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经典中国寓⾔故事500字
伯乐是我国古代最善于识别马的⼈,他擅长相马的名声家喻户晓。
有两个⼈慕名从很远的地⽅来到伯乐⾝边,拜伯乐为师,专门学习相马的本领。伯乐将⾃⼰识别马的诀窍讲给他们听,同时⼜带他们四处实践,观察、识别各种各样的马。
这⼀天,伯乐带着这两个⼈⼀起到赵简⼦的马厩⾥去看马,要他们说出其中爱踢⼈的马来。其中⼀个⼈仔细观察了⼀会⼉,指着⼀匹马说:
“这就是⼀匹爱踢⼈的马。”
另⼀个⼈则⽤⼿去摸马的*。他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不仅没有踢⼈,甚⾄连⼀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那个⼈见马很驯服,觉得很难为情,他以为⾃⼰看错了。摸马的⼈见他对⾃⼰正确的看法产⽣了动摇,便对他解释
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匹踢⼈的马。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这马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马失过前蹄。⽽马在踢⼈的时候,通常要举起后腿,这时,马全⾝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体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它也就难以踢⼈了。你善于识别踢⼈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马⾝上的伤痛。”
这篇寓⾔告诉我们,⽆论是相马、看⼈,还是判断其他事物,都要全⾯地了解情况,注意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篇⼆】经典中国寓⾔故事500字
齐国的相国晏⼦有⼀次外出时,乘坐的马车正好经过马车夫的家门。马车夫的妻⼦得到了这⼀信息后,便在家中打开⼀条门缝,向外观望。她本来只是为了⽬睹⼀下当朝相国的风采,却不想同时看到了⾃⼰的丈夫在替相国驾车路过家门时,竟是那样神⽓活现地坐在车前的⼤伞盖下,洋洋得意地挥舞⼿中的鞭⼦,⽬⽆⾏⼈,昂然前进,好像替相国驾车,⾃⼰也成了相国似的。
晚上,马车夫回到家中,⽩天那种⾃我陶醉的情绪还没有消失呢,妻⼦就闹着要与他离婚。这真是⼀个晴天霹雳,⼀下⼦将马车夫打⼊了五⾥雾中,半天摸不着头脑。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追问妻⼦闹离婚的缘由,妻⼦余怒未消地说:“晏⼦是齐国的当朝相国,学问名望在各国诸侯⼤⾂中间有⼝皆碑,如雷贯⽿。可是,今天我看他坐在车上,仪表端庄,态度谦和,思想深沉,令⼈起敬。⽽你只不过是给他驾车的⼀个马车夫⽽已,却在车上趾⾼⽓扬,不可⼀世,⾃以为多么了不起,在赶车时竟不把路⼈百姓放在眼中。像你这样胸⽆⼤志的⼈,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呢?所以,我要与你离婚!”
妻⼦的⼀番数落,使马车夫发现了⾃⼰的浅薄和⽆知,顿感羞愧万分,⽆地⾃容。他从此以后,彻底改变了⾃⼰的⽣活态度,不仅勤奋好学,⽽且谦虚谨慎,终于⽤实际⾏动赢得了妻⼦的谅解。
马车夫的变化引起了晏⼦的注意,他好奇地探询其中的奥秘。马车夫坦诚地将妻⼦的批评和⾃⼰的决⼼和盘托出,令晏⼦⼗分感动。他不仅欣赏马车夫的妻⼦志存⾼远、超凡脱俗的境界,⽽且赞佩马车夫知错即改、从善如流的精神。后来,晏⼦果然在齐国国君的⾯前,推荐这位马车夫做了⼤夫。
马车夫的故事说明:只有⽆知⽆志之⼈才会盲⽬骄傲,⽽勇于正视⾃⾝的缺点并能认真加以改正的⼈,⼀定会有出息。
【篇三】经典中国寓⾔故事500字
森林⾥有⼀只黄⿏狼,⼀直在为⾃⼰的⽬光短浅⽽感到⼗分苦恼。
他整天唉声叹⽓:“唉,⿏⽬⼨光,可见我的眼光是多么的短浅!唉,我要是有⼀双千⾥眼,那该有多好呀!”他的话被我——森林之神听到了。我觉得⾃⼰的⾂民有难,作为森林之神的我,应该给予帮助,于是我就施展法术,让黄⿏狼拥有了千⾥眼。
“哇!太好了!我有千⾥眼了!”黄⿏狼兴⾼采烈地喊道。
看到黄⿏狼这么开⼼,我的⼼⾥也美滋滋的。于是,我⼜去实现其他⼩动物的愿望了。
“哇!好⼤的⼀块肥⾁!”黄⿏狼看见远处有⼀块肥⾁,正往下滴着油呢!“我马上去吃了它!”他飞速奔向那块肥⾁,由于他的眼
睛只盯着那块肥⾁,快碰到那块肥⾁的时候,⼀不⼩⼼就掉进了猎⼈设的陷阱⾥。
“坏了!”黄⿏狼⼤叫,然后拼命往上爬,可是叫声把猎⼈给引来了,最后,黄⿏狼⼀命呜呼了。原来,那块肥⾁是猎⼈放的诱饵。⽽这⼀切被⼀只花栗⿏看见了,她马上回来报告了我。
