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 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 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 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 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 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 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 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
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 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 小说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 小说中“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当地人“生活富足”“精神追求严重缺失”表述不当;C项“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无中生有;E项应去掉“倒叙”。)
(2)①执着,有韧劲。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 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②节俭、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③善良、宽容。坏了他事的 “男人”说他对字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④自尊心强。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 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⑤自立,敢担当。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 可)
(3)①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心理。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 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 的希望和失望。②对比鲜明,发人深思。“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 应,引发读者思考。③具有讽刺意味。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 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可)
(4)示例一:我认为很巧妙。理由: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老师在不 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 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或: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的情节设置 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 少年拒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③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 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好。理由:①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少年街头卖字典和 路上相助的时候,“老师”既没有询问他为何卖字典,也无意买他的字典,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人,但他后来坚持要买《康熙字 典》时却对少年十分理解、小心呵护,似乎又是一个热情细心的人,人物性格发展缺乏必然的逻辑,让人觉得虚假。②这样的情节设计不太合理。“老师”主观臆 断,冤枉少年,坏了他的好事,但在少年出手相助之后却没有询问卖字典的情况,一直等到发现少年是自己的学生后才询问字典卖掉了没有并坚持购买,这有点不合 情理。③削弱了小说的主题。“老师”原本可以在被少年帮助时询问卖字典的情况,热心买下字典,但他直到少年入学之后才买下《康熙字典》,有为了避免师生相 处尴尬而买字典的嫌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暗淡、窄化。(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灵 芝 杨文丰
①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
②灵芝,本来只是真菌类生物,怪胎或肾形模样,菌柄,不像蘑菇那般基本撑在中部,多含角质,质地怪异,异常坚硬,经久不腐,弥漫陈腐气息。成品灵芝更是呈黑赭色,让人想起暮冬缺乏阳光的阴郁之日。
③灵芝自然没有蕉叶那般的绿,无婴孩脸蛋或蛋青似的嫩,无你想象的总带紫气、仙雾、祥云及仙乐。灵芝的叶片无法大幅度伸张发展,即便有日光,也不会发生光合作用,因为灵芝不含叶绿素。④然而,如此的灵芝,却被渲染成集千年天地日月精华的“不死仙草”。“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
山” (《神农本草经》)。《淮南子》则说“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你可能以为灵芝脚下应该是五色土,土色纯净,祥云缭绕,灵光四射。甘泉流在灵芝左右,喜鹊来去灵芝前后……至少是生活在童话里。
⑤想一想,在中国,又有哪一种生物能像灵芝这样长期笼罩如此神秘、灵异的光环呢?有哪一种生物会似灵芝一般被视为令人起死回生,乃长生不老的“仙药”呢?有哪一种生物,会被抬至如此之高的地位呢?当然,在古埃及、古希腊,蘑菇是被崇拜成“神物”,而在中国,灵芝却不仅已是“瑞草”,还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仙的象征!
⑥凡事总是物极必反的吧,只要探究,你就会发现:灵芝,其实早已与疾病、与怪异相连——宿命的连接。
⑦我们大抵还记得《白蛇传》里白娘子为救许仙上峨眉盗灵芝。现代医学倒是证明,灵芝确实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整体上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人体新陈代谢,促使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对神经衰弱等,也有协同治疗作用,还可以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艾滋病等——然而,纵然如此,也断然不可能令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
⑧何况自上世纪以来,被人工引种驯化过的灵芝,体内已被嵌入人工污染和环境污染。灵芝之“灵”,与灵魂、与灵柩、与死亡,我以为,早已明里暗里有剥不开的干系。
⑨灵芝被奉上神坛,可说与皇权有关。汉武帝居位时,宫廷年久失修,栋梁腐朽,灵芝滋生焉,臣子怕皇上怪罪便诡称是吾皇无量功德感动天地,灵芝降生宫廷,乃国泰民安之瑞兆。从此,乡野朝贡灵芝,便几成“潜规则”。
⑩显然,非无风起浪,亦非无中生有,灵芝除了已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还戴一顶神幻的光环。 ○11尘世之所以出现“灵芝现象”,在于灵芝得天独厚就关涉了终极问题——人之生死,还在于这人生太需要寄托太需要信仰却又太害怕死亡了,何况,这人的黑眼睛,还并不太难飞入一羽羽黑“寒鸦”。既然如此,又会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被创造出来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芝,是真菌类生物,因为不含有叶绿素,所以不会发生光合作用。
B. 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常会崇拜某种生物,比如古代欧洲就把“蘑菇”视为神物。 C. 灵芝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也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但也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
D. 人害怕死亡又时常遭遇灾难需要寄托和信仰,灵芝正好关涉了人之生死问题,因此被渲染成“瑞草”。
8.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不仅介绍了灵芝的类别、形状、质地、颜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也分析了“灵芝”成为“瑞草”的原因。
B. 第③段通过与蕉叶、婴孩脸蛋、蛋清的比较说明灵芝长相普通,没有想象中的仙气。
C. 文章举白娘子盗灵芝救许仙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灵芝早已和疾病怪异相连,古人早已认清了灵芝的各种医疗保健作用。
D. 文章以说明为主,配合描写和议论,介绍了有关灵芝的知识和事理,语言既富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9. 文章开头说“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灵芝为什么会被供上神坛?结合全文概括。
参考答案:
7. B 8. C
