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章 古典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2024-07-25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二章 古典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1、 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

生产要素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时所必须投入的主要因素或必须使用的主要手段。一般我们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称为生产的“三要素”,如果再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就构成了“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称为“第五要素”。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

要素价格指的则是为了使用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费用,也可以说是要素参与生产所应该获得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率等等都可以称为要素价格。

3、要素禀赋(Factor Endorsement)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4、要素丰富程度(Factor Abundance)

要素丰富程度是指在国际要素禀赋的比较中,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称要素丰富,反之,称要素稀缺。 5、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的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度程度高。反之则反称。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的不同的绝对优势是贸易存在的基础。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7、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的比较优势的不同是贸易存在的基础。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如此形成的国家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8、要素比例说

要素比例说提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于由于各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所导致的成本的国际绝对差。要素比例说进一步探讨了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由于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而要素价格比例的不同又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供求是不同的。因此,要素比例说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益的国际差别。

2、 单项选择题:

1、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A.Bertil Ohlin. B.Eli Heckscher.

C.John Maynard Keynes. D.David Ricardo.

2、H—O理论说明: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3、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4、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5、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D.位置不可判定。

6、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

A.所有与衰退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

B.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C.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7、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A.在两国都下降。

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8、以下论断中,错误的是:

A.消费模式会影响中性要素的福利收益或损失。 B.消费模式会影响所有要素的收益或损失。

C.消费模式不会影响最为专业化的要素的收益或损失。 D.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一国整体的福利收益或损失。

9、在下述哪一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 A.要素不会在各产业间流动。

B.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 C.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 D.上述所有3项。

10、“在一个贸易快速增长的国家中,新资本的迅速积累会使该国进口更多的自然资源。”隐含于这一论断的定理是:

A.Heckscher—Ohlin theorem. B.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C.Rybczynski theorem.

D.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11、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 A. 进口替代。

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C. 出口扩张。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12、“Immiserizing growth”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13、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4、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 A.技术。 B.要素禀赋。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异化。

15、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是( )。 A. 奖出限入,保证贸易顺差 B. 国家不要干预对外贸易 C. 保护幼稚工业 D. 保护国内垄断行业

16、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根据比较利益论( )。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 B国不生产

17、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 )的传统理论。 A. 自由贸易 B. 保护贸易 C. 国家干预

D. 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18、绝对利益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 )的差异。 A. 比较成本 B. 绝对成本

C. 要素禀赋 D. 要素组合比例

19、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么,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 A. 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 B.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C. 德国生产并出口毛呢 D. 德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20、若美国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4辆汽车或40蒲式耳小麦,加拿大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 2辆汽车或30蒲式耳小麦。若两国进行贸易,根据比较成本说,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应该出口汽车的国家分别是( )。 ①美国、加拿大 ②加拿大、美国 ③美国、美国 21、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国际贸易应发生在( )。 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②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工业国之间

③要素禀赋不同、需求格局相异的工业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 22、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 )。 ①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 ②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③各国国内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的差异 23、根据比较成本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物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也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②某些极有才能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上都有比较优势

③如果贸易可以使一国获利,那么它就不能使另一国也获利 24、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的国际贸易政策是( ) A、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 保护贸易政策 D、 超保护贸易政策 25、李斯特认为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最高期限为( )。 A、20年 B、30年 C、40年 D、50年

26、中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都花8个劳动日,印度分别为12个和10个劳动日,因此,根据比较利益原则( )

A、中国生产手表有比较利益 B、印度生产手表有比较利益 C、中国生产自行车也有比较利益 D、印度生产自行车没有比较利益 27、李斯特在-------------一书中较系统地阐述了其贸易保护理论。 A、《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D、《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28、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______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 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3、 多项选择题:

1、与要素禀赋理论相联系的几个理论是( ) A、H-O理论 B、H-O-S理论

C、要素比例变化理论 D、里昂惕夫之谜

E、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理论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理论有( ) A、技术差距学说和自然资源学说

B、要素密集转化学说和贸易壁垒限制学说 C、人力资本学说 D、需求偏好学说 E、跨国公司影响学说

3、比较优势论的假设前提是静态2×2×1模型下的( ) A. 生产要素在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流动 B. 充分就业

C. 物物交换的自由竞争贸易

D. 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费和保险

E. 劳动决定价值而劳动同质和贸易不影响收入分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②产业部门间的分工让位于产业内部的分工

③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主导地位

④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向以现代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发展 ⑤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向服务领域发展

