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方式

2020-08-26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笫五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方式

学习目标:理解语言传播方式和非语言传播方式。

学习指导:语言传播方式是公共关系的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非语言传播方式在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中才成为主要传播方式。

主要内容:语言传播方式包括口头语言和笔头语言,语言传播重点在语义的传播。电子传播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传播的手段之一。非语言传播的特点和类型。

笫一节 语言传播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人类独特的发明,也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公共关系领域中,语言传播方式,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善于语言表达,是公共兴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 基本知识

言语是口头语言,文字是书面语言。

说和写,是两种互有联系却又有很大差别的语言传播方式。

言语是具体的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所说的话。

语言则是从众多社会成员的言语提炼总结出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系统。

文字,是将语言转写于书面的笔头传播方式。

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言语和文字则都是为完成一定传播任务而对这一工具的运用。例如,人们早晨见面,在现代社会,彼此会说:“早上好!”在传统社会(如老北京)彼此会说:“吃了没有?”这个具体的对话过程就是言语传播。再例如,人们写信,在现代社会,结尾时会写:“此致敬礼!”在传统社会,结尾时会写:“并颂台祺!”这个具体的书信往来就是文字传播。其中所使用的“早上”、“吃了”、“好”等词语就是语言,运用这些语言来传递向对方问好的信息。

语言作为传播工具,不仅给人们的传播带来方便,而且语言也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因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除了有形的客观事物如山川日月花鸟虫鱼之外,还有无形的思想感情如爱恨喜怒等,更有抽象思维对人类社会的逻辑性把握的词汇如“哲学”、“思辩”、“形而上学”等。

人的思考、感受和表达永远要有语言形式,思想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实地存在,才能积累,才能传播,甚至人在静思默想时,也不可能不运用语言。

任何语言都使用语词作符号,并有一套组织和使用的规则。语言有口头形式的语言和笔头形式的语言(书面语言)。

㈠口头语言与口语传播

口头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即人说出的话。口头语言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大约在25000年前,人类就已会讲有音节的语言了。口头语言的产生,对人类传播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了语言就能积累复杂的经验,掌握复杂的事物,使传播的内容更深刻、传播的范围更广泛,使社会更细的分工成为可能,使人类由混沌走向开明、从愚昧走向科学成为可能。

口头语言传播人人能运用,无论在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它都是人类传播的基本手段。

口头语言传播的特点是:灵活多样、反馈及时、亲切自然、效果明显。

口头语言转瞬即逝,只能靠记忆保持。随着科技进步,今天已能通过录音保留有声语言,可通过电话、广播,把口头语言传递到遥远的地方。

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⒈单向直接口头语言传播

这是指参加传播的双方中,一方主动施加影响,另一方被动接受影响的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传播。

传播者是一人,而受传播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众多人,如演讲、说服、讲授、推销等。

从这种传播的形式的特点看,传播的成功取决于传播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对接受者了解的程度。因为要运用口头语言在短时间内面对面向听者传播信息,你的传播不仅必须构思新颖、生动活泼,而且必须对听者有益。有益,才会从根本上接受传播。所以在传播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你的传播对象,如他们的渴望、需求、愿望、性情、习惯、文化等;在传播中,察言观色、投石问路,从听者的表情、氛围得到反馈,随时调整传播内容和改换传播方法。

在口语传播中,还可辅之以动作、表情、手势等,使传播增色。但是,既然是口头语言传播,重要的还是言语技巧。掌握言语技巧,可以:

⑴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⑵让混乱或烦躁的听者静下心来;

⑶吸引听者支持你的观点;

⑷最终说服对方。

言语技巧约有以下几种:

⑴注意语调

语调是言语声调的高低变化,语调能反映出说者的内心世界,表露出情感和态度。

当人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语调一定不自然。从语调中,听话者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语调同样也能表现出说者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或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语调得体,节奏鲜明,会给说话打上无形的标点符号。

语调的变化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①表示惊讶、反问、设问、鼓动、命令等,可提高声调,以加强效果,引起留意;

②表示自信、肯定、祈使、结束说话,可用降抑调,以表明你的态度、感情,便

于鼓励听者并促使他们去行动;

③表示感叹、讽刺、愤怒、思索、怀疑、幽默等,可用弯曲调,以提高说话者的主动性,渲染话语的感情色彩,增强话语的感染力;