9. ①灵芝具有多重功效,被视为可以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仙药。②与神话传说有关,被看作瑞草,是美好、吉祥、得道成仙的象征。③与皇权有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比如古代欧洲就把‘蘑菇’视为神物”分析有误。原文说的是古代希腊和埃及,不能等同于古代欧洲。故选B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古人早已认清了灵芝的各种医疗保健作用”,选项中的前半句并不能说明后半句。材料中举白娘子盗灵芝救许仙的例子是为了表明,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灵芝确实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整体上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人体新陈代谢……”等功能。故选C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灵芝会被供上神坛的原因。第五节中“有哪一种生物会似灵芝一般被视为令人起死回生”,可概括出,灵芝具有多重功效,被视为可以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仙药。第五节中“而在中国,灵芝却不仅已是“瑞草”,还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仙的象征”,可以概括出,灵芝还与神话传说有关,被看作瑞草,是美好、吉祥、得道成仙的象征。第九节中,“灵芝被奉上神坛,可说与皇权有关。”“灵芝降生宫廷,乃国泰民安之瑞兆”,能理解出,
灵芝与皇权有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
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B.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C.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D.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E.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参考答案:
7. C 8. BC
9.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②缺乏工匠精神,在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 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中“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说法绝对,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原文“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D项,“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说法偷换概念,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是“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圆珠笔”;E项,“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 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说法混淆条件,且绝对化,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原文是“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故选B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第二问:谈一谈发展对策。第二问问的发展对策是针对第一问概括出的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是在第一问解答的基础上完成。明确题目要求后,回归文本,确定答题区域,本题题干已经明确指出答题区域是“三则材料”,所以仔细阅读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中筛选出与第一问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最后根据第一问答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即可。本题,材料一第一段“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说明我国制造业上技术上有差距,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材料二的第二段“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暗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技术”“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制造业都比较浮躁”。材料三第二段“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第三段“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也提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深层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结合筛选出的这几句整理即可。对于对策的解答,要结合前面的问题,前面提到没有人才,那就重视培养人才;理念不正确,那就树立正确理念,转变生产经营理念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 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 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 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
没能得到文宗皇帝认可。
B. 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 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 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参考答案:
10. B 11. B 12. C
13. (1)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
(2)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寿,时间久了,佛像磨损,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传。句中,“以祈年”是“刻玉像”的目的,应连接在前句的后面。据此分析可排除AD两项。 “敕吏治护”是一个整体,意思是命令属吏修治维护。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解说错误,“万乘”这里指帝王。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
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帝为减三之二”意思是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减少三分之二的预算。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1)异,感到惊异;国器,国家栋梁;使,假如。(2)被,遍布;由是,因此。 【点睛】参考译文:
张仲方,天生才智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贞元年间,仲方考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上表推荐仲方担任御史。仲方几次晋升后,做到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责免官,仲方因为是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民田,仲方多次上疏请求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仲方被召回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理朝政,推荐仲方为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船只,预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进谏。皇帝因此减少三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驾临华清宫。仲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仪仗和侍卫,如果少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慰劳了他。郭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仲方出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晋升到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仲方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仲方又被授予常侍之职。李训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臣混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仲方说:“有诏书,任命张仲方为京兆尹。”然后殿门打开了,宣布群臣上朝。当时遭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乱政务,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让薛元赏取代仲方的职位,仲方出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仲方,不重用他。郑覃于是把准备任命仲方为丞、郎的奏书上报皇帝。文宗说:“侍郎,是朝廷重要的官职。仲方做刺史时没有政绩,不能授予这一官职。”只是封他为曲江县伯。仲方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成。仲方刚正有气节,死后,人们多为他感到伤心。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寿,时间久了,佛像磨损,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传。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三万,米面十五斛。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B.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C.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D.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的年纪。 B. 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C. 践祚,“践,履也”,祚,指“福祚”,代指皇位,故“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 D. 工部,官署名,长官为工部侍郎,副长官为郎中,此外还设有员外郎等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
