,后面的人也一步跟着一步的爬了上来。山上有很多树,这些树也相当奇特,有的树折了,像大枪;有的笔直得像棒子;还有的弯弯曲曲像条蛇。当我们经第二个难关的时候,扶手没了,路没了,可以把着的树也没了,只靠用手往上爬,好
几个人都险些摔下去,被前面的人拉了上去,我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终于攀登到了山顶。在山顶上,我看对面的山,真是一点空白的地方都没有,真是一碧千里呀!
当我们到山顶时,有座白色巨塔,我们一窝蜂的挤了进去,从里往外看,简直太有意思了。一辆辆行驶着的汽车,像蚂蚁搬家;一眼望去,山与山之间没有一点缝隙,一点也不缺乏色彩,显得一点也不空洞。
我们在山上休息一会儿,就开始下山了。下山很简单,就是一步一步下山路,只不过脚有些疼。到了山下,我们又一窝蜂的冲到了车里,准备回宿营地吃午餐。
在宿营地,我们在欢声笑语和嬉戏中用完了午餐。接着,老师和我们玩了丢手绢的游戏。然后就是往回返。虽然有些疲惫,但同学们都和我一样,有些意犹未尽„„
这次爬山让我感受到了爬山的乐趣,下次,有机会,我还爬山,而且要爬更高的山。
早听爸爸说过天池的美丽,不过,还是百闻不如一见啊!今年暑假7月15日,我终于见到了天池。
天池是由融化的雪水汇聚而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坐落在半山腰。从更多的山峰上俯瞰天池,它就如同一只碧玉雕琢而成的老虎;在湖边平视天池,你又会感觉它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海。
走近池边一看,池水表层是蓝色的,与大海的颜色一样。而深处的池水却蓝中透绿,仿佛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静卧再水底。其实,那绿色不是水的颜色。湖水两岸是高高的,青青的山和山上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松树,倒映在这闪闪的水中之故。因此,给人感觉似乎它是一块晶莹澄澈的翡翠。
湖水是如此地清澈。在湖边,可以看到水底一些小石籽,一些深绿色的水草。可仔细一看,感觉这些小碎石和水草无所依傍,空空地飘荡在水中。一阵风吹来,湖面上起伏起层层涟漪,湖面上如同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那闪闪发光的碧玉。
天池岸边的山上有一座王母庙,看到这座庙,我才明白为什么人门把天池说成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据说这座庙已有400多年历史了,现在还完好无损,可镇难得啊!
山脚下还有一个小湖,只有几平方米,不过也是通体碧绿,像一块翡翠石。我想,这湖应叫小天池吧,也许,它和天池合称姊妹湖呢!
许多人说天池如同仙境,它可真是名副其实啊!如果我没看到,真不敢相信这么高的山上还会有如此美丽的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