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
1.用本课所学的生字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心( )情愿 嫉贤( )能 自( )自利 自吹自( )
孤立无( ) 摇旗( )喊 ( )年益寿 安营扎( )
2.选词填空。
不然 果然 既然 显然 必然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这( )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要受惩罚。(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 )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这件事不能让都督知道,他( )知道了,我的计划( )完了。
(2)诸葛亮又叫船上的军士( )擂鼓,( )大声呐喊。
(3)( )诸葛亮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 )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课文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连一连。
诸葛亮 忠厚老实,守信用
周瑜 谨慎多疑
曹操 智谋过人,嫉贤妒能
鲁肃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2)分析人物的心理,照样子将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迫不及待 胸有成竹 明知故问 态度坚决
周瑜请诸葛亮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笑了笑)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说:“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将计就计)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周瑜(威胁)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5.课文综合回顾。
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_________;“知天象”是指他_________;“晓地利”主要指他回来的时候_________。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____”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鲁肃的“_________”和诸葛亮的“_________”形成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结合选文,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理解合理的有( )。(多选)
A.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D.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7.小练笔。
诸葛亮借箭回来后,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他是怎么汇报的呢?
8.阅读积累展示。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体现他“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的故事比比皆是。因为了解司马懿的性格而大摆_________,化险为夷;因熟知天象,帮周瑜_________,火烧赤壁;巧借地利,火烧____,初战告捷。当然,也曾因为用人失误,让蜀
国_________,于是就有了荡气回肠的_________的故事。
草船借箭
1.甘 妒 私 擂 援 呐 延 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本课生字的写法和对四字词语的积累。补充四字词语时,注意所填的字必须是本课所学的生字。做题时可以根据同义联想法,如“甘”和“愿”,“嫉”和“妒”,“营”和“寨”分别是同义词;还可以采用常用词搭配法,如“自私”“呐喊”等。注意“延”和“廷”写法上的区别。
2.显然 必然 既然 不然 果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做到的,很明显是周瑜刁难诸葛亮,所以填“显然”;因为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诸葛亮若是造不出箭,必定被惩罚,填“必然”;诸葛亮当然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和下面的“还要”搭配,用“既然”;接着的两个句子意思相反,语意转折,所以用“不然”来假设;最后点明了事情和预料的结果相同,用“果然”。
3。示例:(1)要是……就……(2)一边……一边……(3)因为……所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运用。第(1)句中,周瑜并不知道这一情况,只是一种假设,所以用“要是……就……”或者“如果……就……”。第(2)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往往强调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因此填“一边……一边……”。第(3)句中的“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了二十多里”是“要追也来不及了”的原因,所以填“因为……所以……”。
4.(1)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周瑜——智谋过人,嫉贤妒能
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守信用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解题时,要多读课文,找到人物相关的句子,揣摩人物个性特征。
(2)明知故问 迫不及待 胸有成竹 态度坚决
解析 这道题考查词语运用的能力。运用时要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周瑜想加害诸葛亮的想法蓄谋已久,而诸葛亮故意让周瑜以为他入了圈套,其实他对周瑜的险恶用心早已了然于胸,有了应对之策,他的语气和神态都是胸有成竹的。
5.谨慎多疑 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 顺风顺水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重要的是“识人”。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算准他不敢贸然出击。诸葛亮熟知天象,算准了三天后会有大雾,所以限定的是三天时间。“晓地利”是指他早就观察并设计好了来回的路线,知道船回来时会顺风顺水,不利于曹操反击。
6.(1)环境 既写出了诸葛亮“算”得准,熟知天文,也为下文写借箭做准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先回忆一下环境描写之前课文写了什么。我们可以想起“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要回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既要看环境描写的内容,也要看它与情节的关系。我们找到景物描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时,环境描写正好解释了诸葛亮当初为什么选择三天之后的早晨来借箭,巧妙地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看环境描写后面写了什么:曹操看不清虚实,只是放箭。因此,环境描写是为下文诸葛亮草船借箭作的铺垫。
(2)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既让敌人不敢出来,还要让敌人多放箭,找到射箭的方向和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键句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要回答“擂鼓呐喊”的作用,就要到文中找出与擂鼓呐喊有关的内容并思考。下文曹操说“敌人忽然来攻”,他是怎么知道的?是听到了擂鼓呐喊声!曹操还说“看不清虚实”,为什么?也是因为“擂鼓呐喊”。因为诸葛亮只是带了二十条船,几百名军士,力量很小,所以靠擂鼓呐喊来虚张声势,制造大规模进攻的假象。又因为江上看不清楚,所以擂鼓呐喊是“告诉”敌军向哪里射箭,以便得到更多的箭。
(3)笑 一定 只管
解析 本题考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的内心,往往由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回答时,先找文中写诸葛亮神态、动作的词语。同时,从人物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也能看出其自信与否。从“笑”字看出诸葛亮的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一定”“只管”反映出诸葛亮对将要发生的状况心知肚明,说明诸葛亮深知曹操谨慎多疑,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所以,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诸葛亮
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4)吃惊 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关键词理解对比手法的能力。题目中加着引号,说明是引用原文回答。因为题目已经提示是对比,所以就要找两人表现不一样的词语。仔细读选文,就会找到描写诸葛亮和鲁肃两人不同神态的词语,因为不同的心理表现在了不同的神态上。
(5)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生动地写出了箭的数量之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判断及其作用。这个句子是把“箭”比作“雨点”,写出了曹操一方射箭的人多,射来的箭多,为下文成功借到十万支箭作了铺垫。
(6)A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要理解“笑”的含义,就得先在文段中找到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鲁肃怕曹操出来,诸葛亮笑了,是因为诸葛亮胸有成竹,知道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出兵,因而胜券在握,充满自信,自然也谈不上故作镇定了。故选AC。
7.示例:诸葛亮前几天叫我帮忙准备了二十条大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布置青布幔子与草把子。今天早上四更的时候,诸葛亮邀请我一起去取箭。他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江上大雾漫天。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先把船一字排开,然后船头向西,船尾向东,擂鼓呐喊。曹操听见鼓声和呐喊声,只叫
弓弩手射箭,箭如雨下。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天亮了,雾还没散,但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并让军士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才知道上当,追也来不及了。刚才你派来的军士已经在江边把箭都搬下来了,共有十万多支。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鲁肃向周瑜的汇报,其实是对整个借箭过程的缩写。要梳理课文内容,清楚诸葛亮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主要情节,以鲁肃的口吻进行表达。
8.空城计 借东风 博望坡 失掉街亭 挥泪斩马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能力。这几个情节都是《三国演义》中特别出彩的部分,注意在读书的过程中多积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