④表示说明、叙述、解释,可用平直调,以示庄重、严肃,便于把意思说得清楚、透彻。

无论谈论什么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互配合,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这一话题的态度。

⑵注意发音

人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每一个字,都有最基本的语音,并加以语调。正确的发音,有助于准确的表达。相反,错误的发音不仅无助于准确的表达,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到后果。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中小学花大力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朗读,目的就在于正确、准确地表达。遗憾,很多人发音错误并养成发音错误的习惯。

必须按照正确的普通话语音发音并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⑶不要发音刺耳或过多地用鼻音

个人的声音有一个区域叫做音域。音域的可塑性很大,或高亢或低沉或单纯或浑厚,人们会随着言语内容不自觉地变换。特别是气愤、激动、紧张时,发音尖细,听着刺耳。

而说者却不能自知,更无从纠正。例如有人一激动就声如孩童,有人一生气就声嘶力竭、声如破锣。对这样的声音,大多数人天生反感。

另一类说者,经常发出“姆……嗯”的声音,或表示思索或表示深沉,殊不知,在听者听来十分消极,毫无生气。因此,应当少用鼻音。

⑷控制说话的音量

现代办公环境中,力戒大声喧哗,讲究安静、严肃、和谐。而有些人喜欢争辩,说着说着就加大声音,如同呼喊。其实,人的威慑力与影响力,和他的嗓门大小无关。大声吆喝,除了造成反感,一无所长。因此,应当学习控制音量,学习从容不迫。

⑸注意说话的节奏

节奏,是说话时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和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即语音的顿挫和快慢。如果不讲究节奏,会使说话单调乏味。一般的节奏技巧有:

⒉双向直接口语传播

即说话者双方轮流向对方发出信息,给对方施加影响的面对面的口语传播。如对话、谈判、论辩等。技巧如下:

①把握谈话的目的。传播时,一刻不忘目的性,方法可以灵活多变,而目的必须贯穿年到底。不能变换或不顾目的。不能争辩枝节问题而忽略根本问题。

②创造良好的氛围。谈话前,应当精选适当的时机、时间和地点,以利于双方心理

安适。开始谈话,先从关切对方话题切入,有一个短暂却又温和的过渡,然后才是正题。正题即便观点相反,也无须剑拔弩张、咄咄逼人,而应始终保持平和语气。

③了解对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与之对话,就必须了解对方的心理、感情、个

性、人品和最近的心态、观感等,对症下药,以利于谈话进行,目的达到。而不能由着自己的兴趣滔滔不绝,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

④注意倾听。对话是双方的,是互利互动的。听和说相辅相成。一方说之,另一方就听之。认真倾听的好处一是能有效了解对方说话内容,二是能给予对方支持和鼓励,对方认为你尊重他的为人,重视他的谈话内容。之后,他会以同等态度回报于你,在你开口时,同样尊重你、支持你。有些朋友不懂得这个道理,自己说话时,希望和要求对方认真倾听,对方说话时,自己却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甚至经常打断对方正谈论中的话题,又滔滔不绝说起自己的一套。这样的谈话绝难进行下去,效果为负。

⒊间接口语传播

即双方通过中介物而进行的口语传播。如捎口信、打电话。特点是双方不见面。不能见到表情动作,或不能听到语调节奏。这种传播,讲究字斟句酌,马虎不得。中介物如果是电子装置,那么讲究选择高技术含量的,如果是人,那么讲究可靠的人品。

㈡笔头语言与文字传播

文字传播是以笔头语言为传播手段的传播方式。文字传播是口语传播的高级延续。

⒈特点。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传得远、传得久。所以,文字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普遍运用的传播方式。

⒉方式

⑴大众传播中的文字传播(报刊)

①报刊的主要优点:一是容量大,二是保存信息的力量强,三是读者选择有主动性。

②报刊的主要缺点:一是时效性远逊于广播电视,二是缺乏图声并茂的生动感,三是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这样,读者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⑵图书资料

① 图书

图书即书籍或一般称作的“书”。它是作者独立完成的经印刷公开出版而广泛传播于社会的著作、作品。常见的有理论著作、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教材等。图书的传播技巧如下:

第一,分析读者

要分析读者的意愿(如流览还是专攻)、构成(如年龄、性别、阅历、知识水平)。

第二,确定目的

比如是宣传目的还是说服目的。

第三,确定主题。

主题是你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反映生活时,通过全文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

