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

2024-02-22 来源:尚车旅游网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

作者:郭晨 袁井香

来源:《北方经济》 2020年第6期

郭晨 袁井香

摘 要:区块链已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前沿技术,金融正日益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的重点领域,区块链和金融相融合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支付结算、供应链融资、银行业务、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场景中实现应用。本文就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相关介绍,通过分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 金融 监管

2019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区块链发展方向,就是要深入推动区块链在金融、监管及民生领域的重点应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协同效率。区块链已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前沿技术,金融日益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的重点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区块链的本质和特征

关于区块链的定义,已经有很多学术论文或标准组织给出过解释,一般认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通俗来讲,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这种分布式账本的好处是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大家都有备份,任何人都不能篡改、不能抵赖。

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区块链最核心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自治”。区块链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点对点)网络,不需要任何所谓的中心节点。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各自独立地记录网络信息,按照自己的策略进行各种网络操作。二是“可信”。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证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信息是真实、可靠且同步的,任何试图篡改信息的做法都不能得逞。此外,区块链还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既保证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严格加密,但系统本身又是开放的,区块链中公有数据通过公开的接口对所有人公开,保证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二、区块链与金融领域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效率及安全性不断提升。但现代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金融体系中,融资双方信息共享、交换过程中始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效率和成本问题,传统金融交易体系中交易需要支付手续费或利息,特别是跨境交易中,结算的时间较长,还存在潜在汇率变动带来的成本损失;三是安全性问题,金融环境多变和金融多方人为参与、环节众多的特点决定了潜在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四是信任机制的建立问题,金融交易双方需要交易记录不断累计信用,始终存在欺诈、违约等信用风险。

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一种底层技术,依靠其分布式记账性质和共享机制形式,叠加其交易安全可追溯、数据保全不可篡改的特点,具有解决金融领域长期问题的天然绝对优势。区块链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来自金融机构自身探索解决金融领域长期顽疾的强烈意愿,金融机构需要新的技术提高数据安全、降低运营成本以应对金融业整体面临的全球经济放缓的

现状;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收益巨大,丰厚的预期收益,能为区块链技术早期投入和研发应用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同时,金融领域的应用如果得到验证,对其他行业也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据国际数据公司测算,2023年全球区块链支出金额将达159亿美元,并在2018—2023年的5年预测期内实现60.2%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中,银行业将引领预测期内全球区块链支出,占比约30%。我国已经积极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如京东的ABS云平台就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解决ABS参与主体间的信用问题。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比较适用于存在多方交易且信任基础较弱的特定金融场景,其分布式架构、块链式结构、共识机制、时间戳等技术安排有助于提升链上信息的篡改难度和可追溯性、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与加密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提升隐私保护力度、降低数据泄露风险,而点对点网络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信息并行传递、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智能合约的引入则有助于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执行,可用于融资、支付结算、信息存证及流通、保险理赔、金融监管、资产证券化等场景,增加信息可信度、缓解重复交易,提高相关参与方信息交流积极性和业务处理效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如2017年,民生银行就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首个国内信用证区块链应用;中国平安目前资产交易、征信两大场景的区块链应用也投入使用。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将为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尤其是对中介性质的金融机构影响更强,对产品提供型金融机构进行的更多是优化升级。从影响强度来说,由强到弱依次是支付、银行、证券、保险等。

(一)支付清算

现阶段商业贸易中的支付清算都需要借助银行体系,交易涉及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和境外银行等多个组织和媒介,每个机构需要独立账务系统,彼此间还需要代理关系,这导致过程繁冗、成本较高,区块链支付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直接端对端的支付,不涉及中间机构,大幅提高传统支付清算的效率,降低成本。尤其是跨境支付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有效解决国际银行间交易、对账、清算等重大问题提供新途径。以美国Ripple公司为例,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跨境支付与结算服务,Ripple通过RippleNet连接银行、支付提供商和数字资产交易所,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了不同的服务方案,为客户全球汇款提供便利。同时,因为区块链本身分布式账本的特点,每一笔交易的安全性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我国,蚂蚁金服于2018年6月25日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服务,为全球首个跨电子钱包区块链汇款服务。区块链在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正在越来越广泛。

(二)供应链金融

由于金融行业由来已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久以来得不到解决。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对供应链上下游各经营主体提供融资的方式,区块链可借助其信息不可篡改的特点,实时记录货物状态、资金流向,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为资金供给方提供各经营主体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等情况,并实现线上共享,以便对借款方进行有效评估和授信,提高企业的周转率,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金融科技巨头已纷纷布局该领域。

(三)银行征信管理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来提供每个借款主体的信用信息及还款情况,这其中存在着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完整、效率较低和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区块链应用于征信管理领

