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 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浮萍、偷、采” 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体会小娃的天真与顽皮。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池上》。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主题,揭题导入
1.由生活中的夏天引到语文书中的“夏天”,关注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夏
天”,并大体描述三篇课文的内容,引发学习期待:本单元我们将围绕夏天这一主题,在《古诗二首》中欣赏古诗中描绘的夏日美景,在《荷叶圆圆》中体会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乐趣,在《要下雨了》中了解夏天要下雨时的气象变化,共同感受夏天的美好。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学“首”。
(1)结合字形演变图了解“首”字的本义并组词,知道“首”在这里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
(2)说一说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
4.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板书“池上”,齐读课题,了解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朗读,重点强调后鼻音“撑、艇、藏、踪、萍”。 4.借助图片,学习生字,理解“踪迹”和“浮萍”的意思。 (1)出示四个生字,引出两个词语。
(2)结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插图理解“踪迹”的意思,关注字的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拓展组词,用“ 是 留下的踪迹”练习说话。
(3)结合浮萍的图片理解意思,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5.把字词送进诗句中多种形式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6.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夏天到了,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
盛开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诗人白居易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正当他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迷人的景色时,一个小娃娃出现了!请同学们读读这两行诗。
(1)图文结合理解“小娃”“小艇”“白莲”的意思,从图片中找到相对应的人或事物。
(2)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撑”和“采”的意思。
撑:手里拿着竹竿抵住河底,让船行进。请学生做一做撑小艇的动作。 采: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理图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联系“江南可采莲”及生活实际(如:采花、采茶、采蘑菇)进一步来理解“采”的意思。结合插图知道,诗中的小娃采的是莲蓬,莲蓬里面的莲子是白色的。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偷”的意思。
小娃是怎样采白莲的呢?偷采,偷可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用“偷”?“偷”在这里是悄悄的意思,小娃娃去采白莲不想被别人发现,这可是他的小秘密哦! 生活中,你们悄悄地做过什么事吗?
(4)请学生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前两行诗:又到了适合采莲的季节,小娃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撑着小船来到池塘里采摘鲜嫩的莲子,他一边采,一边欣赏荷花美景,还看到水中的鱼儿正在嬉戏呢!采完之后,他兴高采烈地撑着小船回家。让我们想象画面,再来朗读前两行诗。
2.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娃娃悄悄地去采白莲,有没有被发现呢?从哪句话看出来?
(1)教师讲解“不解”的意思是不知道、不懂得。小娃正高兴地采白莲, 哪里会想到隐藏自己的踪迹呢?
(2)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浮萍暴露了他的行踪,还有一个人也看见了他的行踪,是谁呀?对,就是诗人白居易。此时,岸边的诗人白居易正在干什么呢?对,笑!他笑小娃娃太可爱了。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后两行诗:小娃不懂得去隐藏自己的踪迹,
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拨开,留下了一条清晰的水路。让我们把小娃天真可爱的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3.通过接读、对读、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
1.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1)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2)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你还能背吗? 2.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3.老师说画面,学生背古诗:在学习这首诗当中,你一定产生了丰富的画面,我来说画面,你们闭上眼睛来背诗句。
五、指导书写
1. 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2.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中间两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上小下大,爪字头的撇是平撇,“木”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 3.学生练写,教师强调书写时注意“三个一”并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班上展评,反馈问题并改进。 六、课后延伸
1.请学生欣赏古诗新唱版本的《池上》,可以跟着做做手势唱一唱。 2.回家后,给家人背诵这首古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学会做手势、唱古诗。
板书设计:
12 古诗二首
池上 首 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感受诗中蕴含的夏天的情趣。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小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池上》,谁愿意来背一下这首诗呢?