主题是文字传播的灵魂和统帅。它指导、统领和规定着材料取舍、结构布局、语言运用。

主题的形成有三种途径:

一是熟悉生活。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现实的体察、认识在文字上的表达。因此,作者必须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理解,有雄厚的生活积累。不能设想,走马看花的生活瞬间,就会形成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形成把握了生活本质的主题。

二是分析生活。生活现象纷纭复杂、琐碎零散,必须能够对它们分析研究、概括总结。主题的丰满来自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生活;主题的深刻却来自对生活的透彻的认识、抽象的概括。

三是触发生活。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可能长期观察、多方了解,一无所获。可能偶然接触一人一物、一花一木,就突然迸发出新奇的体会、新颖的观点,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其实,这并非脱离生活、浅尝生活,相反,这恰恰是深入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长期积累,偶然得知,厚积薄发。

形成主题是从生活到头脑,表达主题是从头脑到文字。表达主题的要求如下:

一是明确。你的主题应当清清楚楚,表明你的目的、用意或看法。不能枝蔓繁杂、纠缠不清。特别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你为什么搞这次活动,达到什么具体目标,必须清清楚楚。

二是新颖。新颖的意思是,你所表达的主题,尽量谈前人所未谈,尽量弃旧图新,是

你独特的一家之言。不要净是人人皆知的老生常谈,老调重弹。特别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创新思维是立言之本,唯开拓创新,才能立足市场。

第四,搜集和运用材料。

搜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有观察、体验、阅读、筛选等。

②资料

资料是从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众多图书报刊、档案信息中采集搜括、查询而得的编写成篇的原始材料或粗加工成册的图书。常见的有大事记、年鉴、手册、指南、汇编、索引、目录、内参等.

二、 语义与传播

语义即语言的含义、意义。它是语言的内容。语义与传播,即研究传播中的语言使用现象及规律。

在传播中,我们经常看到传播失败、交流失误现象。

例如,主人请4个客人来家吃饭,结果只到了3位。主人说:“该来的不来。”一位客人听了不高兴:“好像我不该来。”于是退席而去。主人遗憾:“不该走的走了。”第二位客

人也不高兴:“好像说我该走。”于是也退席而去。主人忙对最后一位客人说:“我说的不是他们。”这最后的客人也不高兴了:“没说他们,肯定说我呢。”随之退席。一场宴会不欢而散。

再如,一份合同中有这样的文字:“铁路沿线30公里范围内……”甲方认为意思是指“铁路沿线两侧共计30公里范围内”,而乙方认为意思是指:“铁路沿线每侧30公里范围内,两侧相加,实际上是沿线两侧共计60公里范围。”

这些说活或写作的失误,是语言不能精确表达客观事物,或误会或两歧,或是双方未使用共认的语言,或是未考虑对方心理感情上的差异等等。

由此,我们应了解,语言,本来针对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而设定、设置,语言产生和使用,也是为了人们的交际和传播。但是,语言一旦产生并固定下来,却又与生俱来带着局限性和失误的可能性。

㈠语言局限

⒈语言是静态的,而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却是动态的。

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在运动变化中。即使看不见变化也无法抹杀变化。一个人一两天看不出变化,几十年下来,就从孩童变成了老人。一块巨石一两天看不出变化,几万年下来,可能成了一堆灰土。变化是永恒的。

面对这种变化,语言却相对静止。一天24小时时间流动,我们的语言却很贫乏:白天、黑夜,黎明、黄昏,上午、中午、下午,等等,廖廖无几。贝多芬,三个字高度概括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然而,20多岁的贝多芬和50多岁的贝多芬,无论外貌还是思想都截然不同。

显然,语言并不万能。语言难以表现事物的发展和持续的变化。

⒉语言是有限的,而客观或主观世界却是无限的。

汉语常用字约3000个,经过组合成词汇,约几十万。然而,客观世界的事物有多少种?数量是多少?人脑能想的事情有多少种?数量有多少?恐怕无计其数。应当说,那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宇宙。常言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证明语言无法真正描述出精确的客观,也无法真正准确无误地表达主观。

其实,语言的这种“困窘”,也是它的特点。让语言担负描摹任务,那么语言就剩下了“困窘”,须知,用语言说清一砄石头什么样都非常难。语言的这种概括性质正是它得以传播和学习的基本素质。“猫”这个词是对现实中的千百种猫和千万只猫的概括,从而使我们把猫和狗或别的什么区别开来。可是,语言这样概括并非要抹杀千万只猫的不同,它仅是无奈,仅是不善长描述也不可能穷尽描述罢了。

