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

2021-06-15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Focus|专家视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

■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魏成龙   河南大学商学院      郭琲楠

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难题提供了颠覆性的创新思路,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互联网,更作用于价值互联网和货币互联网。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化、信任重建、高安全性和智能合约等特性使其在金融领域具有核心优势,而联盟链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则更具有吸引力,短期内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和创收,但在金融行业大面积应用还需要时间。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证券市场、法定数字货币和客户征信是目前区块链技术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的主要实践渠道。区块链在可预见的未来必是下一个具有颠覆性的风口,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将改变该领域的面貌。然而,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在金融领域应用场景的落地需要金融机构的计划制定、资本流的引入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发展等多方共同助力。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金融服务;区块链金融

一、区块链技术将重塑金融服务格局

在互联网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难以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依然需要基于国家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背书。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难题提供了颠覆性的创新思路,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互联网,更作用于价值互联网和货币互联网。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典型的应用建立在比特币的模式之上。比特币作为一种独立于现有银行系统的P2P形式的虚拟数字加密货币,从诞生之日起便因其价格波动巨大而备受争议,各国对其态度也不尽相同。从长期来看,Token Economy(代币经济)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规模大小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但是对其底层技术——区块链的模式探索并不必然内建于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天然的融合点使对其的价值

研究在国内外金融界与资本市场掀起了一阵阵狂热浪潮。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契合点有望重塑金融业的格局,绕开比特币部署区块链并将其特色元素融合到现有的商业模式中是大势所趋。

二、区块链技术与金融服务契合点

金融的发展脱离不了账本,账本让金融活动有账可查,而区块链被称为“分布式账本”。从原始记账、结绳记事、流水账、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这些持续发展的记账手段都未能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直至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开放性公共账薄系统,由任意不同的多个网络节点共同参与,这些节点可以是任何机构或个人。在一个周期内发生的

作者简介: 魏成龙(1964-),男,河南开封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资本研究院院长,数字经     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方向:金融创新与规则;     郭琲楠(1995-),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技术创新。

13

Focus|专家视点所有信息交流数据会按照密码学方法被打包确认、清算和存储,形成一串数据块或数据包,这被称之为区块。每一个区块的数据信息自动加盖永久性的时间戳并首尾相连,任意一个区块都通过数据加密数值哈希值对此前的区块事实进行确认,从而构成一条点对点的网络链式结构,即区块链。区块链所具备以下特性使其在金融领域具有核心优势。

(一)去中心化

在区块链中,双方能够直接完成点对点的价值转移,由于其运转在所有参与区块链部署节点的计算机上,任意一个节点离线或被黑客入侵都不会破坏该系统,从而移除了中心点受攻击和故障的可能性。同时去中心化的优势削弱甚至规避了传统金融机构所占据的垄断地位和资源优势。其突出的特点大幅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锐减了交易成本。

(二)信任重建

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是由采用数学加密算法创设的节点普遍通过来建立,实现信息验证和价值交换,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依赖任何中心化的权威第三方。区块链技术将金融活动中的信任由中心信任演化为社会共信。

(三)高安全性

在数字时代,个人数据安全性应引起重视。比特币网络中的各参与方使用高强度的公钥、私钥加密法来搭建安全平台,用户无需担心黑客入侵。比特币区块链使用的是不可篡改的数据结构,因此可以较为安全地交换高度机密的信息和数字资产。公共账簿的更新必须在全网进行广播,只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节点通过并认可,新区块才能生成,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数据在交易各方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概率。同样,要想修改交易信息,就必须控制住网络内至少51%的算力,并且需要重写之前的所有交易。当不断有新的参与节点加入且达到足够多的数量时,修改某一区块所需投入的工作量就会越来越庞大,消耗的资源(即cpu的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时间和电力)也会越来越多,而这一条件是不切实际的。这种不可篡改性使得在金融领域出现假账的概率极低,数据和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四)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在上世纪90年代仅仅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而如今其被视为“区块链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产物。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上书写一段代码,一旦触发双方约定的条款,代码就会按照约定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的出现不仅减少了手动的过程,同时将事后执行合约的不确定性转变成了预先授权。

