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批评强迫式的灌注教学方法。“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质疑,就无问题可言。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质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
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四、运用“发现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方式在理论上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发现学习方式。尽管发现学习的效率比接受学习的效率低,但是发现学习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鉴于初中学生的身心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并用命题形式去表述结论。运用“发现学习”的数学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观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同时抓好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通过分析和理解去把握问题的各个方面及问题实质,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前提。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通过联想、想象、猜想、推理等拓宽思路。在问题面前人们往往只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看问题,这种思维定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这就使得在刚开始思考问题时便封锁了其他思路,所得结果也自然落入俗套而无创造性。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就必须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教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从多角度看问题。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结果。另外,要教给学生一些变向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即教会学生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学会了多向思维,就可以从多角度、多方向、多方面上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所谓辐合思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里涉及到分析、比较、综合、选择的能力。但是在特殊的场合或条件下,直觉选择的能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直觉选择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直觉选择能力又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
维,首先要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知识经验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基础和必要前提,直觉能力和灵感来源于人的直觉经验,归根到底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要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就必须让他们平时养成多思善想的好习惯。一方面要教学生多思,另一方面要教学生善于想问题。善想,就要注意思维的技巧和灵活性,这需要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训练。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孔子有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是直觉的顿悟。教师要诱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首先应给学生积极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并巧妙地捕捉和把握直觉和灵感产生的重要条件,二者是互补的,在培养工作中给予重视。
六、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要优化教学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因素。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
(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加强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加强时间环节训练,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所取的重要作用。同时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确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还应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七、构建数形结合的思想,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并大胆猜想 数学中的想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适时抓住数形结合这一途径,训练学生从形的角度看数式,或从代数角度看几何问题,从函数角度看方程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英国数学家利特尔在谈创造活动准备阶段时指出:“准备工作基本上是自觉的,无论如何是由意识支配的,必须把核心问题从所有偶然想象中清楚地剥离出来……”这里偶然想象是观察实验的结果,从中剥离出来的核心问题是一种创造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安排可供学生观察实验,猜想命题、找规律的学习,逐步形成学生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学生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发展。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坚持,日积月累必有成效。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动手解题、动手编题,即使是成题也要尽可能找出更好的解法,师生都要做到在不疑处生疑,时刻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力才会得到发展与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