因此,语言是有限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我们无非是强调尽力表达得精

确一些,逼真一些。

㈡语言失误。正因为有以上的语言局限,所以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就经常出现失误,会有“我说得多清楚啊,你们怎么还是不明白?”的遗憾。

语言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死线抽象

死线抽象是指人们只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把语言死钉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

语言是抽象的。如果不具有抽象性,那么最简单的事情也得啰嗦半天,而且未必就能说清。例如,贝多芬有句名言:“人啊,你当自助。”这里的“人”,就是高度抽象的。如果语言中没有“人”这个词,只好张三李四王五赵六说下去,说三天三夜,未必能说清你想说什么。

所以,人们运用语言时,总是抽象和具体兼备的。如“贝茜,多可爱的小奶牛啊。我从小就喜欢牛啊羊啊的。动物是我的朋友。”这里,贝茜、奶牛、牛羊、动物等词语,分布于抽象阶梯的不同层面。

哲学理论之所以难懂,就是语言高度抽象。即在抽象阶梯的顶级居高不下。小学生的

作文絮叨可笑,是因为在抽象阶梯的底层居低不上。哲学家和小学生常常犯死线抽象的错误,只不过层级截然不同。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语言的运用要特别注意死线抽象错误。应当针对不同传播对象、事物,采用不同层级的词语,力求语言的丰富多彩。

⒉忽视差异

忽视差异是指只顾整体的一致,而不顾个体的差异。例如:“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学的老师都这么讲课”,“课本上讲的与现实没什么关系”。

这些语言失误其实是思想失误,混同了一类事物之中的具体事物的差别。大学的老师千差万别,讲课风格、特色截然不同;这一课本和那一课本也多方不同,不可能全脱离现实。

公共关系传播中,语言使用切忌以偏概全,抹杀个别,掩盖个性。特别是场合中出现不合自己意愿的情况,应特别警惕语言伤众。“今天我特别遗憾,看来诸位没有诚意。”“我高估了你们的实力。”这类话决不能说。

⒊自我投射

自我投射是指人们说话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想法投射到客观事物上,名为说他,

实则谈己。例如:“这所大学真小。”“这本书真好。”“张三个子真高”“李四穿得真俏。”表面上说的是大学、书、张三、李四这些客观的事物和人物,讲的是客观上他们的情况,实际上,是说者的主观印象或看法。

自我投射和直抒胸臆不同:前者隐蔽后者公开,前者无意后者有意。

面对同一客观,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看法差异很大,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因为主体的主观差别太大,立场、观念、好恶、个性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不幸的是,人们总以为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确适当的,而别人“怎么和我看到的不一样?他肯定弄错了。他真可笑”。比如一位小个子看到一位中个子,会说:“你个子很高啊!”而旁边的大个子却不以为然:“他个子一点也不高。”

解决自我投射问题的方法是:

⑴加上“我觉得”“我认为”等开场白。

⑵加上“我说得不一定对”,“你说呢?”等后缀语。

⑶说话留有余地,不绝对化,采用模糊语:“也许、似乎、大概、差不多、说不定”,等等。

㈢表层义与深层义

在传播中,语言有时仅仅是表层的含义,即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斩钉截铁,决无二义。如:“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的领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但是,有很多时候,语言的运用,表层是一个意思,而里层,却可能还有更多的含义。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乡音”一词的表层义即家乡口音。贺知章表面上讲,小时离开家乡,到告老还乡,80岁老翁了,口音还未改变。但是,如果真正理解贺诗的精义,就必须弄清“乡音”在中国文化里扮演着什么角色。“乡音”,是特定的生命圈子的通行证。几个上海人,异地相见,马上唧唧喳喳地说起上海话,欢乐无比。这是我们常见的生活场景。诚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方言口音并不神奇,从语音学上看,无非是区域划分、常用音调。但是,方言口音又非常神奇:它能够传递共同的生活体验,是“叶落归根”的生命意识的象征。假如一个北京人的集体,大家操着同一的“字正腔圆”的京话,忽然加入一位南方口音的同事,在北京同僚们心中会产生微妙影响。可以预知,这位“南方”想融入“北京们”,恐怕得大费周张。

