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底下一定范围内不符合建筑物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软土挖去,换填质地坚硬、强度较高的材料,经夯压密实处理,达到符合要求的人工地基。
关键词:地基处理、换土垫层、人工地基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吹填土,及暗塘、暗浜、暗沟、局部松软透镜体、废井、废坑、墓穴、人防工程、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和低洼区的填筑。1 一般规定
(1)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当在建筑物范围内上层软弱土较薄时,则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对于处理范围内存在的松填土、暗沟、暗塘、废坑、废井、墓穴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保持建筑物地基整体变形均匀是换土垫层法处理地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采用换土垫层法全部置换厚度不大的软弱土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深厚的软弱土层,不应采用局部换土垫层法处理地基。对于不同特点的工程,还应分别考虑换填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压力扩散能力、密度、渗透性、耐久性、对环境的影响、价格、来源与消耗等。当换土量大时,尤其应首先考虑当地材料的性能及适用条件,此外还应考虑所能获得施工机械的使用条件等综合因素。
(3)当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根据建筑物体形、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量级、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周围环境,并结合施工机械设备与当地材料的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进行换填设计,选择适宜的换填材料和相应的施
工方法,保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 设计2.1 设计要求
垫层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首先垫层能换除基础下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软弱土层,代之以能满足承力要求的垫层;其次荷载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使下卧层顶面受到的压力满足小于或等于下卧层承载力的条件;再者基础持力层被低压缩性的垫层代换,能减少基础的沉降量。浅层软土厚度不大的工程,应置换掉全部软土。2.2 垫层的厚度
对需换填的软弱土层,首先根据垫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基底压力,再根椐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和垫层下卧层的承载力,设垫层的厚度。垫层的厚度一般宜控制在3m 以内(灰土1~4m)较为经济合理,太厚(>3m)施工较困难,太薄(<0.5m)则换填垫层的作用不显著。各种材料的垫层都可以近似地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计算垫层的厚度。2.3 附加压力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可以根据双层地基理论进行计算,但这种方法仅限于条形基础均布荷载的计算条件,最常用的是扩散角法。压力扩散角应随垫层材料及下卧土层的力学特性差异而定,可按双层地基条件来考虑。 条形基础:Pz=b(Pk-Pc)b+2Ztgθ(1)
矩形基础:Pz= bl(Pk-Pc)(b+2Ztgθ)(l+2Ztgθ) (2)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宽度,m;
l---矩形基础底面长度,m;Pk---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kPa;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o),宜通过试验确定。Pz+Pcz≤faz (3)
式中:P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
faz---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2.4 垫层的宽度
换填垫层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式(4)计算或据当地经验确定。垫层顶面宽度可以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的当地经验放坡确定。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应≥300mm。b'≥b+2Ztgθ (4)
式中:b'---垫层底面宽度,m;
θ---压力扩散角,当Z/b<0.25时,仍按Z/b=0.25取值。2.5 垫层的变形
软粘土分布地区,采用换填垫层进行局部处理后,往往由于软弱下卧层的变形,建筑物地基仍将产生过大的沉降量及差异沉降量。粗粒换填材料的垫层,在施工期间垫层自身的压缩变形已基本完成,且沉降量很小。因而对于碎石、卵石、砂夹石、砂垫层在地基变形计算中,可以忽略垫层自身部分的变形值;对于细粒材料,尤其是厚度较大的换填垫层,则应计入垫层自身的变形。2.6 垫层的压实标准
换土垫层处理的地基承载力宜通过现场原位试验或按地区经验确定,垫层的模量应根据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
砂石垫层的干重度γd为17.0~22.3kN/m3,其中中砂γd≥17.0kN/m3,粗砂γd为17.0~18.0kN/m3。3:7 γd≥15.0~17.0kN/m3。3 施工3.1 施工原则
