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
2022-08-19
来源:尚车旅游网
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 周家国 摘要:干旱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变幻无常,近年来干旱天气更是频繁出现,为造林工作带来 了恶劣影响。文章通过对不同品种树木抗旱性能的分析,总结出人工造林抗旱工作的技术要点,熟练应用这些科 学技术,可有效减少干旱造成的森林大面积死亡,为树木正常生长提供了有利保障。 关键词:抗旱性;抗旱造林;造林技术 一、树木的抗旱性分析 1、叶片形态对抗旱性的影响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树木的根系更为发达。其生长周期长,四 季气候变化过程中降雨量也存在差异,抗旱性能主要体现为树木 在干燥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针叶形松 树的种植量最大,其叶片形状特殊,接触空气面积小,有效的保护 了自身水分不被蒸发掉,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干燥炎热的夏季, 都不会影响生长。据研究表明,针叶形植物耐旱能力最强。 2、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为了适应环 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 发生着变化,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 学研究,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 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 解剖结构及根(丛枝菌根)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 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 维管柬,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其他 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 3、抗旱性的分析与人为干预 叶片在阳光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期间将蒸发掉大量的 水分。在降雨较少的恶劣天气中,树木会进行自我保护,将光合作 用的速率放缓,秋夏季节交替阶段,树叶会出现干枯掉落的现象, 这都属于树木为适应少雨环境而做出的自我保护。叶片是树木中 蒸发水分最多的器官,研究不同树种应对干旱的防御能力时,通常 会选取其叶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 树木的根基分布越广越深其抗旱能力也就越强。树木成长所 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自然降雨和地下层渗透在土壤中的水,恶劣 的干旱气候对其根部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在早期发育阶段,为保 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需人为进行干预,促进根部快速生长,吸 收更多的水分。 二、抗旱造林技术 1、雨水造林技术 干旱少水的营林种植地区可将雨水进行储藏利用。这一技术 在大部分林场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具体施工方法是在林场周边修 建储水井,在雨季时进行收集,干旱季节用于灌溉,还可人工修筑 引水渠,将雨水引入森林内部。此类技术方法具有运营成本低的优 点,同时便于管理,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技术原理是 通过人工干预对干燥的土质进行改善,从而缓解干旱对种植工作 和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同时解决多种资源短 缺带来的问题。这一技术的完善使用,可帮助提高营林整体质量水 平。 2、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一种新的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科学 技术将水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改变水的物理性质来形成不流动的、 不易融化、不易挥发的固态水的形式。固态水在降解之后不会对环 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环保的产品。目前,该方法在干旱地区的造林 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很明显。固态水是通过对普通水的 固化过程而实现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水,它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 进行溶解,并融入土壤中,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水源。实践表明, 在干旱环境下,利用固体水来改善土壤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积极 的作用。 230 三、干旱造林技术要点 1、树种选择 在为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选择树种时,要根据环境选择合适 的树种。适地适树是进行科学造林的基础。如果选择的树木不具有 抗旱性,让其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树木的成活率得不到 保证,这样的造林也没有效果。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以适应干 旱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同时也可以将树 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对于树种的选择,要 结合对林区和环境的双重考虑,使树木既适应土壤环境,又适应干 旱的环境,从而能够健康地生长,以便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 利益。 2、整地 整地是造林的必要环节,它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树 木的成活率。在造林工作开始前进行整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 蓄水能力,提高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林 区的环境,改善林区的通风状况。对于干旱地区来说,整地一般在 造林前的一个季度实施较为合适。 3、起苗 起苗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苗木生长的前提条 件。起苗一般在上午或者是阴雨的天气进行,从而减少苗木水分的 蒸发。在起苗过程中要保证苗木根部的完整性,如果苗木过高,要 对其进行修剪,使其高度低于80cm,苗木的切口处用塑料薄膜扎 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苗木的切口处使用保湿剂处理。 4、容器苗造林 干旱地区的土壤相对比较贫瘠,土质也比较容易受到地质的 侵蚀,加上其他外在条件的影响,使常规的树木的成活率较低。因 此,在干旱地区一般选择抗旱性能较好的树木来造林。造林中选择 容器苗,在移植苗木的过程中,撕毁苗木的容器袋底,以使苗木的 根部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林区的土壤中去。利用容器苗进行造林,随 着树木的壮大,生长速度会越来越快。 5、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是在对苗木进行移栽后,为了保持土壤的水分 而将苗木进行覆盖的技术。覆膜的方法如下:首先将膜的一边向中 心剪一条缝,将穴块地向下挖,使穴块边缘低于地面。将苗木进行 移栽后,覆膜处理,使苗木的茎通过膜中心,用土将膜压实,使膜从 苗木的根部到膜的边缘呈倒伞形,并保证膜的内部没有空隙。这种 覆膜方式可以使雨水较快地深入到土壤中,在干旱的条件下可以 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 树木比较适应的环境中,促进树木较好、较健康的生长。 小结: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林业来说,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性与公益性产业其生长周期较长、见效也较慢,面对干旱 或者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投入。 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降 低造林成本等方法来改善林业生态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公益 性,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使困扰人类文明前进步伐中的 环境问题妥善解决。文章通过树木抗旱性的分析以及目前较常见 的抗旱技术的探索,希望在今后抗旱造林施工中起到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兴根,关于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ⅡJ.科技传播, 2o13(18):124—120. (作者单位:161600国营克山县河北经营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