生活,比语音学、语义学或词典学要复杂得多。

有一个曾是中国国家乒乓球女队主力的运动员,后因故远嫁日本,改为日本名字,加

入日本国籍。后来还代表日本队出战中国队。在与中国队对阵时,每当她赢一个球,她就大喊一声:“哟西。”

从日汉词典上查,“哟西”就是“好”的意思。然而,如果她用汉语喊“好”,就无所谓。恰恰是这个日语的“哟西”,却引起了中国同胞的极大的愤慨。因为中国人民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日本侵略战争中饱受苦难,日本鬼子刀起头落斩杀中国同胞时,就狂喊这声“哟西”。即便是没有亲身经历那场苦难的年轻同胞,也早已从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熟识了这声“哟西”。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哟西”决不是“好”,而是“不好”,甚至是“残酷”。这个加入日籍的女乒乓,对中国同胞来说,一声“哟西”,形同“叛国投敌”。

所以,语言有其规定的含义,传播时要恪守不二。然而,语言也有其延展性,传播沟通时,要刻意留神,透彻通解,力达玄奥,方能做到明确和深刻的完美结合。

第二节 电子传播

电子传播,是指利用电子媒介进行的传播。电子媒介,是指运用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电子技术、设备来制作、传递信息的传播媒介。电子媒介的介入,使传统的语言文字传播焕发了青春。因为有了高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使得语言文字传播借助于新的载体,变得更加丰富、快捷、有效。

一、广播

人类历史上首次进入家庭的电子媒介是广播。

广播是在无线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0年11月,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了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营业执照,开始播放新闻、音乐、讲话,转播体育实况。二次大战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收音机普及,更使广播成了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便利工具。

㈠广播的优点

⒈传播面广

广播用声音传播,主要形式是言语。听众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限制。广播用电波作传播手段,听广播不受时空条件限制。

⒉传播迅速

广播使用电波作手段,速度最快。它能把即时发生的事情传递给听众,实况转播做到几乎同步。

⒊感染力强

广播依靠声音传播。声音的优势在于逼真感。听其声能如临其境、如面其人,能激发听众的想象。声情并茂的人声特别能调动听众的感情,听广播成了赏心乐事。

㈡广播的缺点

⒈稍纵即逝

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对长篇内容、精确数字把握不住。边听边录音,又失去了广播的便捷优势。

⒉选择性差

广播内容由电台编制,听众只能被动收听,殊难参与,更难于选择。

⒊单一

广播只有单一的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不够丰富多彩。

二、电视

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电视的发明和发展。科学界有人认为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和电视是人类历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认为电视是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

㈠电视的优点

⒈直观

电视诉之于形象画面,十分符合人的首先以眼睛、其次以耳朵为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特点。真正达到了“喜闻乐见”。为人们乐于接受。

⒉现场报道

电视可以直接对事物做现场的目击报道。报纸和广播都是间接的,现场的情况需转述。而转述用语言,语言又有描摹困窘的局限性。所以,“耳听是虚,眼见是实”,电视能简便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⒊迅速及时

迅速及时,这点与广播一样。

㈡电视的缺点:

⒈稍纵即逝。即便储存,成本也高。

⒉节目编排固定,观众选择难。

⒊受设备条件限制,灵活性不足(便携困难)。

⒋制作成本高,周期长。

总之,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共关系人员经常利用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向公众传播信息。要求他们掌握广播、电视的优点,发挥它们的特长。同时,也应掌握广播、电视的制作本领,熟悉本地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协助本组织搞好传播工作。

笫三节 非语言传播

什么是非语言传播?简言之,除语言传播外的一切传播都是非语言传播。人的行为、表情、穿着、手势、姿态是非语言传播;与人有关的饰物、器具、时间、空间、烟火、鼓号声是非语言传播;乃至于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也是非语言传播。

非语言传播就是排除语言为媒介的、而采用其他形式或符号的能激起人们意义联想的传播。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之中,也包含有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因素。

一、非语言传播的特点

㈠可靠性

很多非语言传播是在不自觉状态下完成的,表现了人的潜意识意义。因此,较之语言传播,更具有可靠性。

一个人可以字斟句酌、遗词造句,也可以守口如瓶或巧言善令、口吐莲花。但是,他的眼神、身姿、表情也在“说话”。我们可以从他冷汗流溢、脸红脖粗或四肢抖颤得知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完全可以不管他说的连珠妙语、写的鸿辞开篇。

