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_部编版

2024-08-05 来源:尚车旅游网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就像萤火虫的屁股,总是一亮一亮的,吸引读者的注意。”这是南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对细节描写所作的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也恰恰说明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场景细节描写三部分。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血肉丰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一、绘肖像,以形传神

《辞海》中说:“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动作或细微的生活情节描写,往往可以深刻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梁实秋先生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是这样描写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的: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他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寥寥几笔,就把梁先生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儒雅率真的个性勾勒出来。

鲁迅在《孔乙己》中是这样描写孔乙己的外貌:

“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描写,作者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对人物孔乙己进行描绘:年事已高,却过着半饥半饱、常遭欺凌侮辱的生活;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可见其是一个既穷又懒之人。作者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二、描语言,凸显个性

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成功的语言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把这一法宝运用的出神入化:

在王熙风的出场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句话如同平地一声雷,一下就把王熙风的逢场作戏,虚情假意,张张扬扬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从侧面道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紧接着对林黛玉的夸赞“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短短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又暗合贾母此时的心理,讨好贾母,但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关于“窃书不能算偷书”是这样描写的: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偷”太难听了。窃是文人用的字,显得文雅,不伤面子。孔乙己迫于生存偷书,但是仍然有强烈自尊(或说虚荣)。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三、摹动作,入木三分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可见,在记人的作品里,动作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在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一文中,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了屋里: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好像是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 “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这里用在葛朗台身上,写出了动作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一“纵”一“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见利忘义的思想本质。

好的动作描写,确实能入木三分的刻画人物,当然这也与作者所选取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有关:

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写到:“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对柯瓦连科“抓”、“推”的动作体现出了新生力量的强大,而别里柯夫“滚”、“摸了摸”、“看了看”的动作却表现出旧势力的顽固与在被摧毁前的垂死挣扎。

又如鲁迅的《药》中:“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莫泊桑的《项链》更是如此,写玛蒂尔德在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同意她借走那串“精美的钻石项链”之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里的二十多个字,描写了玛蒂尔德“搂、亲、跑”三个连串的动作,把她那份狂喜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写心理,细致入微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有很多心理的描写,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动,象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可是又睁开了眼.他确是还往前走呢,忘了刚才是想起什么来,四外也并没有什么动静.心跳了一阵,渐渐又平静下来……”

这段话写出了祥子心里的疲倦,他寂寞、无奈又有点害怕, 感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黑暗中彳亍,他的周围没有任何东西,好像也没有未来,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凸显了生活在下层社会中的祥子的可怜,无助!

●景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恰到好处的景物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鲁迅先生的《药》的文章开头: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和买药途中“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萧条、凄冷、黑暗、压抑、死寂的气氛,烘托出了夏瑜被杀的悲凉,也说明统治阶级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刑,而是偷偷摸摸地杀人,手段卑劣,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还有文章最后的景物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通过对寒风、枯草、秃树、乌鸦等景物的细节描写,渲染了一种很强烈的悲凉气氛。既烘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惨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

●场景细节描写:

场景细节描写是指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的一种方法。恰到好处的场景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都有很好的作用。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场景描写: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这段描写很细致,用笔极具匠心。进了贾府之后,特意点出抬轿子的换成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而当轿子停下时,是小厮先退出,众婆子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这样的细节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府这个封建社会大家庭极其严格的礼仪规矩,就不允许成年小厮接触女主人,尤其是年轻小姐,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