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经历坎坷,杜甫在世的时候,声名并不像李白那样显赫,而是去世后,他的诗歌影响愈来愈大,逐渐被后人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杜甫总共留传下来1500首诗左右。杜甫一生创作诗歌的经历根据他的生活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下面本文简要叙述杜甫这四个创作时期:
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那么依此理推算,属于杜甫34岁以前的作品,至少也有三四百首了。可是,杜甫
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本文作者“史家之韵”对此表示非常惋惜并遗憾。
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第一次游齐赵时,即写出了《望岳》,这大概是他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了,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露出雄伟的气魄,语言的精炼,足够“惊人”了。
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据杜甫现存的诗,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本文作者“史家之韵”表示:单凭这些诗,杜甫就已经够不朽的了。
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
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具体这三吏三别的内容和创作背景,由于篇幅较长,本文作者“史家之韵”不在这里简述,喜欢的读者朋友们可自行了解。
第四期、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这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在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治讽刺诗。具体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