这是因为语言完全是后天习得的,其规则和用法在学习中得到了千万次的巩固。一旦用语言传播交流,人们会不自觉地遵循语言规律,“克尽职守”。如果力不从心,说不清,写不明,那么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说不写。

而非语言传播完全不同。我们人体的很多非语言行为是由生物性的需要所支配、制约的。比如疼痛就会皱眉、吸气、呻吟乃至叫喊;高兴就必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只有少部分人经过专业训练才可能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比如职业演员的“逢场作戏”。

人的非语言行为一半来自先天,一半来自后天的不自觉的养成。绝难控制和掩饰。因此,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㈡相通性

人类的语言五花八门,而行为动作却相一致的多。比如用力握拳由上而下挥之,表示决心和有力;仰头望天默不作声,表示傲慢、不屑一顾,等等。

人的表情动作、姿态作派约有几十万种,而70%以上无须翻译,全世界通用。不信请观察周围,表示富贵,人会装扮成什么样子,表示机智,人能有怎样的动作,表示热情,

人都怎样作态,表示悲伤,人的脸上眉、眼、嘴巴如何配合扯动,等等。你一看就懂,而且千篇一律,十分一致。有人做过研究,恋爱中的调情和求爱的非语言动作,全世界都差不多。可见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相同或近似的意思的表达。这就是相通性。

㈢文化性

人类的非语言传播虽然有许多相通性,但是也有许多差异。不同的民族、种族、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非语言符号。

因为人是文化的人。所谓文化,既指全世界的人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又指不同的人群所特有的精神约定。这些精神的财富和约定,都是历史传承的,是在文化环境下学习、熏染得来的。

例如颜色,本来是自然因素,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颜色的意义却很不相同。在古代中国,红色意味着大福大贵,象征着尊贵和幸福。中国人的婚礼一派大红;“朱门”是权贵之人的大门。而在欧洲,深红色则意味着嫉妒和暴虐,是恶魔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黄颜色是极特殊的,是帝王专用色。而在美国,黄色代表思念与期待,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就是根据美国的一个黄缎带的故事演义出来的:女主人盼着丈夫出狱归来,丈夫捎信说,你若有意旧梦重温,就在门口挂出黄手帕。丈夫重归故土,抬眼望向家门,那里树立一根旗杆,上有几十方黄手帕串成长联,高接蓝天,迎风飘舞。这就是非语言传播,胜过千言万语。

二、非语言传播的类型

非语言传播的类型很多。有听觉性的,如鼓声、号角声、汽笛、口哨、喇叭声等。也有行为动作性的,如穿衣打扮、举止表情等。还有艺术性的,如音乐、舞蹈、书画等。

这里主要探讨体态语和视觉性非语言传播。

㈠体态语

体态语又称作身体语言、体语等。它是人的行为动作、表情姿态乃至穿着打扮所传递的有意义的信息。它也在“说话”。毫无疑问,体态语是人类传播中,除语言外的最重要的传播,如果没有它,人类不知道是什么状态。

⒈动作

它是用身体或身体的某部分表达传递信息。招手、点头,就是动作,表示了某种意向:示意再见和赞同。当然,情景不同、地区不同,可能意向也不尽一致:示意友好和反对(保加利亚人点头是反对、不赞同)。

有人研究,一个人能发出的身体信号达70万种,再加上不同人的不同的体态语,应在百万之上。可见其繁难和重要。

我们要求的是了解常用的动作:点头摇头,赞同反对;插腰昂首,自信骄傲;叉臂抱胸,不满自傲;拱手、握手、作揖、拥抱是见面礼仪,而接吻则可能是友好(西方习惯),也可能是亲密的举动。但是,同样的握手,讲究又不同样:在德国,男女都握,男女也互握;在美国,女性很少握手,主动的女性就更少;在泰国,公开场合互不触摸;在当代中国,青年男女手拉手比比皆是,可是如果两个男青年手拉手走在大街上,就给人怪异的感觉