三、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前景

(一)联盟链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具有吸引力去中心化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种过程。就区块链技术而言,人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换中心而不是去中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依托在非公开计算网络上,具有受控的访问、受限的编辑权的联盟链逐渐成为行业研发的热点,也适合应用于金融行业。

1. 内部监管与隐私保护

金融业由于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而受到各个国家的严格监管,在客户准入和隐私保护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对公共区块链进行改造,演化出一些多中心化形态的弱控制,同时加入了更强的隐私保护加密算法。

2. 能源消耗

公链所依赖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计算机运算力和电力)。金融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石,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进共识算法,打造更适用于商业模式的应用。

3. 交易速度

典型的公有链(比特币)的交易速率大致为4个/秒,传统的中心化支付网络(如VISA)大致为2 000个/秒。公有链的低吞吐量势必降低交易速度,这显然与金融业务交易处理量格格不入。

14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二)区块链离在金融行业大面积应用还需时间麦肯锡于2018年6月在《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区块链》的报告中指出,区块链规模化的可行性可能还需要3-5年时间。这主要取决于4个因素:共同标准至关重要;技术必须超前;资产数字化;竞合悖论的解决。从金融应用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存在技术壁垒,如区块链的共识算法需进行优化,要与金融交易层面所需的交易量相匹配;新的隐私保护算法需加以改进,以适应银行的需求。

(三)短期内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和创收

区块链在短期内主要通过省却记账以及减少交易核对类工作,弱化中介等一系列手段,进而从现存流程中缩减成本,将损失的收入结转成区块链服务供应商的收入。麦肯锡公司找出24种金融服务领域的区块链使用案例,其中,最大的创收领域是跨境B2B支付,其次是贸易金融,而跨境P2P、回购协议交易、OTC衍生品市场、KYC/AML管理、身份欺诈等被报告称为是“真正的使用案例”,并预计将会产生800亿-1100亿美元的收益。

四、区块链技术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的场景

(一)场景1:供应链金融1. 理论基础

供应链金融(SCF)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与金融服务领域的融合。供应链金融不再将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分离看待,而是视为一个整体,以真实发生的贸易为基础,为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孤岛现象导致授信对象难以大范围辐射,金融机构在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与融资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导致其难以正确评估具体业务的风险水平,而核心企业与二级供应商、二级经销商并没有

Focus|专家视点进行直接的商业合作,其信用无法跨级穿透;由于数字化、自动化程度存在局限性,业务处理高度依赖人工,当授信额度、已用额度、剩余额度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更新;业务安全具有局限性,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着债权凭证流转、多方委托监管的情况,这些过程中易发生恶意违约与资金挪用,如何证明其真实有效性从而保证业务的安全性需要思考。

2. 实践场景

腾讯打造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微企链。微企链是由深圳前海联易融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与腾讯公司联手推出的开放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链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形成应收账款,需要先经过资产网关对链下资产进行初步审核。应收账款先要经过确权登记,然后数字化上链,再将数字债权凭证提供给供应商,每一级供应商可将该数字债权凭证拆分和转让来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

3. 价值分析

传统及区块链技术下的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业如图1、图2所示。

金融机构②⑤⑧③⑥④供应商①⑦核心企业图1 传统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⑤⑧⑦④区块链供应服务平台②供应商①③核心企业⑥图2 区块链技术下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图1中,①交易产生应收账款;②申请融资;③确认订单信息;④核实订单信息真实性,确认核心企业

15

Focus|专家视点信用级别及授信供应商;⑤核心企业信息反馈;⑥向供应商放款;⑦交易完成,货款交付;⑧偿还贷款。

在图2中,①交易产生应收账款;②申请融资信息,交易历史信息上链;③信用级别,贸易信息登记、确认,授信供应商列表上链;④放款;⑤放款信息上链;⑥支付货款;⑦还款;⑧还款信息上链。

