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通过各种行政管理职能,为实现国家和行政组织的目标,对国家公共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组织内部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2.行政与管理的关系:(简答)区别:产生的时间、内涵、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联系:职能相似、目的相同、运用的技术和方法相同
3.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选择)
(1)唯物辩证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2)系统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4)定量研究法 (5)案例分析法
4.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最早提出的人是施坦因)(选择判断)
(一)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1.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标准化原理;“第一流工人”原理;工作定额原理;刺激性的报酬制度;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想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理) 2.“古典组织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3.“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1.梅奥及其霍桑实验 观点见书P14-15
2.马斯洛及他的需要层次论 观点见书P15-16 (三)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
1.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观点见书P20 2.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卢桑斯(卢瑟斯) 观点见书P21-22 5.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及研究(选择判断)
高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政府生态学》利格斯(里格斯)《比较公共行政模式》《公共行政生态学》
三类行政模式:一是融合型,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它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制度、法规不能起到实际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已抛弃了传统社会的行政特征,实际上仍有很大的影响咯;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 6.行政环境的特点:(选择)1复杂性; 2特殊性(差异性); 3不稳定性(变化性)(见书P30) 7.行政环境的分类(选择)
1、以环境内容看,行政环境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从作用与影响层次看,可以把行政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分角度看,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4、按照行政组织环境与行政组织的关系密切程度来划分,可以把行政环境划分为一般社会环境和具体工作环境。
8.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简答论述)
(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决定、影响或制约行政管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 ,就必须有或必定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而不是完全的消极被动。这种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书P34)首先,行政环境决定、影响或制约行政管理。其次,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再次,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行政管理的发展变化。 (二)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
具体表现为: (1)行政管理可以利用行政环境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正确的行政目标,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各项行政规划和行政战略,达到改革行政环境的目的。(发挥的积极作用)(2)行政
管理可以通过对行政环境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总结,主动自觉地纠正不合理之处,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适应行政环境的要求。这是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3)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消极的方面,即沿着行政环境的相反方向,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9.行政环境要素与行政管理关系分析 (书P35-37)
(一)国内环境与行政管理 1、自然环境与行政管理
自然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它对行政管理确立行政目标和进行行政决策有很大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公共行政也能够破坏自然环境。因此,现代公共行政必须注入绿色行政理念。 2、社会环境与行政管理
a、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构成了行政管理的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决定并制约行政制度,具体表现在: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不同的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也不同,法律制度得完备情况同样影响着行政管理。
b、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行政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对行政管理有决定性的影响。
c、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由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社会心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要素构成的。文化因素渗透到社会系统的各个领域,影响广泛且深远。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塑造出什么样的行政管理。 (二)国际环境与行政管理
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国家关系构成公共行政的外部环境,即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影响有时也是决定性的。 10.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现状以及该怎么办P37-42(论述)
一、现状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现阶段我国行政环境的最基本特征。 (一)国内环境
1、经济方面,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而我国现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
不足: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其次,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性开采以及对可再生资源的污染性利用上,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办法:建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致使国民收入差距很大。解决办法:政府的宏观调控。 2、政治方面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