5、下列属于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的观点的是( )。 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③国际分工应按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 ④国际分工应按相对的成本差异进行 ⑤国际贸易仅能使出口国获得利益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①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②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③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 ④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⑤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7、关于要素比例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由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的 ②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③认为每个国家应生产和输出用其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④认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各国的价格差异 ⑤以上皆正确

8、货币差额论的政策主张( ) A. 禁止货币外流 B. 实行奖出限入 C. 开采金银矿场 D. 保护弱小产业

9、英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120人年,生产1单位毛呢需要100人年;葡萄牙生产1单位酒需要80人年,生产1单位毛呢需要90人年,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 A. 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酒 B. 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毛呢 C. 英国不宜参加分工

D. 葡萄牙应该生产和出口酒 E. 葡萄牙应该生产和出口毛呢 10、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是( ) A. 托马斯·孟 B. 赫克歇尔 C. 俄林 D. 萨缪尔森 E. 里昂惕夫

11、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形成各国间的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 ) A. 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B. 各国规模经济的差异 C. 各国要素组合比例不同 D. 各国贸易政策不同

1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 ) A. 人力资本的差异 B. 贸易保护的原因

C. 没有考虑其他生产要素的因素 D. 要素禀赋的差异 E. 比较成本的差异

4、 判断题:

1、亚当·斯密是绝对优势论的代表人物。( ) 2、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 )

3、绝对优势论的中心问题是经济自由主义,即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

4、相互需求理论从国际商品交换的比率范围和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大小两个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补充。( )

5、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 6、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

7、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

8、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 9、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10、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11、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2、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3、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4、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5、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6、“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7、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8、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9、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的多国参与贸易的情况。

20、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21、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间的贸易条件均衡仅取决于两国的生产成本。

22、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3、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24、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原先较为稀缺的要素在分工后变得更为稀缺,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上升。

5、简答题:

1、试述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一国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

(2)若一国某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3)若一国某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国,即处于绝对劣势,则该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产品,而是从另一国进口这种产品。

(4)这样,各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从中获得利益。 2、试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3、比较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异同。 答:(1)相同之处:都以严格的假设为条件、以生产成本或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研究问题。 (2)不同之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绝对优势是比较优势的特例。

4、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及结论。 答: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四点结论:

第一,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国家之间商品(要素)价格的差别。 第二,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素比例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差异),使各国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

第三,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条件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第四,国际商品贸易可代替要素流动,可以解决要素国际间分配不均,导致商品、要素价格(包括工资)趋于均等化。

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会使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这就是H-O-S Theory 。 这是因为尽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国际贸易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 6、何为里昂惕夫之谜?

答: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中的所使用劳动力和资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美国出口的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之后,一些学者也对要素禀赋学说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确实在部分国家对外贸易中存在列昂惕夫之谜现象。

6、画图与计算题:

1、设中国与美国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如下表所示的四种情况: 单位成本 小麦(小时/公斤) 布(小时/米) 假设一 假设二 假设三 假设四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8 2 2 4 4 3 1 2 8 4 2 4 4 2 2 1

美国与中国在哪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利益? 美国与中国在哪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

美国与中国将会如何分工? 分工后两种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换比率一定在什么范围? 2、假设美国有20个劳动力,中国有100个劳动力,日本有10个劳动力。美国生产每吨大米需要6个劳动力,而生产每吨小麦需要4个劳动力;中国生产每吨大米需要10个劳动力,而生产每吨小麦需要8个劳动力;日本生产每吨大米需要8个劳动力,生产每吨小麦也需要8个劳动力。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美国、中国、日本)应该进口什么?出口什么?

3、以下是假设的各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假设劳动是唯一的投入):

国家投入产出 美国 中国 日本 泰国

大米 劳动投入 10 40 10 10

总产量 120 200 50 100

小麦 劳动投入 10 100 10

总产量 500 400 20 10

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最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如果日本和美国进行粮食贸易,美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用图说明)

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日本的劳动力增长了50%,对美日两国的粮食贸易模式会产生什么影响?两国的大米、小麦价格会产生什么变化?

4、假设中国有100个单位的资本,100个单位的劳动,墨西哥有50个单位的资本,40个单位的劳动。又假设两国只生产两种产品:钢铁、粮食。生产1吨钢铁要用个8个资本,2个劳动,而生产1吨粮食需用2个资本,1个劳动。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 Model),如果两国发生贸易,中国该向墨西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对墨西哥的资本拥有者和劳动者来说,谁会更支持与中国的这种贸易?