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 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 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 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参考答案:
10. B 11. D 12. C
13. (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归顺庄宗,鱼崇谅讨回陕州。 (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逾年”作“诚破”的状语,不要断开;“自岐”作“迎”的状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长官为工部侍郎”错误,应为“工部尚书”。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积极举荐贤能之人有误,由原文可知,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鱼崇谅只是依照命令,召集考试,考定这些进策人的升降,而不是举荐他们。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不便:不方便;归款:归顺;焚于朝堂:状语后置句,在朝堂焚毁;令:任命。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土,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二十六年,诏纯曰禘①祫②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③,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
注:①禘(dì):祭祀鼻祖。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②祫(xiá):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③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B.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C.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D.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 B. “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
D. “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
父山祭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纯三朝为官。张纯是京兆杜陵人,在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篡位时,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B. 张纯熟悉旧例典制。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咨询张纯。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
C. 张纯主张无为而治,重视民生。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对旧法无所变更,并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使百姓得到好处。
D. 张纯深得皇帝信任。张纯认为禘祭应在四月,可以体现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应在冬十月,有利于合聚饮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
(2)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
参考答案:
10. B 11. C 12. C
13. (1)皇帝十分器重张纯,任命他兼任虎贲中郎将,(张纯)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就要接见几次(或:多次)。
(2)百姓刚刚除掉兵器和甲胄(或:远离战争),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或:在百姓富了之后教育他们)
10. 试题分析:本题可根据下文推断出画线句子是说皇帝下诏给张纯谈有关禘、祫祭祀的事,大意是说禘、祫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应根据经典,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根据这一含意可正确断句。画线句子加标点为: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 试题分析:ACD三项涉及了封建社会的礼仪和制度,B项涉及了年号的考查,难度不大。由原文中“先来诣阙,故得复国”“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可推断出C项将“复国”解释为“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是不正确的。
12. 试题分析:C项时间和事件错位,“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错。从原文可知,应是“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明年,上穿阳渠……”打通阳渠的时间应为“二十四年”。 只需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一对应起来,就会发现C项与原文不符。
13. 试题分析:本题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落实。(1)“重”,重视、器重;“以”,让、任命谁做……官;“数”,多次,屡次;“数四”,再三再四,指多次。(2)“兵革”,兵器和甲胄,也可指战争;“给”“足”,富裕、充足;“以”,认为;“所以”,用来……
的;“者也”表判断,翻译时要体现出判断句的特点。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张纯少时承袭了爵位和封地,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位和封地,而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建武初年,先到朝廷,因此得以恢复其爵位和封地。五年,拜为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的精锐骑兵,安定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有官吏上奏说,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恢复其爵位和封地。光武帝说:“张纯担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县的一半。”张纯在朝时间久,对旧事很熟悉。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访问张纯。自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皇帝十分器重他,任命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接见几次。
当时南单于和乌桓来投降,边境无事。百姓刚刚去掉兵器和甲胄,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于是按照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以及平帝时的一些讨论,想具体启奏。没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于是就同意了。
三十年张纯上奏应该举行封禅,中元元年,皇帝便东巡泰山,用张纯比照御史大夫随行,呈上汉武帝元封元年登封泰山的礼仪和刻石文。三月,张纯去世,谥号节侯。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熠熠生辉。 ②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全抛出去。
③以上是本人对于安庆老城区建设集贤南路暨菱湖南路“城北高架”的设想,刍荛之见仅供城市决策者和设计、建设者参考。
④他似乎天生就是吃作家这行饭,提起笔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让人佩服!