域,则可利用程序算法自动记录各借款主体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可以用加密方式储存客户在该机构的信用信息,客户申请贷款时,贷款机构获得授权后,可申请调取区块链中相关信息数据直接完成征信查阅,既实现了征信信息完善,也提高了征信管理效率。

(四)保险管理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个人健康状况、事故记录等有关信息都将会上传到区块链中,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快速获得客户信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道德风险。同时及时准确地获得风险信息,也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核保成本。在挖掘新市场方面,将会有一些碎片化、场景化、去中心化保险出现。碎片化保险需要实时跟踪,分段承保。在时间空间方面,区块链为其确定性提供保障;以后任何场景几乎都可以设计保险,因为区块链技术保险将变得更加场景化;未来保险能够以点对点保险为主,保险公司只需要为参保人提供平台、数据等服务。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虚拟货币、权益证明、数字票据和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区块链具有的交易信息不可篡改性,可以充分应用于对权益所有者进行确权,可适用于房屋产权,车辆所有权和股权交易等方面。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全网公开的特点也保证了数字票据一旦交易,将不存在赖账风险,避免纸票“一票多卖”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可以为资金方了解底层资产,中介机构实时掌握资产违约风险以及监管层有效监控金融杠杆、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中提供便利,降低代理中介成本,提高交易处理效率。

四、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对策建议

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积极推进区块链和金融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品创新相结合是大势所趋。然而,要想真正发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来自区块链技术和科技层面,另一方面来自金融监管政策和法律风险层面。

(一)风险挑战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必要全盘考虑其潜在风险。在金融领域对于信息安全性的强烈要求的前提下,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应用至关重要,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存在的风险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块链技术安全风险。技术层面目前还不能完全兼顾到所有金融应用场景中对安全、功能和性能的综合要求。金融安全性要求区块链技术通过大量冗余和复杂算法保障数据安全可靠,同时金融领域也要求以低成本快速处理数据,金融业务快速增加会增加区块链节点在信息存储和同步等方面的负担,导致系统性能和速度下降。此外,在处理复杂业务功能的搭载智能合约时,由于需要深入的程序设计和逻辑理解能力,在金融业务和区块链融合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程序代码纰漏和执行错误风险。

比如,根据权威机构的实地调查,通过对以太坊上约97万份智能合约进行了评估,发现大约有34万份合约存在程序漏洞。

二是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首先,在监管层面上就存在法律规制的困难,目前智能合约等方面的法律界定并不清晰,一旦发生纠纷,监管部门难以有效认定责任主体。其次,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决定了区块链体系高度自治且数据加密,监管部门很难对违规开展的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导致潜在风险对监管部门相对隐蔽。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即时清算的金融交易,交易对手方风险的暴露会迅速扩散,风险的快速传播会加剧市场的恐慌,这将对监管部门的风险处置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三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存在较大的欺诈风险。如今,随着区块链概念火热,社会上一些投机机构都贴上“区块链”的标签到处吸引资金,欺骗投资者,使得我国区块链看似增长迅速,实际真正被应用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资被严重高估,从而滋生了区块链投资泡沫,这都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通过假借区块链概念逃避互联网金融监管,特别是一些虚拟币的交易,本身就不符合法律法规,现在许多平台机构又存在打着区块链旗号继续进行非法集资的苗头,这些行为本身都属于金融欺诈,严重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二)对策建议

政策监管层面,建议加强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跟踪研究,明确法律界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中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坚持“凡是金融活动都应纳入监管”的原则,规范区块链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技术可控、可靠、可信度,营造金融领域安全红线。监管部门也要注重监管科技能力建设,提高监管人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的能力,逐步建立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对现有利用区块链概念非法融资的活动要严厉打击,坚决遏制损害金融稳定的行为,维护金融秩序。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加密货币非法洗钱、逃税和从事非法恐怖活动等违法动态,积极参与跨境监管规则及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行业组织层面,建议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注重区块链技术规范科学完备。当前,区块链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和推广中,需要行业各方就技术安全、行业合规和消费者金融保护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推进,逐步完善区块链技术和金融领域应用的安全规范、应用评估等标准体系。还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聚焦当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中的痛点,探索推动符合行业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公众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避免公众跟风炒作,陷入打着区块链创新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中。

从业机构层面,建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金融场景用。一是要强化基础性研究,深入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推动区块链底层平台的持续优化,不断实现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充分考量金融业务场景适用性,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和商业模型,做好产品技术验证和项目推广,逐步走出实验室测试和内部试点,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探索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商业落地,更好地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元,路恒,雷雨倩,赵宁,齐谦拓,周欣雨.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纳税,2020,(7).

[2]张璟霖,伦祖炜.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

[3]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张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