由于大量的外来投资,中国的资本在短期内增长了1倍。在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中国资本的增长对中国的粮食与钢铁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5、设有A、B、C三种产品,生产每100万美元的产品分别需投入以下生产要素: 要素 劳动 (日) 产品 A B C 100 50 500 资本 (万美元) 200 500 50 土地 (平方公里) 10 5 10 试分析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分别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进口和出口哪种产品的可能性最大? 6、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投入2单位劳动,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需投入4 位劳动,2单位资本。又知,在发生国际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动价格为10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2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试问: a.用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进行国际分工? b.用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分工?

7、给你关于缅甸与世界其余国家生产关系的下列信息: 国家 缅甸 世界其他国家 每蒲式耳稻米产出的投入 75 50 每码布产出的投入 100 50 如果满足李嘉图假设,试问:

1缅甸在生产稻米方面有绝对利益吗?在生产布方面有绝对利益吗? 2缅甸在生产稻米方面有比较利益吗?在生产布方面有比较利益吗? 3如果不允许进行国际贸易,在缅甸国内,稻米和布的交换比率是多少?

4如果开展自由贸易,国际“贸易条件”(稻米和布之间的国际比价)的限制是什么? 8、已知美国小麦和布生产行业的投入成本份额如下: 产出 投入 总劳动投入 总土地投入 总资本投入 1美元 小麦产出 0.60 0.15 0.25 1美元 布产出 0.59 0.06 0.35 总国民收入 0.60 0.10 0.30 假设贸易更为自由(例如,由于国际运输成本的减少)趋于提高小麦相对于布的价格,并且美国的反映是出口更多的小麦和进口更多的布。 如果各种要素在小麦和布生产行业间完全不可流动,谁将从更加自由的贸易中获益?谁又将受到损害?

如果各要素在行业间是完全可流动的,谁将从更加自由的贸易中受益?谁又将受到损害? 9、假设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并知一国在经济增长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向外凸的曲线,试在此基础上按下列假设情况画出经济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资本和劳动力存量均增加一倍;

劳动力存量增加一倍,资本存量不变; 资本存量增加一倍,劳动力存量不变。

10、在比利时,稿纸的需求曲线方程为:QD=350-(P/2),稿纸的供给曲线方程为:QS=-200+5P。

(a)若没有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

(b)如果比利时能以120的价格与世界其他国家自由进行贸易,其均衡产量是多少? (c)从无贸易变为自由贸易对比利时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对生产者剩余又有何影响比利时的国民福利净收益或净损失是多少?

11、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约进口30亿桶石油。如果不进口这些石油就会免去数十亿美元的对外支付,这也许对美国有利。毕竟,美国能够生产本国所需要的石油。如果美国突然间停止一切石油进口,就会造成很大的干扰。但如果通过有序的调整逐渐限制并最终停止石油进口,美国或许可以受益。如果给美国的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调整的幅度便可以是很大的,美国国内石油的需求方程为P=42-4QD,供给方程为P=0.6+6QS,其中,P是每桶的美元价格。

⑴ 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价格是每桶18美元,此时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多少?在一张图上画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标出相关的点,在图上指出美国进口的石油数量。

⑵ 如果美国停止一切石油进口(以足够长的时间,按照方程进行有序调整),美国将要生产多少石油?消费多少石油?无石油进口条件下美国石油价格是多少?请在图上说明。 ⑶ 如果美国禁止一切石油进口,哪个(些)集团获益?哪个(些)集团受损?请在图上说明你的答案。

12、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产业中,从长期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厂商没有经济利润。以下两个等式描述了价格与成本的这一长期情况,等式中的数字代表生产单位产品(小麦和布匹)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品的数量: P小麦=60w+40r P布匹=75w+25r

⑴ 如果小麦和布匹的初始价格为100,工资率w和地租率r各为多少?生产每一单位的小麦和布匹的地租成本各是多少? ⑵ 现在,布匹的价格上升至120,新的w和r值是多少(在对新的长期状况做出调整之后)? ⑶ 相对于各种商品的实际工资(劳动者收入对该商品购买力)会何种变化? ⑷ 将你对⑶的答案与Stolper—Samuelson定理相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