A.(与西方多党制比较)我国是一党专政,能保证了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的稳定的条件。B.我国的行政管理是层级式的,能保证了全国各级政府政策的一致性,一方面增加了政策实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了投机分子投机倒把的机会。 3、文化方面
文化环境是指由一定的世界观、理想、信念、伦理、价值、心理、文化程度等构成的综合体。在我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居于主导地位。
A.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基础教育很薄弱。文明与愚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领域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办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B.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各种观念(利益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面临着重大的变化,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政府拿出相应解决办法。C.官僚主义深入人心,封建家长制仍存在。解决办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二)我国的国际环境
中国不仅占地面积广阔而且邻国众多,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取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国际环境还是良好的,是适合发展的。 二、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生产力打发展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深化改革开放,借鉴国外行政管理经验 4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5.两个文明一起抓,将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坚持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 11.行政职能转变的依据(简答)
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简答)
1) 职能重心的转变:工作重心本应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由微观和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和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计划轻市场转向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3)职能关系的转变: ①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② 理顺政企关系 ③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13.各行政职能与其任务 一.行政管理领域的职能
1.政治职能——指政府所承担的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包围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基本职能,具体内容包括:阶级专政职能、军事保卫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政治职能和国际交往职能。
2.经济职能——指整蛊嗦承担的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是政府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计划指导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宏观调控职能;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
3.文化职能——指政府领导、组织、管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卫生的职能。
4.社会职能——指政府所承担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的职责。主要内容有:社会福利职能;社会救济职能;社会保险职能;环境保护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二、政府的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针对一定时期的某一问题而进行的调查预测、拟订方案、评估优选、拍板定案等行为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体现政府行政管理整体性好凝聚性功能的职能。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组织内部的责权划分;人员配备等。
3、协调职能——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平衡各类行政关系、调节各种利益因素的职能。
4、控制职能——是指行政组织掌握行政目标实施过程,防止和纠正偏离目标行为的职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立可行的控制标准;获取准确的偏差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 14.行政组织的功能、特点以及构成要素(选择) 功能:1.聚集功能;2转换功能;3释放功能 见书P61
特点:1政治性;2社会性、服务性;3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4法制性(自身建设和对外管理);5动态性、
适应性;6严密的系统性(结构性、有序性)
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人员构成;3、物质资源;4、职能范围;5、机构设置;6、职位设置;7、权责体
系;8、规章制度
15.行政组织子系统的行政机构类型:(选择)
(1)领导机关——指各级政府领导是统辖全局的决策核心,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执行的指挥机关,它统筹全局、运筹决策,是决定政府效能的关键。
(2)执行机关——指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业方面行政事务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最高行政领导决策和指令的办事机构。
(3)参谋辅助机关——指由具有权威的专家学者和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为政府出谋划策,帮助各执行机关工作活动以及进行行政组织内部事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机构。
(4)监督机关——指对各种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关。它是建立健全行政组织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的重要保障。 (5)信息反馈机构——是负责了解组织运行状况,搜集、整理、分析与组织活动及效果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情
报服务机构。 (6)派出机关——指上级领导部门按管辖地区划分的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 16.行政组织结构形式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是分层负责和层级节制。优点:上下统属,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缺点: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陷入事务堆里,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层级之间难以逾越,抑制下层机构的活力。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分门别类设置结构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也称分
部制。特点:分工精细、职能明确、能减轻行政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等。缺点:事权分散、职能范围如划分不明确,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职能部门设置数目如过多,易导致官僚主义,各自为政,增加领导的协调难度。 3.行政组织的直线一职能式结构 行政组织的直线一职能式结构,又称复式结构,是吸收了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的长处和优点,扬弃了它们