2.学生多形式展示背诵。(带动作背诵、唱古诗等)
3.引入新课:莲蓬的清香吸引了天真可爱的小娃,一个小池塘的美景也吸引了一位南宋的诗人杨万里,他写下一首名为《小池》的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朗读,重点强调后鼻音“声、晴、蜻、蜓”及前鼻音“阴”。 4.出示本首诗中的7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泉、流、爱、柔、荷、露、角。
5.出示词语,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泉眼、细流、爱惜、柔和、荷叶、露出、尖尖角。
6.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1)按结构分类:除了“流”是左右结构,其余几个字都是上下结构。 (2)加一加:泉、柔、荷、露。
(3)教师讲解字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泉:“泉”的甲骨文字形像泉水从泉眼中流出的样子。
爱:“爱”的古文字像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表示友爱、喜爱。
角:“角”的本义是动物的角,字形也是上小下大。结合图片理解荷叶的尖尖角。
流:“流”的本义是水流动,和水有关,是三点水。
(3)读一读课后第二题中的前三组词语,变换语境巩固生字。 7.把字词送进诗句中读一读,把古诗读正确。
8.读出诗的节奏:教师范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自由练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背诵积累 1.学习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 (1)学生读诗句。
(2)教师引导质疑:诗中的泉水会是怎样的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泉眼中流出的水特别细,没有声音”,并关注“惜”是“爱惜、舍不得”的意思,体会作者把泉眼当成人来写,泉眼很爱惜这股泉水,舍不得它多流一点儿。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反复朗读诗句。 2.学习诗句“树阴照水爱晴柔”。
(1)过渡语:一道细流从泉眼中流淌出来,流到了池塘里,在这安静的水面上,诗人会看到什么呢?
(2)学生读诗句并说一说。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爱”字,明白作者把树阴也当成人来写,“树阴映照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特别喜爱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4)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反复朗读诗句。 3.学习诗句“小荷采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过渡语:泉眼悄然无声,是舍不得它细细的水流,树阴映照水面,是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在这美丽的小池里,诗人又会看到什么呢?
(2)学生读诗句,回答:看到了“小荷”和“蜻蜓”。
(3)出示图片了解“小荷”的样子并读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刚长出来
的嫩嫩的荷叶就是“小荷”,它打着卷儿,没有展开,刚从水面上探出头来,就像露出尖尖的角。
(4)引出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并看图、读一读诗句:在一片小池当中,这小荷才刚刚它的嫩尖儿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就有一只可爱的小蜻蜓早早地飞来了,立在它的上头。
(5)请学生猜一猜:小蜻蜓飞到小荷上头来做什么呢?(飞累了休息一会儿、口渴了喝露珠解渴、和小荷交朋友聊天)
4.借助插图朗读整首诗。
5.引导学生表达感受:如果此时你和杨万里一样,也站在这小池边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呢?
6.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整首诗:小池有活水相通,池上有绿阴相护,泉眼爱惜细流,树阴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小荷出水和小池相伴,蜻蜓有情,又飞来和荷叶相伴。这些细小的景物相亲相依,和谐自然,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呀!
7.老师说画面,学生说对应的诗句。
8.通过看图、难度递增的接背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四、梳理总结,比较异同
1.过渡语:同学们,两首古诗都学完了,对比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汇报:都跟池塘有关,《池上》写了小娃在池塘里偷采白莲,《小池》写的是池塘里美丽的景色;都提到了同一种植物,只不过在《池上》里称为“莲”,在《小池》中称作“荷”;写的都是夏天,但却是夏天不同的时候,从插图中看出《池上》里的荷花都已经结出莲蓬来了,说明是盛夏,而《小池》里的小荷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是初夏。
3.教师总结:你们真是勤于思考的好孩子!无论是《小池》里的夏日美景,还是小娃偷采白莲,这两首诗表达的都是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4.推荐另外一首关于夏天的古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归类。
独体字:无 左中右结构:树 上下结构:爱、尖、角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无:两横上短下长,第二横位于横中线。
树:左中右结构,中间低,两边高,三个部件要紧靠。“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
爱:爪字头较小,秃宝盖扁而宽(张开手拥抱朋友),最后一笔捺长而舒展。 尖:第一笔是短竖,位于竖中线上,“大”要写得舒展。
角: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用”中间的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树”和“爱”。
4.学生练写,教师强调书写时注意“三个一”并巡视指导。 5.同桌互评,班上展评,反馈问题并改进。 六、课后延伸
1.请学生欣赏古诗手势舞《小池》,可以跟着做做手势唱一唱。
2.回家后,给家人背诵这首古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学会做手势、唱古诗,也可以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小池
树 爱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才 蜻蜓 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