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儿补液计算方法——详解

2020-09-21 来源:尚车旅游网
⼩⼉补液计算⽅法——详解

⼩⼉补液可以说是对很多学员都头痛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结合⼀个实例来学习⼀下,欢迎⼤家随时提出问题 O(∩_∩)O

6个⽉患⼉,腹泻⽔样便,每天10余次。为稀⽔样便。今⽇病⼉昏睡,呼吸深快,尿量极少,查体:四肢厥冷。⼆氧化碳结合⼒8mmol/L.⾎钾4.0 mmol/L,⾎钠:140mmol/L该患⼉第⼀天补液的总量是A.720ml B.800 ml C.800 ml D.980ml E.1080 ml公式怎么计算啊?什么时候⽤4:3:2张的溶液啊?什么时候⽤3:2;1的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补液详解通过题⼲可推出患⼉是重度脱⽔,有循环衰竭表现,未告知体重。所以我们先估算体重。

  ⼩于6个⽉时体重=出⽣体重+⽉龄×0.7  7-12个⽉时体重=6+⽉龄×0.25  6个⽉时体重,暂估成7.5Kg.

  重度脱⽔第⼀天补液总量为=7.5×150或180=1125或1350

  因有循环衰竭表现,故先要扩容,⽤2:1液,20ml/kg,⼤概要150ml.  故本题选E

  第⼀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理需要量  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1/2张含钠液(2:3:1)  低渗--2/3张含钠液(4:3:2)  ⾼渗--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程度和⼤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伴循摘⾃医学教 育⽹论坛环障碍者,⽤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

  若⽆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时滴⼊,8~10ml/kg.h  3)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5%NaHCO3:3-5ml/kg,提⾼HCO3- 5mmol/L粗略计算。  ⾎⽓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 0.15~0.3g/kg.⽇。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天及以后的补液  脱⽔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般为⼝服,病重或不能⼝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理需要量: 60~80ml/kg, ⽤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1/2~1/3张。⼆者加起来1/3~1/4张,12~24⼩时均匀静滴。

  1:1液 为1/2张  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 1/3张  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 1/5张  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 1/2张  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

酸钠17ml

  4:3:2液 2/3张  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

  2:1液 1张  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滚滚向钱1楼2010-09-29 13:18:42窗边⾦⾖2楼2010-09-30 17:50:09liuxin123453楼2010-10-03 07:51:45

:3:1液—等渗性脱⽔—1/2张(2份⽣理盐⽔,3份5%GS,1份1.4%的碳酸氢钠) 1:4液—⽣理维持液—1/5张(⼀份⽣理盐⽔,四份5%GS) 此组液体加0.15%氯化钾变为1/3张液2:6:1液—低渗性脱⽔—1/3张(2份⽣理盐⽔,6份5%GS,1份1.4%碳酸氢钠) 4:3:2液—⾼渗性脱⽔—2/3张(4份5%GS,3份⽣理盐⽔,2份1.4%碳酸氢钠) 1:1液—等渗性脱⽔—1/2张(1份⽣理盐⽔,1份5%GS)

2:1等张含钠液—脱⽔循环衰竭的时候⽤—等张液(2份⽣理盐⽔,1份1.4%碳酸氢钠) 1:2液—1/3(⼀份⽣理盐⽔,3份5%GS)

关键词:作为⼀个⼉科医师不会补液是半个⼉科医⽣,刚开始我不相信此话,现在体会了才觉得是对的,因为⼩⼉的⽣理特点,特别是在体液分布上和成⼈是有很⼤的区别的,年龄愈⼩机体需⽔两愈⼤,相反年龄愈⼤需要⽔两是愈少的。还有年龄愈⼩肾脏功能愈发育不完善,所以排酸排钠的能⼒就愈差,所以新⽣⼉在⼀般输液治疗是是不输⽣理盐⽔的,原因就在这,此外由于10天以内的新⽣⼉RBC破坏增多释放钾增多,所以不能输注钾的。现在我将我在临**⼉科⼯作当中的学习经验总结如下:

1.补液有“三定”即定量,定性,定速。2.原则:先盐后糖,先浓后淡(指含钠液的张⼒⽽⾔),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见惊不钙,如果不理想效果要考虑缺镁。

<1>定量⽅⾯这⾥现在临**的观点和理论有冲突,因为现在⽣活条件以及营养的不断改善,⼩⼉体质均较好,所以在补液时⽐理论中定的量要偏少:⽐如现在临**对于轻度脱⽔补液总量定在50—90毫升,中度90—120毫升,重度120—150毫升。那么这⾥的总量包括累计丢量(相当于补液总量的1/2),(继续丢失量,⽣理需要量)也是第⼀天的补液量。⼀般第⼆天脱⽔已基本补⾜,只需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理需要量即可。在这⾥要提⼀点特殊的情况,对于中重度脱⽔患⼉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的时候我们可以静脉滴注或者推注⽣理盐⽔或者2:1等张含钠液,以每公⽄体重20毫升计算,最多不超国300毫升,在半⼩时内输完。当⼀时不能确定脱⽔性质时按等渗性脱⽔处理。

《2》定性:见上,但是值得提出的是1:1液和1:4液的缺点是均⽆1.4%碳酸氢钠,NA:CI为1:1,输注过多容易形成⾼氯性酸中毒。

《定速》当我们算好总补液量后如果没有循环障碍的⾸先补充的是累计损失量,即补液总量1/2,于8—12⼩时内输⼊,余量在后12—16⼩时均匀输⼊。总之要遵循补液原则,以免补液过快引起肺⽔肿和⼼衰。接下来以实例计算:

例如现在有⼀10公⽄的⼩⼉,中度脱⽔,等渗性脱⽔,那我们可以⾸先算出补液总量:

10*50=500毫升,为等渗性脱⽔给于2;3:1液。我们先补充的是累计损失量,即补液总量的1/2所以为250毫升。那么这250毫升液体要配成1/2张液体具体增么分配呢?我⾃⼰的算法:⾸先要知道2:3:1也⾥的成分:1.2份⽣理盐⽔250*2/6=832.3份5%葡糖250*3/6=125

3.1分1.4%碳酸氢钠,因为市场上只有5%的碳酸氢钠,那我们先把它就算成5%的,所以就等于250*1/6=41毫升(此为5%的碳酸氢钠,为⾼渗液,那么怎么办呢?稀释3.5倍就成了1.4%的了所以就得出41/3.5=11.7毫升(11.7毫升5%碳酸氢钠为加在250毫升液体总量中后才为1.4%碳酸氢钠),这样算下来我们先还原以下我们刚计算的补液总量=83+125+11.7=219.7毫升,显然不够250毫升,那么5%碳酸氢钠就不能成为1.4%的,因为糖进⼊体内后被肝脏氧化成⽔和⼆氧化碳,所以不计张⼒的,故我们为了维持总液量和维持1.4%碳酸氢钠再加5%糖约30毫升,就这样⼀组2:3:1液体即配置成功,我们刚算的有临头在临**为了⽅便护⼠们⼯作和避免污染,所以⼀般要整数(不能有⼩数点后⾯的)⽐如说碳酸氢钠我们可以给12毫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