本文笔者以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例,对比分析传统模式与引入区块链技术后两者的价值体现。如图1、图2所示,引入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几大痛点:全程线上化无纸化操作,降低手工操作的繁琐程度,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信用打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渗透到各级供应商及分销商,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覆盖更多长尾端用户;供应链金融流程全程可视化,确保贸易数据的真实性,提升信息透明度,从而可进行穿透式的管理;智能合约约束还款行为,利用多方签名管控资金流向,控制操作风险。

(二)场景2:跨境支付1. 理论基础

在全球贸易化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之中,尤其是“一带一路”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跨境支付呈动态性增长趋势。金融机构处理传统的全球跨境支付清算业务基本依赖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SWIFT每天要处理上万家金融机构上千万笔支付订单,随后要进行的清算结算也需耗费几天的时间。中间环节要经过多个中介和账本,在高效率与低成本方面大打折扣,风险隐患水平也较高。可见,实现跨境支付的即时性,同时释放原本在运输过程中被锁定的资金,是跨境支付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实践场景

2019年2月14日,摩根大通推出运行在自有私链平台Quorum上的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JPM Coin),以改善机构客户的结算效率。一笔跨境支付业务的工作流程如下:客户首先在摩根大通的指定账户中存入一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定的资金(目前仅与美元挂钩),并按摩根币与美元1:1的比例兑换成相应的JPM Coin;系统通过区块链网络在数秒内将JPM Coin转移到收款人的账户中;持有摩根币的客户可将摩根币等比例地折算成美元。

3. 价值分析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在资金转移阶段可以实现实时转账,改善了传统跨境汇款资金传递活动成本高、耗时长的困境;逐笔、逐行进行信息验证的局面也不复存在,银行和外汇公司自成体系,达成信任共识;同时,银行在往来账户中被锁定的资金也得以释放,流动性增强,降低了机会成本和资金体量对冲成本;在交易后期阶段,跨境支付的业务信息被清晰地记录在区块链平台上,监管机构无需再利用较高的技术功能和繁杂的业务流程对监管合规性进行检查。

(三)场景3:证券市场1. 理论基础

传统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行业痛点。以IPO为例,其流程繁琐且周期冗长,存在着发行人与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发生欺诈行为的风险,同时,IPO信息保存与管理难以进行集中化处理,数据孤立性较强,市场各主体信息保留不够完整;以证券登记与存管为例,传统的登记存管方式已变得集中,然而分散性依旧存在。以证券清算交收为例,美国的证券交收周期为T+2日,周期冗长,人工干预过多,效率低下,难以获得规模效益。以资产证券化为例,在传统的ABS业务流程中,资产池中资产类别复杂,基础资产透明度低,多个参与方之间存在信任问题,难以监控管理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目前ABS产品偏量化的基础定价模型并不能对风险进行定价,因此信贷风险的定价未能完全市场化。

2. 实践场景

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聚财链”是由交通银行开发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资产证券化平台。“聚财链”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部署交通银行、交银国信、券商、会计、评级等共识节点,将基础资产形

16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Focus|专家视点成初期信息以及存续期信息并动态上链,ABS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功能均能在链上完成,ABS业务流程能在各个参与区块链节点部署的机构协同流转运行。智能合约技术使得一些业务操作可自动执行,并提供智能分析工具。同时,参与区块链节点部署的机构无需担心敏感数据泄露,非对称加密机制使得数据在共享与披露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聚财链”ABS业务如图3所示。

