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摘 要】对大学生开展思维教育,使他们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塑造完善人格、追求幸福人生。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系统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法,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人类的一切智力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之上的,而思维活动,又被思维方式所规范。大学生在年龄上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期,他们的想像力开始具有创造性,抽象思维能力也已具有飞跃的可能性,这个时期是大学生思维方式塑造成型的关键阶段。但是,从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来看,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等都处于不成熟、不完善发展状态中,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来促使其不断完善和逐步成熟。因此,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引导,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思维方式作为主体把握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思维活动的复杂系统。实事求是,积极进取,思维敏捷,判断准确,推理周密,论证严谨,决策果断,这是现代化思维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日趋成熟,但他们思索社会与人生问题的逻辑结构与思维方式的某些方面还不成熟,呈现出若干负面表征。
1.1 思维方式陈规化,缺乏创新能力
在传统而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唯书、唯上、唯师的倾向严重。大学生深受所学知识的影响,绝对相信和完全接受所学知识,不提问题或提不出问题,问题意识极其淡薄。且在以往的标准化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题一解”的思维方式,缺乏“一题多解”的灵活思维训练,导致大学生思维方式陈规划,缺乏创新能力。
1.2 依赖性过强,思维方式缺乏独立性
现在部分大学生什么问题都依靠老师讲授。老师讲对了他们就对了,老师讲错了也提不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只是跟在老师后面跑。有的学生形象地说自己“上课时是个录音机,考试时充当放映机。”“当同学之间争论问题时,只要有人说‘这是书上讲的’似乎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究竟书上对在哪里,错在那里,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他们都不深究”。于是学得的知识“模式化”、“公式化”,因无深刻理解而不能灵活运用。
1.3 思维节奏较慢,跟不上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虽然也注意加快思维节奏,但仍存在着思维节奏较慢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反应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讲授速度,上课时不善于思维,只是机械地跟随。在交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时候有拖延现象,且认为学校对学生抓得太紧,管得过严。有的学生反映“我的思维活动赶不上老师讲授的进度,理解根本谈不到,每次上课都是忙忙碌碌记笔记,根本来不及思考”。
2 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成长和发展正给社会造成愈来愈重要的影响。而大学阶段又是自我心理的转型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而对于刚脱离父母管束、步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的大学生来说,有太多的因素影响着他们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2.1 应试教育和标准化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大学前的教育多采取单一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塞入固定的标准化模式之中,使学生的个人天赋和创造潜力被扼杀。面对经过标准化教育模式扼杀的大学生,其思维方式必然出现陈规划,缺乏创新能力等缺陷。
2.2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下降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大学生过度关注人机对话,因而淡化了直接的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下降,缺乏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消退,经常独来独往,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漠视教师的权威,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归属感。而且大学生是虚拟实践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信息崇拜、信息依赖、网络成瘾等新的问题。
2.3 大学生本人拘泥于书本知识,进而出现视野狭窄、思想方法片面、思路单调等不良思维方式
现在部分大学生习惯于从书本知识或相当有限的生活圈子中寻找根据,思维方式脱离社会和历史实际,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大学生对一些经过历史反复锤炼和验证的正确结论,由于缺乏切肤之感,不愿意直接拿过来作演绎思考的大前提,而更多愿意采用一种举例说明的方法,使思维方式呈现单调性特征。
2.4 正确比较思维的缺乏,导致大学生个人定位不准确
部分大学生喜欢纵向思维比较,进而产生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的副作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善于横向思维比较,这种比较方式虽然能跳出小圈子,在同他人、他国的比较中认识和衡量自己,开阔眼界,看到差距,但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
丧失信心。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克服各自的片面性,才能使思维达到更高的水平。
3 高校大学生健全思维方式培养路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国家永立世界强林的最可靠保证。高校是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要场所。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思维。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大学生解放思想的内在推动力,是大学生思维准确性与创造性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灌输多,启发少,大学生思维品质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较差。为此,引导大学生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而推动整个民族思维方法的转变、创新以及能力的增强,这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3.1 高校要从机构设置、资金筹集、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思维发展规律、人的心理和生理规律,激发大学生的思维动机和兴趣,训练大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心理,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3.2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作为着力点,积极进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加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思维方式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又要注重实践环节,在实践的设计上,使思维方式的培养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贴近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以确保思维方式培养的针对性,增强思维方式培养的实际效果。
3.3 大学生本人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扩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知识作为资本,已成为生产要素的最重要部分,且更新换代甚快。知识是产生新的思维方式的土壤,没有一定的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知识,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反映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规律;才能延伸思维领域,扩大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肩负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吸收优秀成果,克服消极影响,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的繁重任务,要和学生一起,在教学实践中,知难而上,为建设祖国创造光辉业绩。
【参考文献】
[1]赵迎欢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2]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
[3]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
[4]陈晓惠.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解决四卡问题的逻辑训练效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