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06-30
来源:尚车旅游网
2(总第268期) 13。 第 。期 A’学 术 论 坛 NO.5,2013 CADEMIC F—ORUM。 (Cumulatively NO.268) 自媒体时代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赵宏 【摘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对信息的获得发生可逆 性变化挑战着“师者”的权威;教育对象日益表现出的强烈“叛逆性”挑战着当下思政教育模式;信息的裂 变式传播挑战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放弃身份权威、重塑当代教育者形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 网络化思想政治新模式是应对自媒体挑战、提高思想政治实现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赵宏,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安徽芜湖241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213—05 近年来。手机网络媒体正日渐流行于社会生 的时代挑战。 活。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 (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对信息的获得发生可 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较2011 逆性变化挑战着“师者”的权威 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人互联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者通过知识积累和经 网的用户占比由2011年底的69.3%提升至 验沉淀.不仅在理论而且在知识储备等方面具有 72.2%t”。而我国目前高校上网人数几乎达到在校 更强的话语优势。他们可以根据课堂教育需要得 学生数的100%。手机传媒的贴身性、实时性、交互 心应手地把社会政治经济、时政动态等方面的储 性特性使大学校园信息传播呈现出“时间、空间及 备知识信手拈来与必要教育内容加以整合。以翔 资讯的无障碍”状态。学生可凭借手机网络随时摄 实、生动的内容和语言强化教育说服力与吸引力, 取任何所需信息。并迅速对周围同龄人产生影响。 知识渊博的“师者”形象可赢得教育对象的信服和 这就意味着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 敬仰。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介入程度的深 影响进一步强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化。这种建立在教育双方理论与知识信息不对称 育。如何利用网络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牢牢掌握大 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格局被打破.教育对象获取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应成为当下教育者必 息由定格式被动接受转变为动态式主动搜索、由 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单一传递方式变为多向获取。信息来源的便捷化、 多元化使“师者”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地位被削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 弱,网络媒体的功能得到空前强化,“弟子不必不 临的新挑战 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信息获得中不断得到印 证。因为“在传统社会中,时间与空间是紧密联系 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与扩展, 在一起的。‘什么时间’与‘什么地点’是不可分离 深刻改变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对教育信息 的,而现代时间则是一种‘虚化’的时间,它脱离开 资源的占有格局。冲击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具体的空间,具有一种超越空间的因果关系的特 以及教育者的话语地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 性。于是,具体空间的意义降低了,而将具体地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辅导员骨干专项(13JDSZ3027) 213 空间与全球空间联系起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历 史’被重组为一种整体的‘历史”’ 日。这意味着 权传播给大学生含有特定内容和明确导向的信 息,可促使其思想、行为发生转变。但在自媒体时 代。信息不再被政府、高校与教师等主要思想政治 教育主体所垄断,任何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信 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任何事件都有机会作为信 息源在媒体的炒作下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并不一定先占有信息,教育 对象可能先拥有更加准确、充分的信息:教育者不 再是教育对象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教育对象可 选择多种信息获取方式。它打破了教育过程中由 于信息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依赖,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师者”的权威面临挑战。 (二)教育对象日益表现出的强烈“叛逆性”挑 战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为了追求点 击率而不惜践踏其职业道德底线,它们编造或篡 改的失实信息借助于网络仍会引起青年大学生的 关注;有些商业性媒体无视其社会责任而专注于 经济效应。利用各种有色广告所做的宣传容易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对象由于受 信息来源与社会环境影响,其思想状况、心理特质 青年群体产生负面的导向等。媒体信息法制化管 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即使抽象、“假大空”的教育内 理尚不到位、信息把关者责任意识的缺失强化了 容也易被接受。表现出对“尊师重教”传统的高度 现象分析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尚 认同。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信息传播的现代化。 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对所获信息盲目依从与多向 学生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化,个性化倾向强烈凸 转发的几率。并不断叠加、复制与扩散。这种“裂变 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追求逐步转移到教育领 式”传播,使信息发布之后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 域,习俗传承下来的师生间原有的那种默契逐渐 不断地转发。迅速在网络空间扩散,其社会效应会 被消解。一方面,各种信息借助于媒体介质无障碍 迅速膨胀。作为信息共享者,某个网络集群成员在 传播直接对教育对象产生冲击。致使理性判断力 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意见和行为趋同性特征。他 尚不稳定、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的理想 们一旦在群中得到这种信息就容易被击倒而引起 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道德意识弱化,他们不断 心理上的共鸣。这种信息传播集群遍及网络空间, 地从自我需要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种种不着 传播主体遍布全球,舆论传播速度超快,内容覆盖 边际的要求,当这种心理预期无法满足时即演变 面极广。