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门和员工所在的部门及员工本人负责实施。员工的 岗位业绩工资依据其评价结果进行计算,考核公式如下: Z=B×G×Nl×N2×N3 由于不同员工对薪酬体制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需求,一 刀切的激励机制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最好的方式是与市 场的情形一样,实行薪酬方案定制化,根据雇员不同的需 求来安排以上十种薪酬成分的比重,一个员工对应一个薪 酬组合。员工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有着显著 的差异,所以定制化的薪酬方案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 公式中: Z——员工岗位业绩工资; B——员工岗位业绩工资薪点数; ‘ N1——企业当月效益系数(生产部门以当月完成的生 据员工需求变化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年轻员工希望 产任务量为依据确定系数;职能管理部门以当月完成的销 在直接工资和晋升机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比重大一些。 售任务为依据确定系数。由企业管理部门操作。)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员工可能对间接工资、生活质量 N2——单位(部门)综合考核分数(以各单位的工作任 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关注。 务、完成质量、经济指标、服务态度和协作精神为依据确定 系数。由企业管理部门操作。) N3——个人综合考核分数(以员工当月完成工作的任 务、质量、态度和协作精神为依据确定系数。由员工所在部 门操作。) 岗位业绩工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企业当月绩效系数 Nl、单位(部门)综合考核分数N2和个人综合考核分数 N3三个系数的变化。从而实现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绩效、 单位(部门)的业绩和个人的工作成绩的紧密挂钩,增强员 工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科学地设计薪酬体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层次 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 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员工是由低到高逐渐 满足其需要的。当一种需要获得基本满足时,对人行为促 动作用会降低以至消失,这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会对人产生 更大的影响力。由于企业中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 且是动态的,因此,其报酬也应该突破单一形式。美国学者 特鲁普曼在其著作 酬方案》一书中将薪酬细分为五大 类十种成分,并以薪酬等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TC= P+AP+IP)+(WP+PP)+(0A+OG)+(PI+QL) +X TC——整体薪酬; BP——基本工资; AP——附加工资,定期的收入如加班工资,还有分 红.工作绩效奖励; IP——间接工资,福利; wP——日用品补贴,由企业补贴的资源,诸如工作 服.办公用品等; PP——额外津贴,购买企业产品的优惠折扣; OA——晋升机会; OG——发展机会,包括在职在外培训和学费赞助; PI——心理收入,雇员从工作本身和公司中得到的精 神上的满足; QI一生活质量,反映生活中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 (如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的工作时间,孩子看护等); X——私人因素,个人的独特需要。 集团经济研究2007・1 1月下旬刊(总第249期) 5、薪酬体系的确立要力求做到公平。早在1965年美 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ns)就有关报酬公平的问题提 出了公平理论。亚当斯认为员工的积极性既受到绝对报酬 的影响,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 觉地把自己所付劳动(投入)和所得的报酬(结果)与社会 其他的人进行比较,也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 的报酬(结果)与自己的同事进行比较。如果相当,就认为 公平,心理上感到满足。否则就认为不公平,出现心理不平 衡,产生不公平感,就可能改变原来的劳动动机、降低劳动 积极性。在企业中大多数员工对内部与外部薪酬公平都很 关心,根据员工关系的特点,内部薪酬公平更重要。但是, 组织为了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要在劳动力市场上提出 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就必须始终对外部公平加以重点考 虑。因此,企业的标准工资应建立在技能/岗位基础上(它 所主要体现的是内部公平),同时根据均衡工资率或现行 贴现率,与该类劳动力细分市场挂钩,按劳动力市场价格 确定最低工资水平(它体现的是外部公平)。薪酬的定期调 整必须掌握市场的水准,要保持企业基本薪酬的竞争性, 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同时,薪资的调整也必须配合社 会的生活成本,调薪幅度要根据物价指数来确定;针对工 资刚性,为降低企业的工资支出成本,设计为工资总额与 效益挂钩并有一定弹性,工资浮动部分按员工的工作绩效 来算。 企业给予员工的报酬应与他所做的贡献相匹配,让员 工感觉到奖酬是与其工作绩效相一致的,从而达到激励员 工的目的。 6、企业与员工共享经营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 七大报告中讲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企业的经 营成果也应该由员工共享。因此,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不 断提高,员工的薪酬也应相应增加。 总而言之,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在知识经 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只能是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 能的创造者和惟一的载体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只有通过 薪酬激励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力度,才可能提高企业 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 献(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醐 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