的缺陷和不足,形成的一种层级节制和内部分工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特点是组织的同于指挥与专业部门的职能管理相结合。弱点主要表现在直线式和职能式两种结构形式之间矛盾的产生。(我国现在基本上是采取直线一职能式行政组织结构。)
17.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的因素(简答)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定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决定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 (一)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二)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 (三)被管理者素质; (四)组织体制
(五)计划的确定性程度; (六)空间距离远近; (七)信息沟通方式; (八)组织变革速度
18.行政组织设置的一般原则以及如何贯彻 P84-87(选择) 行政组织原则是关于建立良好而健全的行政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使行政组织长期稳定、平衡有效和充满活力的
一般性规范或法则,是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所应遵循的范例。
1.职能目标原则。职能目标是任何一个组织存在和运行的基础。组织设计必须根据职能目标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级子系统的分目标)
2.完整协调原则。行政组织是一个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的组织,在确定行政组织层级时,要使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连续的等级链条,明确行政链条上各级之间的工作关系,自上而下成为一个便于指挥的完整统一的组织系统。
3.精干效能原则。行政组织设计中应当体现因事设职、因职用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行政成本概念,做到人员素质能力与其担负的职能任务匹配、员额数量适中,以避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又减少行政经费的开销,有利于提高行政绩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行政目标。 4.法制原则。政府行政组织是国家管理组织中的一个系统,是受权力主体委托行使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
职能的。因此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决定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撤销,必须依法审定机构及其员额的增减,以保证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5.职权责一致原则。在行政组织中,职位、权力、责任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在组织设计中,必须贯彻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的原则,以保证行政组织平衡运行的基础。
6.动力原则。行政组织的核心动力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组织设计必须体现人本原则。在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组织任务、职能性质、技术含量的不同,以及根据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直线分权式组织类型,它有利于人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有利于通过授权来鼓励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9.人事行政的功能P91-93(选择或案例)
人事行政的功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本身具有并发挥的基本作用和功效。基本功能包括:
1.人事计划功能——是人事行政的首要功能,主要内容包括:编制行政机关人员计划;行政人员录用、任免、提拔、调配计划;行政人员工资、福利计划及人员培训计划等。
2.人事组织功能——组织功能由许多亚功能组成,如:指挥功能、协调功能、沟通功能和监控功能。 3.人事使用、开发功能
(1)人才的使用。1进行职位分类。2录用、职务任免和升降、退休等依法办理,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3创造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突出人事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
(2)人才的开发。1发现和大胆使用尚未显露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被埋没或尚未脱颖而出的人才获得发挥才能的机会。2大力进行智力开发,通过培训教育,使在职人员达到更高的水平,智力结构更加完善。
4.激励和监督的功能——激励和监督应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以保证行政人员能遵纪守法,克己奉公,从而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依法行使。
5.人事保障功能——是行政工作人员生存的基础,也是调动行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基本生存条件保障(如工资、居住条件等)、工作条件保障、医疗条件保障、福利保障以及离退休生活保障等等。
20.行政机关管理的功能(作用)(简答)
1.参与政务管理,当领导机关的参谋;协助领导机关进行指挥、协调和监督活动;为领导机关汇总工作经验和完善措施。
2.处理日常事务、包括程序性事务,沟通协调性事务和临时性事务等。 3.搞好后勤服务包括工作条件、物质条件、生活福利待遇方面的服务。 21.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判断)
1、选任制:是通过被领导者或民选代表选举产生的制度。特点:选举的结果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适用于政治领导人的产生。选任的领导者有任职期限。
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就是依法由行政机关首长或主管部门经过考察了解,直接下令任命其所需某种领导职务的制度。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不受牵制;行动迅速、简便易得。
3、考任制:就是由国家专门机构根据统一标准,按照公平、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优点:广开才路,吸引广大真才实学者前来报考;择优录取,可以避免领导者个人好恶决定晋升的弊端。缺点:能力不易准确测定。
4、聘任制:就是根据工作需要和职位所需资格条件,通过协议或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优点:a有利于广招人才,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能力;b有助于解决本地区、本部门人才短缺问题;c能有效地打破干部管理上的“部门单位所有制”,促进人才的合理交流;d有助于克服委任制中存在的惰性,解决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等问题。适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领导职务。 22.行政领导者的素质P139-141(选择,案例分析)
1.政治素质——直接决定领导者得活动方向,是首要素质。(我国领导应具备以下: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文化素质(必须具备胜任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要求领导成为通才、专才。)
3.组织管理素质(应具有战略眼光和统驭全局的能力;必须具有组织与协调能力)
4.思想道德素质(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作风正派,办事公正;诚恳待人,团结同志;办事认真,严于律己等) 5.身心素质——最基本条件
23.行政决策的作用P149-150(简答)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决定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关键
4、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