加上传播者或信息接受者“去个性化”、从 成为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甚至心理对抗: 众等多种心理的驱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高校校园网 另一方面,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逐步脱离政府、学校 络舆情的监控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这极大地增加了 等主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控制。使每个参与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脚。 的主体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 在自己的地盘上成为信息的中心,这为大学生成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 为“新意见阶层”提供了可能性。他们通过QQ群或 应性对策思考 手机微博等自媒体表达对当下披着现代的外衣而 裹挟着传统本质的“你讲我听”的居高临下的灌输 在自媒体时代。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所产生的各 式教育模式的极度不满.或是讥讽或是以实际行 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勇于 动来表达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愤懑。如果教育 探索、开拓创新。有效规避因思想、心理准备不足造 者缺乏足够的人格魅力与学生的信任。教育双方 成的各种道德风险,防范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化造成 之间必然因“思想政治教育”而势不两立。教育者 的负影响。正如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 凭借“对信息的占有”与社会所赋予教育者的权利 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 把学生控制在一个有限空域内完成有鲜明主题的 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 教育活动并要取得教育实效已失去必然性。 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 活 (三)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挑战着思想政治教 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 育实效 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4](PaOO)教育者在改革、道 在传统信息传播时代,政府与高校控制着信 德与网络三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影响下,只 息传播主导权,信息闭塞且传播途径相对单一,面 有沿着改革的轨迹。以当代先进理念荡涤其思想中 对重大问题或处置应急事件时。可主动地掌控相 的传统残余。借助最新技术手段构筑高效网络化教 关信息的传播范围与方向,教育者通过掌控话语 育模式,才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应然之策。 214 (一)放弃身份权威。重塑当代教育者形象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性的人际交往活动. 依靠外在的力量塑造起来的身份权威在当代教育 修炼”,赢得发自于学生内心的尊敬与爱戴。 3.依靠科学教育手段重塑教育者的新形象。在 身份权威遭到拒绝的网络时代,教育者对教育对 象施加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已演化成一种条件附带 中正在被消解,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加速了这 一过程。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摒弃传 性博弈,当教育对象通过某种假设认为该选择与 自己未来得失成正相关,接受的概率就会无限增 统的师道尊严,学会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沟通,让 他们在平等对话式教育实践中领略到教育的真 谛,以真情呼唤学生自觉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根本 大,反之这种影响就会失效。因此,在自媒体时代, 教育者的网络素养的培育是塑造其新形象的首要 上颠覆“教”“育”分离的被动格局。使思想政治教 育获得实际的价值与意义。 1.弃身份权威是当务之急。教师身份权威主要 选择。在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这场博 弈中大获全胜的致胜法宝在某种意义上在于教师 的网络媒介素养,紧紧握住青年学生易迷恋网络、 是指在面对面的传统教育实践中。由传统伦理、文 化习俗以及法定制度等外在地赋予教师以一定的 职位、权力和身份,学生必须服从和遵循.并通过 评判测定权、奖惩指导权、班干部任免权等教育资 源来加以强化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反响的影响 力。这种权威的构建。以预先设定的教育价值目标 为前提,常常借助于指示、命令等权力手段强迫学 生按照预定要求步步推进,容易忽视受教育者个 体人格价值以及对学生个体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 造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教师首 先应弱化身份权威观念。增强平等意识。自媒体时 代,随着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与便捷化。教师不再是 严格意义上传统文化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 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专业化背景下教师已逐渐 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普通职业,其使命在于服 务育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平等的人 格与权利。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有以职 业人的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从根深蒂 固的传统“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以平 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 个具有独立人格与个性的新型人才。 2溺化制度依赖。依靠教育制度赋予教师一定 权威是教育系统正常维持的必要条件,但赢得学 生信赖的教师权威的塑造更在于教师个人的人格 魅力与影响力。在自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在教 育中的深入应用和人与人之间交际域的扩大。学 生的独立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权利意 识将进一步增强,支撑教师外在权威的制度凭借 和法定力量越来越得不到尊重与维护。正如保罗 所言:“技术革命最令人吃惊的后果是其对那些专 家们的权威构成挑战。因为它能够冲破任何人为设 置的束缚。”嘲教师必须放弃仰仗教育制度保护的依 赖心理,通过个人的知识、个性、行为与人格魅力等 内在因素使自己的权威真正地根植于自己的“内功 陶醉于虚拟网络世界的心理倾向这个命脉,熟练 运用学生所认可的网络语言与他们沟通才能拉近 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情感交融,以元声的网络 语言塑造言者大师的形象而赢得学生的信赖。 4.“授之以渔”比“坐空论道”更能使学生获得 心理上的震撼与认同。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多元 传播方式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及信息能力 的指导比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有价值。