听了这消息,我⼗分抱歉地说:“唉,都怪我,要不是我给了黄⿏狼千⾥眼,黄⿏狼也就不会死了……” 花栗⿏安慰着我:“这件事不能怪您,要不是黄⿏狼太贪⼼,他也不会死的!你瞧!这都是贪⼼惹的祸啊!【篇四】经典中国寓⾔故事500字
有⼀个⼈⼗分擅长捕鸟,他编织了捕鸟的罗,那罗上结满了密密匝匝的眼,捕鸟⼈拿了这张去捕鸟,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鸟雀。
这⼀天,捕鸟⼈⼜守候在树林⾥,他张开了他那张捕鸟罗,⼜在下撒些⾷物。不⼀会⼉,有⼀群鸟雀飞下来了,果然,有不少的鸟雀撞到了上,成了捕鸟⼈的囊中之物。
有个⼈⼀直在⼀旁看捕鸟⼈捕鸟,他觉得⼗分有趣。可是,他却发现了⼀个“秘诀”,那就是:⼀只鸟头只钻进⼀个眼就被捉住了。于是他想道:既然住⼀只鸟只需⼀个眼就够,那⼲嘛还要去编结那么多的眼呢?成百上千个眼,难道⼀次能那么多鸟吗?那个捕鸟⼈也真是不嫌⿇烦,实在太笨了。现在看我的吧。
于是他回到家⾥,将捕鸟的罗来了⼀次“⾰新”。他将⿇绳⼀根根结成单独的⼩圆圈,然后把这些⼩圆圈分别系在⼀根长⽵竿上,准备也到树林中去捕鸟。
他把长竿靠在树桠上,守候着鸟雀撞在那⼀个个的圆圈⾥,可是⼀批批的鸟飞下来,⼜都飞⾛了,他在树林⾥守候了⼀天,连⼀根鸟⽻⽑都没得到。
他沮丧地扛着长⽵竿回家。路上别⼈见了都觉奇怪,问他:“你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 他回答说:“捕鸟⽤的。”
别⼈笑着说:“新鲜!还没见过这种捕鸟的东西呢。”
他说:“这是我改进后的独⽬。⼀只鸟只需钻⼀个眼,我做的这个不是⽐⼀张连结许多眼的`⼤罗省事多了吗?” 别⼈问他:“那你捕的鸟呢?” 他惭愧地低头不语。
这个愚蠢的⼈只会⽚⾯、孤⽴地看问题,因此只看到了⼀只鸟钻⼀个眼的表⾯现象,却不懂所有眼在⼀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鸟的本质规律。
【篇五】经典中国寓⾔故事500字
宋国有⼀个狙(ju)公,⼗分喜爱猕猴。为了观赏这种似⼈⾮⼈、富有灵性的动物,他专门喂养了⼀群猕猴。狙公与猕猴相处久了,⼈猴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了⼀种⼼领神会的交流。不仅狙公可以从猕猴的⼀举⼀动和喜怒哀乐中看出这种动物的欲望,⽽且猕猴也能从狙公的表情、话⾳和⾏为举⽌中领会⼈的意图。
因为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量的⽠、菜和粮⾷,所以他必须节制家⼈的消费,把俭省下来的⾷物拿去给猕猴吃。然⽽⼀个普通的家庭哪有财⼒物⼒满⾜⼀群猕猴对⾷物的长期需要呢?有⼀天,狙公发觉家⾥的存粮难以维持到新粮⼊库的时候,因此意识到限制猕猴⾷量的必要性。
猕猴这种动物不像猪、⽺、鸡、⽝,吃不饱时仅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由觅⾷。对于猕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让它们安分守⼰是办不到的。它们会像⼀群顽⽪的孩⼦,经常给⼈闹⼀些恶作剧。既然没有条件让猕猴吃饱,⼜不能让它们肆意捣乱,狙公只好想主意去安抚它们。狙公家所在的村⼦旁边,有⼀棵⾼⼤的栎(li)树。每年夏天,栎树枝杈上长出的密密⿇⿇的长圆形树叶,早已把树冠装点得像⼀顶华盖。这棵树下成了⼈们休息、纳凉的好地⽅。⼀到秋天,栎树上结满了⼀种猕猴爱吃的球形坚果橡⼦。在⼝粮不⾜的情况下,⽤橡⼦去给猕猴解馋充饥是个好办法。于是狙公对猕猴说:“今后你们每天饭后,另外再吃⼀些橡⼦。你们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这样够不够?”猕猴只弄懂了狙公前⾯说的`⼀个“三”。⼀个个⽴起⾝⼦,对着狙公叫喊发怒。它们嫌狙公给的橡⼦太少。狙公见猕猴不肯驯服,就换了⼀种⽅式说道:“既然你们嫌我给的橡⼦太少,那就改成每天早上给四粒,晚上给三粒,这样总够了吧?”猕猴把狙公前⾯说的⼀个“四”当成全天多得了橡⼦,所以马上安静下来,眨着眼睛,挠着腮帮,露出⾼兴的神态。
⼀群辨不清“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孰多孰少的愚蠢的猕猴,恰似那些没有头脑、只会盲⽬计较的⼈的⼀⾯镜⼦。不过,在另⼀⽅⾯,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的客观世界⾯前,看问题必须摒除实同形异的假象的诱惑。此外,在⼈际关系中,⼀
定要讲原则、重信义,不做那种朝亲“三”,暮近“四”的见异思迁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