⑤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价格低,辨别难度高,尤其是网购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⑥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A. ④⑤⑥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C
①率尔成章: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用在此处不恰当。②一张一弛:比喻治国宽严相结合,也比喻工作、生活上劳逸结合。用在此对象不当。⑤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专指人,在这里对象用错。③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④文不加点:点,改动、修改。意为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借以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⑥空谷足音:意为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借以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点睛: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8. 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显示的信息,将后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共100字左右)(4分)
在中西方交
流空前活跃的今天,比较中国人与西方人当下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 ;而在汽车早就普及的西方,随着环保、健身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自行车重新走入公众生活,成为人们出行常用的代步工具。西方餐饮业大举进军中国,用刀叉、吃西餐被不少中国人当成时尚,甚至成为某些人炫耀身份和地位的方式; ▲ 。 参考答案:
在自行车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开始车满为患/ 而由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餐饮文化开始被更多的西方人喜爱并接受,用筷子吃中餐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时尚。 略
9.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
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
文】
(一)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告子下· 一六》)
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论语·阳货》)
10. 将下面打乱了语序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人人生而平等
③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④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⑤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A.①⑥④③⑤② B.⑥④③⑤②① C.⑥③②④①⑤ D.⑥②④①③⑤ 参考答案: D
⑥总体概括,引起下文。②先谈人的平等性④再谈人的权利①分述权利的组成部分③对权利的保障⑤保障的来源。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 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好好看看
我们从不见底的黑暗中醒来,降临在这个永昼的缤纷天地。繁杂的画面潮水一般地涌过眼前,漫过头顶,我睁大了上苍给我的眼睛,想看清人生的未来和过去
远眺。我看到无数的不确定纠集缠卷成致密的罗网每一根线都通向不同的地方。恍惚间五丈原风声席卷,羽扇轻摇,营火通明映亮他远眺的目光。一贯的运筹帷幄,大敌当前而不改色的平静,孔明看到的是未来吗?月色凄清,牢窗下一方光亮照不进尘垢翻飞的墙角,照不进他云雾重重的眉眼。远眺时明晰的伤痛,沉重的坚忍,司马迁看到的是什么呢?
他们看不见未来,却能看见充满可能性的自己。因为早有打算,所以从容不迫;因为怀揣梦想,所以坚忍不拔。
细察。我看到风吹草动,窸窸窣窣,这个人的笑和那个人的眼泪。水乡白墙下击瓦的雨点,密林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材料中借著名作家麦家之口给出五个方面,考生可以择其一入手,也可以综合入手。
深处倾洒的阳光,城市角落挂了红果的破盆栽;伞下裙摆,纸砚间挥动的小手,校服洁白身影矫健的他……法布尔细察时能看到这些吗?曹雪芹凝视她们一颦一笑时又想了多少呢?
他们看不见所有,却能看见全神贯注的自己。因为聚精会神,所以细致入微;因为真心怜爱,所以乐在其中。
淡看。我看到万水千山沟壑纵横,积满灰尘的史书传说似乎还光芒万丈。风水转,光阴逝,前仆后继。地坛里晃着树影的轮椅,那四周有花开花落秋风黄叶,他身后有化不开的哀愁,他脸上有驱不走的阳光。史铁生看得见这些吗?井水透过指缝间洋洋洒洒地折着闪亮的金光,前方是辉煌的知识殿堂,眼前是漆黑,是挥之不去的阴雨。海伦看到的有什么呢?
他们看得见伤痛,却也看得见向上的自己。因为已经克服,所以不畏坎坷;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分外珍惜。
我看到我自己。
我尝试着去看人生,其实看人生就是看我们自己。人不能停止思考,不能不看世界,这样才不会迷茫,才能好好地看看自己,让我们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慢慢地在这大千世界里生活下去。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 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
考生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