其中业务流程为:①项目立项;②尽职调查;③反馈尽调;④产品设计;⑤销售发行;⑥存续期管理。

3. 价值分析

将证券市场部署到区块链上使得资产与证券以数字的形式表现,缓解了不少业务痛点。IPO方面,IPO的业务流程信息全部上链,确保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业务透明度,同时点对点的发行活动弱化甚至替代了传统的中介机构——承销机构的作用,使得承销费用大大降低;证券登记与存管方面,利用分布式账本代替传统的登记机构,使得分散性范围更加局限,从而降低相关费用。证券登记与存管作为中间环节,将更好地连接证券发行与证券清算与交收,确保整个证券市场业务流程的流畅性;证券清算与交收方面,交易各方直接对接使得交收周期可能变为T+0模式,证券与资金端被很好地衔接起来,两者同时自动更新;资产证券化方面,分布式的工作流引擎使得业务跨机

构动态协同流转。所有参与方均持有资产质量和交易信息的分布式账本以及由智能合约引导自动生成信托报告等行为,压缩了融资、对账、操作、监管成本,缩小了信用、流动性和定价的风险范围。

(四)场景4:法定数字货币1. 理论基础

比特币兴起之前,部分货币形态已由传统信用背书的纸质货币演化至依托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流通的电子货币,然而电子货币依旧未摆脱国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背书,本质上是法定纸币的数字化。这类货币存在发行主体,发行主体的超发行为会引发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除此之外,成本问题也存在于现金印制、发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

私人数字货币总量恒定,然而由于其市值的巨大波动而为人所诟病,且多数人进入“币圈”是为了进行投机活动。私人数字货币无法履行其作为货币的相关职能,冲击了传统的支付体系,并影响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导致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出现波动。站在中央银行的立场来看,优化法定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体系,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方案势在必行。货币的分类见表1所列。

2. 实践场景

我国人民银行一直密切关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并于2014年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来积极推进法

交通银行节点项目立项项目立项聚财链产品设计销售发行投资人节点销售发行反馈尽调中介(会计/评级/法律)节点尽职调查反馈尽调券商节点交银国信信托节点图3 基于“聚财链”的ABS业务

17

Focus|专家视点表1 货币的简单分类

有形金属铸币

贵金属货币铸币

普通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数字

游戏币

货币

虚拟货币网络服务商发行的专用货币(如腾讯Q币)

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法定数字货币

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就目前的进程来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已完成了前期调研与讨论,并渐渐迈入落实阶段。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有一元模式(即直接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与二元模式“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即利用商业银行为媒介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更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循序渐进地改变货币发行流通体系,同时也能调动其参与创新并适量分散风险。

该二元运行模式可划分为3层:一是中央银行先确定最优发行量,然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将其由中央银行发行库转移到商业银行库,央行数字货币在商业银行之间可进行转移,同时商业银行参与中央银行对其的回笼,整个过程形成一个闭环;二是商业银行将央行数字货币投放至流通领域,使其在个人和企业用户数字货币钱包与商业银行库之间流转;三是央行数字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在个人或企业数字货币钱包之间流转。

3. 价值分析

新西兰储备银行发现,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货币的使用方法和限制因素,因此货币当局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应着重考虑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否超出预期。虽然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尚未有定论,然而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的透明性、不可篡改性等特征,使法定数字货币可以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在网上进行确权查询,然而目前其性能依旧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优化升级。如改进共识算法;增强网络稳定性,改善网络的连接速度,减少出现账本分叉的可能性;提高单节点的处理能力,将一些任务并发处理等。

(五)场景5:客户征信1. 理论基础

当客户申请信用卡或者进行贷款时,银行如何评估其信用分数是一个常见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对于金融行业来说,KYC(了解客户)是一项关键的基础能力。传统的征信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央行征信系统,二是互联网金融征信。在央行征信系统中,各业务机构将收集的信用主体信息报送给央行数据中心,数据被合并整理之后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时,征得客户同意后可从央行征信系统中调取相关信用信息,以此来判断客户的信贷价值和违约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征信中,利用互联网对信息主体的行为习惯进行搜集整理,数据化建立相应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演绎推算出信用主体的信用分数。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征信有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

