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体验】
答案:妙在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于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从“沉吟”“日落”“寒鸦”“独自”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这种落寞惆怅的忧伤之情。
思路导引:范围已被锁定为最后一联。细读此联,一则观察意象:“落日”“寒鸦”,此为忧愁意象;二则观察诗人言行:“沉吟”“独自回”,表现孤独落寞之情。至此,尾联所表达的感情大致可见。此外,应适当结合前文分析,根据答题模板组织语言即可。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实战演练】
1、参考答案:(1)首联写大麦抽芒,日暮风狂,诗人行役劳倦。颔联写“寻古寺”的过程。“微径断桥”,把人们引进一个僻静冷落、略带荒凉感的幽深境界,环境之荒芜深僻,羁旅之寂寞疲困,尽在不言之中,而“短篱高树”又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颈联写进入庭院,寺僧为来客焚香净室,待客的殷殷情意使诗人在寂寞与困顿之中,意外地感到温暖。尾联写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老朋友的题字,更令他感到欣慰。旅途的风尘、仕途的失意,此刻都消融了。(能结合诗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杨花雨”既承上一句中的“高树”而来,又和第二句的“东风晚更狂”相呼应,而且着一“雨”字,就把眼前所见的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为一个纷纷扬扬飘散落下的动态画面,从而为全诗平添了风韵和情致。
解析:(1)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赏析文中的意境。分析情感时要关注题干中的“变化”二字,说明诗歌含有多层情感,要逐层分析,防止简单处理。同时不管是情感还是意境,都要结合诗句具体阐释。
(2)赏析“雨”字,要注意它在本句诗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联系上下相关诗句对其进行分析。 2、参考答案:(1)①“残雪压枝犹有桔”用反衬的手法,写残雪能让万木凋零,却压不倒傲霜雪的桔果,突出了桔果不惧雪压的顽强精神。②“冻雷惊笋欲抽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
(2)首联在写景中流露出失落之意,情绪低沉;颔联的盎然生机则使人振奋,转生欢愉之情;颈联抒写乡思,情绪又陡然下落;收尾则包含宽慰、自信等情怀,感情又由低回走向高昂。这样使诗情抑扬交错,充分显现出诗人的复杂情绪。
解析:语言组织可先分后总,分说时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情感要明确、清晰。
3、参考答案:(1)①比喻手法。颈联上句写大雪纷飞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下句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也是喻兄弟的离散。②触景生情。颈联描写的风雪交加之景无疑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雪而曰“急”,风而曰“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③用典。颈联借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1
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用典贴切,对比鲜明。
(2)本诗写出兄弟分手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兄弟相对,谪居异乡,暂寓逆旅。离别在即,归途迢递。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颈联写诗人触景生情,进一步表现兄弟之情。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全诗情真意切,深婉感人。
解析:(1)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以诗中的关键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因此,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2)考查概括作品主题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然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解题时,要先写出总的观点,即诗歌主要的情感倾向,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简要的分析。分析可以从几个重点诗句入手,也可以分联进行。
语用+诗歌思想内容鉴赏学教稿16答案
第一组
1.B [解析] 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符合语境。A.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或物。句中表达稀少的意思,并未表达珍贵的意思。C.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多含贬义。D.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应改为“艰难岁月”。
2.C [解析] A.“部分”指向不明。B.暗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大量积压”的主语不明,应在其前面加上“活禽”。D.“在一定程度上”与“杜绝”自相矛盾。
3.A [解析] ④紧承首句,排除B、D两项;⑥③所说一致,中心是“真才实学”,排除C项,所以选A项。
4.(1)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5. (1)[答案] ①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之愁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2分)②运用比喻的手法进行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3分)(比喻2分,分析3分。手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表情词语“愁肠”“乡关归路难”和结合注释的内容。“怎样表达感情”考的是手法,“辘辘车声如水去”很明显是比喻的手法,还要答出其表达效果。 (2)[答案]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的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1分)“万结愁肠无昼夜”直接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再判断这两句属于哪
2
种抒情方式,再进行比较。
[原味翻译]长空中,寒风翻卷朝云滚滚而去。朝行暮宿,千里途程,大地上,金兵驱载妇女迢迢而去。莽莽黄沙,一片白草,月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没有一点活气。大雁南飞,却不能为词人寄书信。这种种愁思,郁结难解,使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 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却比登天还难。
6. (1)[答案]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它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解析]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前四句。“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世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
(2)[答案]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凋落而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每点2分)
[解析]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表达了对亲友们的思念。事实上贬谪永州使作者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所以此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原味翻译]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可惜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第二组
1.C [解析] 阳春白雪: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A.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不合语境。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不合语境。D.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不合语境。
2.A [解析] B.“社会知名人士”与“企业老总、个体老板”概念有交叉,不能并列。C.成分残缺。在句尾加上“任务”。D.句式杂糅。“这是目前阻碍„„最大障碍”一句杂糅,可删掉“阻碍”一词。
3.B [解析] ③承首句,⑤②①是一层意思,⑥④转为具体叙述。
4.(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5. (1)[答案]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2分)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
3
霜雪渐浓,令人生畏,(2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概括出景色特征,联系题目可知,边地之秋,然后具体分析;答作用时,要注意结构上的作用。
(2)[答案]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3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联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最后一联实写,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答两点,一是形象,二是具体分析。最后一联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即要说明前三联是什么写法,最后一联是什么写法,还要适当地分析。
[原味翻译]九月时候蓬草的根都枯萎了,边地的草叶都枯黄了。风尘四起,好像让马都感到害怕,霜雪很大,落在剑上,剑好像穿上了衣服。阴冷的晚上,我在他乡,看到驿骑送信回来,满腹愁思。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凤楼上殷切盼望着我,准备在来年的春色中迎接我的归来。
6. (1)[答案] ①开怀畅饮,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一个豪兴纵饮、有着真性情的词人形象;②独自回家,敲门不应,独自听江声,一个风流潇洒、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形象;③一个心事浩茫、心情孤寂,不满世俗、向往自由(超脱现实)的诗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词句描写上看词人的性格,从词歌的氛围上品读词人的心境和情怀。(答案每点2分,全对给5分)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2)[答案] ①反衬。(1分)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1分)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1分)
②直抒胸臆。(1分)“长恨”句、“小舟”句,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1分)发出了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1分)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 “夜阑风静”“小舟”“江海”,良辰美景,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1分)象征着词人追求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1分)(每点3分,答案符合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答题时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再分析哪里体现了这种手法,以及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原味翻译]晚上在东坡雪堂喝得微醉,酒醒后又接着喝,直到大醉,醉后归来恍惚已将近三更。家童酣睡鼾声如雷鸣,任你敲门总也叫不应,我倚着竹杖倾听江涛声。我时常为身不由己而深深遗憾,何时能忘却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夜将尽,风静水波平。我要乘一叶扁舟,随波流逝,把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江海之中。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