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 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下列选项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 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 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2.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 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 )
A. 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B. 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 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3.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 —天下正。该观点( )
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 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 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 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 4. 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 因为他( )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B.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5.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 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6.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 的本意是强调( )
A.批驳否定 B.批评指正 C.质疑分析 D.理解同情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 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 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 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8. 中国最早的财神像出现于宋代,称为“财马”是一种用黄纸印的财冲画像:《封神演 义》中的赵公明在隋唐时期是以瘟神形象出现的,北宋以后才被供奉为财神。财神 的出现反映出( )
A. 古代卫生状况的好转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神魔小说的兴盛
9. 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 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 ‘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 „„当它在‘自由’这个 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 目的是( )
A. 推进文学革命 B. 弘扬传统文化 C. 提倡自由平等 D. 否定西方文化
10.小说《无法命名者》是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的:“你必须讲下去。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意讲下去。”该小说的风格应属于(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 11.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 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 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 重农抑商 B. 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 D. 削弱相权 13.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 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 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 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14.201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 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 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 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 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5.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 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
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16.亚投行的宗旨为:(1)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 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
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由此可知亚投行( ) A.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类似 B. 成为新兴的国际经济组织 C. 将会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 D.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7.蒋介石在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强
调:“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
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从中可以看出( )
A. 蒋介石对日本侵华野心无理性认识 B. 蒋介石对抗战态势发展估计失误 C. 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无原则区别 D. 蒋介石较早的提出了持久战计划
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 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 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 19.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还是觉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划清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他们忘 记了,削弱个人,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束缚个人,那么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 其言论是针对( )
A.罗斯福新政 B.凯恩斯主义 C.斯大林体制 D.欧洲联盟 20.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21.“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 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 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
22.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 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23.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 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 除在“人民”之外。造成“人民”范围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1953年工业化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24.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其中某个阶段的特 征是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 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这一阶段( ) A. 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 B. 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
C. 新航路开辟正在进行 D.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25.历史概念往往基于立场和价值判断,必然导致历史概念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倾向。 下列历史概念相对客观的是( )
A. 贸易之争(鸦片战争) B.庚子民变(义和团运动) C.洪杨之乱(太平天国) D.土地革命(十年内战)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50分。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5分。) 26.(10分)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
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城市与生活 生活与观念
材料三 中国社会,论其大传统,一向重道义,轻功利„„但在近代,急剧转变,争慕西化,竞求富强。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2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分)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请指出并说明理由。(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争慕西化,竞求富强”的原因。(3分)
27.(12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图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3分)
(3)结合材料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1分)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显著特点?(2分)
28.(13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2分)
材料二 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
英国制定了《垄断法》,规定专利权人在国内有权制造和使用该发明,专1623年 利权期限为14年以内等。 19世纪中期 美、法、俄、德、日等国先后实行了专利制度。 法国等11个国家发起签订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确定了各成员国1883年 在制定工业产权法(包括专利法)时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它的一个重要的宗旨就是促进专利的国际保护1970年 与国际合作。 西欧成立欧洲专利局,负责欧洲地区的专利审批工作。非洲知识产权组1977年 织成立,该机构是非洲地区法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性组织。
(2)阅读材料二,对专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利制度发展的背景因素。(3分)
材料三 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章程,女子教育初步获得了合法地位。到1909年,中国已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总数多达14054人。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要求美国废除歧视华人旧约,反对虐待华工。在1907年的收回利权(收回列强从中国攫取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运动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会为沪杭甬铁路收回商办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昌起义爆发后,19岁的女子吴淑卿与黎元洪据理力争,要求从军北征,最后终于获得批准,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女子军,在汉口和南京同
清军作战。1912年4月,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发起组织下, “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唐群英率领会员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发展的表现。(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财政制度,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密的规定,其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列有10项,这些税目都是统一的、固定的,不得随意改变。但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此种静态的固定化的财政体系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动的时局。太平军兴起后,解、协饷制度崩盘,无钱可拨的中央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晚清财源的开辟,中央少有作为,基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财源相继确立,其中的大项有:厘金、关税、铸币、公债等。这与古代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有很大区别,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日益膨胀和中央收支日益萎缩。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明确提出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主张, 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改革旧税制,着手新税制的建设。„„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首先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为了防止中央与地方发生冲突,财政部于1928年11月间正式公布了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基本上完成国、地税收支系统的划分。
——摘编自张志超等《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7分)
许昌市三校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BBBC 6-10 CACBD 11-15 BBCDC 16-20 DCDCA 21-25 DCCDB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50分。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5分。) 26.(1)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2分) (2)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分)
补充材料: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1分)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文化的传入(或西学东渐)。(3分) 27.(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2分)
(2)原因: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属于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3分) (3)思想:三民主义(1分)
理论孙中山对西方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潜心研究和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的实地考察。(2分)
历史作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分)
(4)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外部优秀文化的汲取与融合中实现的;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行的。(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28.(1)共同点:承认个人的权利;主张合理分配国家职权。(2分)
历史状况:政治上,法国和中国都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分) (2)分段及理由:
第一阶段:1883年以前,各国实行专利制度。(1分) 第二阶段:1883年以后,专利制度国际化和区域化。(1分)
背景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现代政体确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3分) (3)由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女子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冲击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败,近代女子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对于提高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近代女子积极开展参政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主权利意识。 中国近代女子权利及地位的发展不断深入,是近代中国社会局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对于冲击旧的思想观念、增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具有促进作用。(4分) 29.(1)变化:从静态的财政体系向动态的财政体系转变;从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或农业税)向商业税转变;从中央政府占主导向地方政府占主导转变。(每点2分,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原因: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及战后的条约赔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削弱;洋务运动的支出(如办企业、教育、海军)。(每点2分,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2)措施: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划分国、地税收支系统。(每点2分,共4分)
积极影响: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为统一全国财政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财政税收制度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共3分,回答两点即可得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