同一动作,意思可以完全不同。比如,大拇指和食指碰接,作成0状,在日本表示钱;在美国表示ok;在阿拉伯表示极大的愤怒;在另一些国家,这动作是去侮辱人。

不同的动作,意思可以完全一致。比如,“杀死”,在美国是将手作手枪状,食指对准太阳穴;在日本是用手戳向肚皮;在中国则是将手划向脖子。

动作不仅是语言的辅助。动作有时超过语言。传说汉武帝的乳母的儿子犯了罪,年迈的乳母为儿向汉武帝请求恕命。之前求高人指点迷津。高人教之一系列动作。果然,请命不准,老乳母辞别汉武帝,蹒跚而去,三步一回头,泪光盈然,深深驻望。望得汉武帝心如刀割,终于撤回成命。

⒉姿态

姿态也应是动作的一种,它比动作更整体化一些。古人云,人当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可见讲究姿态,古已有之。

表情是姿态中最重要的一环。表情是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写照。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的内心世界最丰富,相对应,人的表情也最丰富多姿。据说,人脸部有700多块肌肉,经组合,可作出25万种不同的表情。

眼睛及眉毛又是表情中最重要的一环。挤眉弄眼、眉目传情是常规的节目。光是汉语来形容它们的词语就数目繁多:眨眼、瞪眼、勾眼、媚眼、眯眼、斜眼、泪眼、死眉死眼、眉开眼笑、水汪汪的眼、乌溜溜的眼、贼眉鼠眼、炯炯有神。难以尽数的眼实际上是难以抒写的心。传说,欧洲小伙子见女友,都约在晚上,去前先在眼里滴几滴散瞳药水,在夜色中见面时,瞳孔放大,目光炯炯,颇得女友的芳心。可见眼睛的重要性了。

面容仅次于眼睛,只不过它是整张脸的姿态,而眼睛可以独立作战。关于面容的语词也十分丰富。笑容可掬、皮笑肉不笑、笑里藏刀、谈笑风生;涕泗纵横、泪如泉涌、哭哭啼啼;面有菜色、面面相觑、方面大耳、惨然变色;等等。不胜枚举。

这里特别探讨“面具”问题。一提起面具,总认为是装模作样、假模假式的虚伪面容。其实,内心情愿与现实场合殊难一致。现实生存中顺心如意的情景少,不如意事常八九。你的面容,正如服饰,讲究与时间、地点和场合相协调。面容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公共事业。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庄严场合,你也应肃然起敬;悲伤局面,你更要尽敛滑稽,哀思聚面。人是群体的动物,个人属于集体,小我归于大我。客观环境的要求是必须遵从的。因此,面容不能随心所欲。要戴上“面具”。美国贝尔电话公司要求接线员工作台前配面镜子,上写:“请看你的形象!”据说收到很好的效果:声似亲人、和蔼可亲。因为镜子反映的是微笑的脸,所以声音也亲切可爱。

姿态还应包括穿着打扮、化妆修饰。服装、佩饰、发型等,既体现个性,又表现文化。因为它们是人体的外加部分,装扮的余地极大,经千百年沿袭发展,层次分叠,内容繁多,学问很深。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应该说,人离不开衣服如同离不开皮肤。即使是在杳无人烟的沙漠或无第二人的私宅,人也不肯裸体。秘鲁“光辉道路”创始人古斯曼曾被手下人称作“当代最伟大的领袖”,被当局逮捕后,剥光上衣在电视上“曝光”。因为没有服装,更有利于消除神秘感。英国作家肖伯纳建议大国首脑们脱光衣服、去掉勋章再去谈判和平问题。为的是打掉大人物精心制作的“外壳”,把那上面人为的高卑贵贱都抹干净。

穿着打扮讲究与体形、性别、身份相符,特别是与时间、场合相协调。

比如佩饰物,在办公场所就不能佩戴繁多。讲究少而精。男性的手表、钢笔、领带必不可少;女性佩戴精美项练即可,千万不要钗环镯带、叮当一片。

至于化妆发型,也应简练自然、落落大方。不能追风赶浪,让蹩脚的化妆美发师把你的头脸当作他黔驴技穷的表演舞台。

总之,公共关系人员要善于让服饰装扮为我们的事业服务,让衣装产生亲和力而非排斥力。

⒊时间与空间调动

时间、空间本是客观因素,但是一旦人特意运动、调动它们,它们就成了人的行为的一部分。比如说话拉长声,办公室是本单位最宽大的,这个时间的“拉长”、空间的“最宽大”,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修养素质的宽窄高低了。