征信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数据维度问题。利用目前有限数据维度的征信系统对一个信用主体进行评价范围太狭隘,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数据有效性问题。数据经过收集、上报、整理等流程,属于二次展示,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三是征信成本问题。随着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征信成本也随之高涨,如瑞银集团曾花费数十亿美元用来抵御金融欺诈。四是信用情况更新滞后问题。如某一信用主体在多年前出现的延时还款与其现在的信息风险关联性不大。

2. 实践场景

平安集团在2016年上线了区块链征信应用场景,目前正在深入生态场景重塑征信模型。Link Eye研发了基于联盟链的征信平台,将经济模型与区块链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串联各个征信信息孤岛主体,形

18

2019年·第4期

栏目编辑:张磊磊 E-mail:1711945429@qq.com

成“黑名单”,在联盟链成员内共享。“黑名单”与“白名单”共存,增强了社会征信体系的完整性。

3. 价值分析

区块链在技术层面的去信任、去中心、非对称加密、时间戳和智能合约等特点为征信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征信市场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形成“社会化大数据”,平台节点在区块链上参与数据交易,更为精准的多维度大数据提高了征信主体信用评估的准确性;数据有效性与时效性得到保证,征信数据就是交易数据,中间不用经过多个环节,数据清晰明了,且数据时滞得到改善,数据的及时更新有助于了解信用主体的信用情况;显著降低征信成本,全球征信成本在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后每年可节约大约30亿美元。

五、资本市场将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必是下一个具有颠覆性的风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改变该领域的面貌。传统的金融体系在技术变革上极其缓慢,这与即将迈入的数字化世界并不相符。金融服务产业里充满矛盾性,发展状态也不平衡。而区块链的透明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与金融行业的完美契合,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如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金融、跨境、证券市场、法定数字货币、客户征信等,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实正在使金融领域从金钱机器转型为一个实现繁荣的平台。区块链可以帮助金融领域验证身份、建立信任;基于区块链点对点的清算结算可以提高速度、降低摩擦,同时减少金融服务成本,并降低银行开户、信用获取以及投资的门槛,激发普惠金融的巨大潜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管理可通过即时结算排除结算风险,不可篡改特性和智能合约特征可制约部分交易对手风险;区块链作为一项开源技术,自身可以不断改造、革新并完善。

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金融领域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需要金融机构的计划制定,资本

Focus|专家视点流的引入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发展等多方共同助力。应选取不同业务场景,通过测评与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并对成熟度与可行性分析进行试点研究。同时,行业标准与协议框架亟须制定,以规范区块链发展。值得警惕的是,区块链技术在给国家带来机遇、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防范区块链技术可能导致的潜在金融风险,防止其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工具。FTT参考文献:

[1]惠长江. 区块链技术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及银行的应用探讨[J]. 金融科技时代,2017(6):30-34.

[2]储雪俭,高博. 区块链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2018(8):68-71.

[3]赵增奎. 区块链开创国际贸易跨境支付新模式[J]. 企业经济,2017(9):163-168.

[4]王娟娟,宋宝磊. 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区域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J]. 当代经济管理,2018(7):84-91.

[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课题组,季家友. 区块链技术对支付清算系统发展的影响及应用前景研究[J]. 上海金融,2018(4):37-41.

[6]童毛弟,牛哲,陈庭强. 区块链技术及其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J]. 财会,2018(8):137-142.

[7]姚前.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J].软件学报,2018(9):2 716-2 732.

[8]庄雷,赵成国. 区块链技术创新下数字货币的演化研究:理论与框架[J]. 经济学家,2017(5):76-83.

[9]解黎,姚世坤. 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应用探究[J]. 征信,2018(8):26-30.

[10]时明生. 区块链技术在征信业的应用探析[J].征信,2018(1):20-24.

[11]巴曙松,乔若羽,郑嘉伟. 区块链技术如何渗透到不同金融场景:现状与趋势[J]. 新金融评论,2018(2):119-136.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