因 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 键期,他们的认识判断能力与信息筛选能力尚存 在缺陷,科学的导引显得弥足珍贵。这就需要教育 者恰当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竭力引导学生在 混杂的信息中做好各种选择。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 人生导师。在学生能力体系构建中。教育者应立足 当下展望未来,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科 学认识与利用网络的能力以及向社会汲取信息资 源的能力等,使他们掌握科学地从浩瀚的网络世界 选择所需信息的方法。正如美国学者T・R・莫斯森 所言:“大学的力量并不在它传播信息的方式上。而 是体现在有助于挑选、阐释已获得的信息的方法 上。”网坌色不能因当前网络对学生的某些消极影响而 漠视网络的正能量,循规蹈矩、因噎废食,把学生拒 之于网络大门之外,把某些不合时宜的教条、陈规 强加于他们,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能站在时 代的制高点上,顺应信息时代学生发展需求而被认 同是教育者塑造自我形象的最佳选择。 (二)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 俗话说“顺着昌,逆者亡”。网络对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产生的影响难以改变,需要教育者顺应时 代发展,掌握和挖掘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 特优势,创新教育方式。 1.借助于新媒体应用能力的提高创新思想政 治教育手段。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 215 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 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 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 (P2 信 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者的媒体应用能力提出了 新要求:掌握新媒体特点和基本操控手段、把握网 络语言特点与网络交流技巧等。借助网络等新媒 体创建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通过“官方 微博”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吸引力大、凝聚力 强的自媒体主平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实现主流 思想、舆论引导与微博之间的对接、渗入和融合, 在潜移默化中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充分 利用微博易形成“意见领袖”的特点,依托学生党 员、班团学生干部及其他社团干部等学生骨干,选 拔与培养一批在大学生中思想先进、学习成绩优 秀、道德高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的骨干分 子作为“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环 境中的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与网络道 德、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等工作。 或者借助于手机终端构建班级或党支部QQ群等。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交流过程,间接实施对学 生的全程掌控、全程教育引导,以增强教育实效。 2.利用网络开展个性化教育。当代大学生生长 在社会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发展、文化与价值取向 多元化时代,自主、多元化的外部环境塑造了大学 生独特的心理特征与个性品质。他们追求自我、期 望张扬个性,但同时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自我。 “现代化运动向每个社会成员许诺的自由个性。不 仅没有为之提供确信的根据。而且在它的现实的展 开中收回它的许诺,以冷漠无情的高技术流程和严 格的管理秩序限制和剥夺个体的个性和自由。这 充分展示了现代化运动对于社会个体的生存的矛 盾意义。这就是说,一方面,它以无限未来为目标 的发展,需要自由而富有个性的探索者、建设者; 另一方面,它的更高一层次的发展又是更高级的 标准化、秩序化的生产活动。”嘲在这种矛盾夹层 中,教育者应依靠理论与逻辑的力量对他们进行 说服教育,理解现代化的“两面性”,把个性追求与 社会需要融为一体。而这种说服的力量依赖于教 育者的思想方法与理论逻辑的可接受性。教育者 借助于媒体手段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体系。 通过开放的网络空间,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深入他 们的内心世界。采取“各个击破”战略帮他们打开 “心理阀门”。消除“心理症结”。通过点点滴滴的关 注、教育与引导。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此基 础上进行沟通。更容易使他们敞开心扉悦纳、理解 216 并自觉把外在的教化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3.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双方之间缺乏有 效沟通是产生“叛逆”的根源,而二者之间信任感 的缺失则是催化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 育者凭借身份“权威”把本应充满活力的关注人、 培育人、发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专业知识 传递,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制度性身份与地 位差距,拉开了师生间的社会距离,学生不可避免 地产生“惧师”、“畏师”等不良心理。造成对教育对 象个体人格价值的忽视与压抑,诱发教育对象的 对立情绪。网络的虚拟性极大拓展了大学生的精 神活动空间。成为他们“泄愤”的重要通道,并以手 机短信、博客、微博等形式表现出来。网络也拓宽 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创新教育方式成为可能。虚 拟环境中对话双方身份、地位平等与交往过程的 隐蔽性,缩短了教育双方交往的心理距离,可解除 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戒备。以此为契机,教育者以恰 当方式潜入学生的生活,分担他们的不快,抚慰他 们的创伤,不失时机地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而进 行教育渗透.不失为思想政治教育之良策。肖川教 授曾说:“道德教育之所以应该关照学生的生活世 界,是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 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 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 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关注学生的生 活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需要的尊重, 对学生独特性的尊重,对学生当下生活的尊重;意 味着对学生道德主体性发展的关注和强调。”翻关 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昭示着学生的道德人格被尊 重,能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使他们在良好氛围 里,在相互尊重、信任与理解的交往与互动中体验 过程、激励志向、激扬生命,获得精神生命的提升 并实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网络可摆脱双方因 面对面交流所造成的窘境,可促进有效“对话”机 制的生成。通过“对话”,教育者更容易掌握学生的 内心世界,帮助其及时化解心理矛盾,释放心理压 力,从实质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4.