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国际影响力
作者:
来源:《国际公关》2010年第06期
在中国市场上,成体系的企业领导形象传播在早年间大多来自跨国公司。叱咤风云的cEO们时常亮相中国的经济舞台,还不时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封面,为各自公司在本土市场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中国公司的身影开始走出国门,频频闪现于国际舞台:从海外的兼并收购,到全球的设厂招工,或是国际的展会论坛,处处展现着中国公司及其领导人的睿智与进取。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自身形象从本土到全球的转型。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全球企业的领导人。如果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尤其是目标国的文化,后果不堪设想。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对外媒思维模式的忽视,致使中国领导难以借助国际舞台正确传达信息,对于造成的误解也难以及时纠正。
中国式传播注重“结果”而忽视“效果”,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舆论特点漠不关心。因此,当企业领导出访海外,尤其是在获得演讲和采访的机会之后,自然而然地要求大篇幅媒体报道,且希望借此进行大范围传播。然而,在国际媒体环境下,安排采访但不出稿是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不采访而直接报道的可能性更是少之又少。企业领导如果不能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在内容方面又不具备较强的新闻性,那么采访和传播的效果必然和领导人的心理预期产生较大反差。如何有效塑造企业领导的国际形象,笔者提出了三种模型。
本土形象迁移海外型。这种类型涵盖了大多数业务类型正在从本土向海外复制的中国企业,由于此前领导形象的塑造与传播阵地一直在本土,因此他们的领导有着深刻的本土品牌烙印。此时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寻求国际传播顾问的支持,根据目标市场的基本信息和舆论环境,力争在企业特色和个人特质的结合点上,找到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新亮点,并利用重要事件开展尝试性传播,但是领导形象传播一定要与企业形象国际传播节奏相吻合。 早年,某国内企业领导虽然在本土市场树立了鲜明而独特的个人形象,但在他以睿智的战略思维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同样面II缶国际化转型。在公关顾问的建议下,他频繁借助大事件亮相国际舞台,以演讲、采访等生动的模式让世界把他作为了解中国企业家的一扇窗口,而他的个人品牌为企业的海外转型和拓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
幕后形象走向台前型。这种类型概括了一部分此前非常低调的中国企业,由于有了企业海外战略性布局,领导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台前。此类公司领导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深刻的个人品牌烙印。实际上,此种类型的领导海外传播是以海外为背景兼顾本土和国际两个市场,犹如是在一张白纸上规划蓝图,在国际、国内两大平台同步传播。具体可以按照跨国公司新任驻华领导的传播模式进行。事实上,领导们的一系列“亮相表演”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媒介传达到公众的面前的都已经是经过了修饰、编辑、剪接、甚至加工过了的间接或二手的信息了,因而拥有媒体的话语权是极其重要的。
个人形象转移注入型。此类型是指国内企业寻求具有跨国公司背景的领导加盟。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经验,能够深刻洞悉中国市场,熟知中国文化背景。但另一个层面,他们的个人品牌已经具有相当鲜明的特性和烙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市场,往往都与曾经服务过的某大型跨国公司联系紧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的企业领导虽然容易被海外市场接受,易于对外传播,但需根据新雇主的企业特质,找到领导与企业的结合点,以密集传播的模式进行有效告知和过渡性迁移。
某国内企业寻求海外上市之初,引入了顶级的跨国团队,而在此前他们都有着深刻的前雇主背景。该公司有两条基本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其一,窍门利用高管个人品牌的已有影响力,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拉升了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引起投资银行的认可、关注和追捧;其二,有意识地在过渡期之后,随着公司品牌被带出,高管前背景淡化,有针对性地注入新公司的元素,以消除在海外市场过渡依赖高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