(1)对地基持力层中存在的软硬不均点,要根据对持力层的稳定性及建筑物安全的影响确定处理方法。对不均点范围小,埋藏很深,四周土层稳定,地基压缩没有影响时,对该不均点可不作处理。否则,应予挖除,并根据与周围土质及密实度均匀一致的原则,分层回填,夯压密实,以防地基持力层的不均匀变形对上部建筑物造成破坏。
(2)对垫层底部的下卧层中存在软硬不均点,要根据对垫层稳定及建筑物安全的影响确定处理方法。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不高的一般性建筑,当下卧层中不均点范围小,埋藏很深,处于地基压缩范围以外,且四周土层稳定时,对该不均点可不作处理。否则,应予挖除,并根据与周围土质及密实度均匀一致的原则,分层回填,并夯压密实,以防止下卧层的不均匀变形对垫层及上部建筑物产生危害。3)当垫层下卧层为软弱土层时,因其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一旦被扰动强度大量降低,变形大量增加,将影响垫层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通常的做法,是在开挖基坑时预留厚约200mm厚的保护层,待做好铺填垫层的准备后,对保护层挖一段随即用换填材料铺填一段,直到完成全部垫层,以保护下卧层的结构不被破坏。在软弱下卧层顶面设置厚150~300mm的砂层防止粗粒换填材料挤入下卧层时破坏其结构。
(4)在同一栋建筑物下,应尽量保持垫层厚度相同;对于厚度不同的垫层,应防止
灰土γd≥14.8~16.5kN/m3,2:8灰土
垫层厚度突变;在垫层较深部位施工时,应注意控制该部位的压实系数,以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处理厚度不同所引起的差异变形。3.2 砂石垫层施工要点
(1)开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软弱土层的表面,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回填,不应暴露过久或浸水,并防止踏践坑底。砂石垫层底面应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塔接,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在基坑内分层铺设砂石,然后逐层夯压密实。下层的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的施工。
(2)人工级配的砂石垫层,应将砂石拌和均匀后,再行铺填夯压密实。碎石垫层材料一般为5~40mm的自然级配碎石,含泥量≤5%。对于碎石及卵石应充分浇水湿透后夯压;对有排水要求的砂石垫层宜控制含泥量≤3%。3.3 灰土垫层施工要点
(1)在施工现场,常用基坑(槽)中挖出的粉质粘土拌制灰土。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及有机物含量>8%的土料都不得使用。灰土所用的消石灰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贮存期不超过3个
月,石灰应消解3~4d,并要筛除石灰块后使用。
(2)灰土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基坑(槽)进行初步检验,如发现坑(槽)内有局部软弱土层或孔穴,应挖出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充填夯压密实。
(3)施工时,应将灰土拌均匀,控制含水率,如土料水份过多或不足时,应凉干或洒水润湿,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其方法为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这时灰土基本上接近最优含水率。分层虚铺厚度必须按所使用夯压机具来确定,每层灰土的夯压遍数应据设计要求的干重度在现场试验确定。为了保证土施工控制的含水率不致变化,拌合均匀后的灰土应在当天使用。灰土夯压密实后,在短时间内水稳性及硬化性均较差,易受水浸而膨胀疏松,影响灰土的夯压
质量。
(4)灰土筑完后,应及时修建基础和回填基坑或作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刚筑完或尚未夯压密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压密实,受水浸泡的灰土,应在凉干后再夯压密实。3.4 素土垫层施工要点
(1)素土垫层是先挖去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的软弱土,然后回填素土分层夯压密实而成。常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和杂填土地基。
(2)当素土垫层厚度<2m时,基础外缘至垫层边沿不小于厚度的1/3,且≥300mm;当素土垫层厚度>2m时,可适当加宽。整片素土垫层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应≥1.5m。4 质量检验
(1)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对于粉质粘土、灰土可用环刀法、贯入仪、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对于砂石可用重型动力触探。砂垫层使用的环刀容积不应<200cm3,径高比1:1,以减少其偶然误差。在粗粒土垫层中可设置纯砂检验点,按环刀取样法检验,或用灌水法、灌砂法进行检验。
(2)检验时必须先通过现场试验,在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的垫层试验区内,利用动探、贯入试验测得的贯入深度或击数,作为控制施工压实系数的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检验。
(3)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土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m2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基础不少于1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层检验点的间距应<4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