⑴时间

如何运用时间,表示着特定的含义:一封信多长时间回(应及时回),电话铃响几声接(应3声之内接),开会故意迟到(不应该)。毛泽东告诫干部们的工作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作风,也是秩序。秩序就是时间的节奏问题。古人云: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今天强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现代社会更要求惜时如金,遵时守约。

⑵空间

空间的运用有助于表现人与人的关系和态度。

人在不同的空间之内有不同的感受。登临泰山之巅,心旷神怡;蜗居三尺陋室,憋气窝火。这种空间原理在社会中普遍运用。如中国的天坛,人站在圜丘之心,胸怀开阔,人天共语;西方教堂,内厅狭窄高耸,人居其内,听迷漫空旷震撼的圣歌,虔诚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建筑学与文化学的融汇。宫殿庙宇,竭尽高大;阁馆民居,玲珑迷你。范仲淹称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而陆游又说:“小

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居址不同,显然心情各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派博大崇高的胸怀;陆游则是世态炎凉看透,平和中又渗透着盈然生机。

空间也表现为距离。两人相会,不同的距离表达不同的意思。在我们的文化中,面对面往往有对立、对抗的性质。法庭审判就是一种典型。开大会设主席台,庄重有余,亲切不足,即源于这种“台上台下,干群对面”的格局。因此,在公共关系事务中,与客人交谈,往往坐成45度:既没有面对面的对抗,又避免了并肩的亲密。

㈡视觉性非语言传播

视觉性非语言传播就是诉诸形象的传播。严格说,应包括体态语。不过,我们这里仅探讨人体之外的物质形象。

⒈照片与图画

照片与图画都是通过平面构图来传播特定的形象信息。照片与图画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们的优点是一目了然、立即接收,而且记忆深久。小人书对孩子的启蒙是至关重要的,几十年后,记忆犹新。公共关系活动中,它们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说明书、展览会上,照片与图画是简便明了的方法。其后再配以简明文字,更能传递复杂一些的信息。

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照片与图画,以增强传播效果。他们需要解决的是:

⑴学习拍摄、绘制照片与图画的技术和编辑方法。

⑵掌握视觉传播的原理,用以指导照片与图画的制作、选择和编辑。比如,主题突出问题。有的广告、宣传中一味地突出香车美女,反而弄不清它传递什么信息。

⒉标识

标识是商标、名牌、徽记、代表色等的总称,是一个组织或一种商品的形象标志。

⑴商标

商标通常由文字、图案或其他符号单独或综合构成。商标的设计应注意:一是突出该商品的优势、特征,如“舒服佳”香皂、“飘柔”洗发素。二是简练、美观。很多商标既复杂又难看,真正莫名其妙,图案且不说,光文字就冗长晦涩,如:“塔撒诺娃摇摇滚滚”。三是注意文化环境,如“金利来”原名“金狮”,广东读音“今蚀”即亏本,很不受欢迎。

⑵品牌名称

多数用文字,讲究:一是寓意独特,让人印象深刻。如“可口可乐”、“麦当劳”(正常译为“麦克唐纳”,却偏意译作“吃麦应当劳动”)。二是健康且好语感。如“春兰”、“康佳”。

三是大众化。如“熊猫”、“大白兔”。而将饼干非称“克力架”纯属哗众取宠。

⑶代表色

代表色是特选的颜色,被用在包装、服饰、设备、建筑物上。颜色的社会内容特别“丰富多彩”: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蓝色代表天空和海洋。北京的城市色调为灰色,象征着稳定和历史悠久。而柯达胶卷为黄色,富士胶卷为绿色,它们在中国市场竞争,有人戏称“色彩之战”。因为视觉对颜色最敏感,记忆最深刻。代表色成了企业形象的最佳代表。

1、复习思考题

1.口头语言传播和书面语言传播各有什么优缺点?

2.对语言的局限,你怎么看?

3.你认为公共关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体态语有哪些?

4.你能说出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的关系吗?

2、进一步的阅读材料:

《社会语言学》陈原著 学林出版社

3、本章实践课程:

⑴实践内容:情境语言的运用。

⑵实践目的:运用恰宜语言达到预期目标。

⑶实践环节:

1、告别辞。

小李调任上海分公司公关部经理,临行前本公司召开欢送会。请为小李设计“告别辞”一份。

2、劝导辞。

小李又将调回本公司,可是职务降了半级,为本公司公关部副经理。请你设计一番话语,既让他回来,又让他高高兴兴。

⑷技能要求:简练且让听者信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