构建畅通的信息机制与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保持信息畅通、准确掌握学生动态是有效开展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即所谓“知己知彼,百 战不殆”。在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以辅导 员(或班主任)为中心、以班团主要学生干部为纽 带、全体学生干部与党员共同参与的信息网络体 系,发挥他们与全体学生紧密接触的优势,及时、 准确反映学生的情况。对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早 发现、早诊治、早解决。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 3.创建新型的网络化信息管理模式。网络平台 情况的发生,建立有效的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不可 由校党委宣传部与学生工作部统一规划、分级管 理。学校主页为一级网站。各学院与职能部门设立 特色二级网站,其麾下各个机构网站为三级网站。 各级网站由学校相关的管理办法与细则进行规 范,确保网站健康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网 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环境。在网络平台的运 行机制上,设计并创建面向所有学生的信息交流 平台,由专人负责对网络平台维护与管理。把收集 或缺,自媒体可突破高校现有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机制,在事发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状况,科学地搜集 和分析媒体舆情,快速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后可 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 动权,学校各级部门可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指 导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稳定学生情绪以 达到事态可控效果等。 (三)探索新型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 教育实效 到的网络信息分类汇总后再通过平台QQ群等形 式向下反馈,QQ班团组织转载平台信息并向所有 1.教育的精髓应是“教”与“育”在实践中的融 学生开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合。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不仅应提高教育的育人 4.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 水平,更应该正视网络的力量,着力构建新型网络 育实践活动。手机作为自媒体终端的普及应用为 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把教育者的思想、教育的 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创造了得天独 价值与现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融入网络之 厚的物质条件。手机媒体作为新时代高科技的产 中,发掘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在网 物,能够通过无线技术平台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第 络教育中渗透道德因素。把传统的说服与教化转 一时间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也可以通过QQ聊天、 为网络导向下教育对象的自我选择与提升。因为 微博等功能对手机持有者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 “如果教育中的人失去了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创 育工作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诸如红色博客大 造的自由,没有锻炼自己的理性和德性的机会,他 赛、红色短信大赛、网络学生工作与党建等品牌化 们就不可能形成运用自由的能力。他们也就不可能 教育活动,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想政治教育实 真正对自己负责,也就不可能对他们生活在其中的 践融为一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负责,也就不可能与他人形成一种担负社会共 同生活的道德责任的共契关系”[io](Pi钔。应借势网络 【参考文献】 与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fI】CNNIC.第3O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髓/ 2.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制度建设为保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07-20. 障,按照校、院及具体部门一体化设计理念,整合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 资源,合理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 林出版社。2000. 教育功能,构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服务、网络 [3】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 管理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突现学校宣 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 传部门与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为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自媒 [5]张青.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变化及其社会 体观念,正确认识并科学使用,因为恰当的载体是 学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 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自媒体传播 [6】刘瑞平,等.后喻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性 技术和手段的革新实现了信息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跨越,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信息传 f7】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 播中“把关者”对信息的管理与控制。这意味着自 版社.1997. 媒体时代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更 [8]【芙】拉尔夫・林顿.人格的文化背景——文化、社会与个体 加庞杂,传播方式更加灵活,渗透力更强,影响越 关系之研究【M卜于闽梅,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来越深远。在这个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 版社.2007. 重视信息传播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同时 【9]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J】.教育研究与 应积极探索,构建以QQ群、飞信、微博等为载体的 实验,2005,(3). 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1 o】金生铉.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育工作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陈梅云】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