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草人儿童文学作品艺术赏析
一、时代背景
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终于落下帷幕,国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中国社会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社会领域,同时并预示着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创新的开始。这一时期中国教育体制极其落后,全民爱国救国的思潮发展壮大。因此刚开始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主要是在启蒙和实践层面:“既能使儿童获取新,又能树立爱国民族意识。”
二、主张理论
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者,其访华见证了中国“五四”运动并会见了孙中山,培养了胡适、冯友兰、陶行知等一批中国的大师和学者。他的思想对20世纪初中国教育界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著名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孩子们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认为人生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人生。因此,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和经验中学习”。教育是为孩子提供成长或生活的条件。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吸收外界的东西,而是让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成长。
而叶圣陶在当时的国情政治下,有着10年儿童教学经验的他主张其一,重视儿童自身的个性价值,区别对待儿童与成人。其二,提出儿童本位论的中心思想。他认为“小学教师的工作虽然艰难,但乐趣无穷”。他主张一方面,孩子是未来,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师和学生聚在一起,教师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中找到乐
1 / 4
趣。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指导和训练。
三、分析比较
(一)相同点:均以儿童为中心出发点
叶圣陶在1921年发表的《文艺谈》中指出:“儿童的一切本能都让他们自由发展,更帮助他们发展”。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以儿童的情感为中心,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阅读水平。而约翰·杜威则指出让教育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主张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让儿童在生活中提取经验,否定了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两者均以注重儿童的感受为出发点。反对古板封建的教育体系。
(二)不同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同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总产出增加得非常缓慢,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清朝封建政府的垮台,封建依然还存在,日本侵略等,人民生活依然相当疾苦,在这个条件下,叶圣陶所处的时代特征让他不得不以爱国主导思想应用在文学创作中去,笔者认为《稻草人》作品的出现并不是仅仅面向与儿童,更面向社会大众去引发思考。而约翰·杜威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这个地方向来崇尚民主制度,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所以在这样时代下的杜威将平等与自由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思想里面。并且将自己的思想传播至东方国家。不得不说对当时中国学者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稻草人艺术精神思考
(一)中國民族符号的展现
2 / 4
稻草人整篇选集里面的童话,以成人的救国观念引入其中,将当时民间的疾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儿童能接受的语言进行再教育。
(二)对和平的呼吁
稻草人儿童选集里面的《傻子》一篇,傻子虽然在群众的眼里是个傻子,但是作者以这种傻子内心天真与善良,将和平的思维体现其中让人发人深省。傻子虽“傻”但是他却是最纯真与实在的体现。
(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白船》中提出了三个疑问:“鸟儿为什么要唱歌?”、“花儿为什么香?”、“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文章中小女孩与小男孩的回答分别是,“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小白船》里面提及的鸟儿、花儿与船儿都是纯洁美好的代表,文章整体给人就是一种仙境一般的美好与舒适,让人极其向往。
五、稻草人文学艺术影响
《稻草人》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童话集,带有强烈的民族符号,展现了与西方童话不同的中国民情风味在其中。《稻草人》的故事又是中国化、民族化的。它符合中国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国民阅读心理。它们以中国社会为基础,包括中国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文字形式、民俗、场景和风景。这些中国元素的加入也使中国儿童接触到比西方童话更亲密、更能引起共鸣的精神食粮。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特色,才使它成为中国现代童话的开篇之作,受到后人的赞扬和模仿。当然这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开篇之作,必定会
3 / 4
存在不足。在不足的方面我认为,作品上可能更偏向于爱国情怀,对于儿童世界的单纯,作品中体现的多数偏向比较多的悲剧情节让人觉得过于悲伤与惋惜,这一点上并不适用于所有儿童,更像是给成人看的文章,但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出现。但不管如何,其出发的意义在那个时代确是非常值得肯定与推崇的。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