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分)(请将下面各小题符合要求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挑衅(xìn) .B.广袤(mào) .C.静谧(mì) .D.诘责(jié) .
告罄(qìnɡ) .
濡(rú)染 .
缄默(jiān) .荫(yīn)庇 .
炽痛(chì) .
蓦(mò)然 .
晕车(yūn) .掣(chè)肘 .
芊芊(xiān)细草 ..
相形见绌(chù) .风雪载(zài)途 .咄(duō)咄逼人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悠闲 无与伦比 进退唯谷 谈笑风声 B.伎俩 走头无路 忧心忡忡 莫衷一是 C.骊歌 锋芒毕露 怡然自得 铤而走险 D.污秽 长吁短叹 通霄达旦 谆谆教诲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阳春三月,桃花红,柳叶绿,千里莺啼,万象更新,这种妙手回春的景象令人陶醉。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五·一期间,在泰山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A.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15 日联合京东商城、淘宝网等17家电商企业启动消费绿色维权通道平台。 B.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C.有些南方人没有见过雪,他是南方人,所以,他一定没有见过雪。
D.《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
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文章用“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爸爸中的夹竹桃花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离开了人世。“花儿落了”既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也是文章的线索。 C.《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是高尔基作品《青春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D.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含蓄温婉;契诃夫《变色龙》,冷峭尖刻;吴承恩《范进中举》,嬉笑怒骂。这三篇小说都入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行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 。 , , 。 ,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为什么不能“道法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呢?
①就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②反之,人类若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 ③人类如果企图征服自然 ④我们常说“人类征服自然”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实,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②⑤④①④⑥ B.④⑥③⑤①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④③①⑤⑥②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8-10题。
古人如何让食物变得“有滋有味”?
倪方六
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除异味;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外来的“辣味”成为餐桌新宠,官至丞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 ……
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是菜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如遇到腥膻味食材,盐便不起多大作用。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先秦时均已使用,如花椒、桂皮、姜、葱、芥、薤(读xiè)、韭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读xī),兽用梅。”可见,先秦时,对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开发和使用,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可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了。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一经发明,便带来的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因有酱而能吃,好吃;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美食因此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烹饪要求--中国人的饮食中从此离不开酱系列。
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到宋代时,现在常用的红糖、白糖已能生产,而且质量上乘。在甜味调料中,“饴”使用最早。饴,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应该在殷商时已出现,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大雅》里的《緜》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读hū,意为‘古代祭祀用的大块鱼、肉’)膴(读wǔ,意为‘肥’),堇荼如饴。”意思是,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味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乡党》
中所谓“不撤姜食,不多食”。在烹制牛肉等菜肴时,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汉代人制作肉类食物,便是“芳以姜椒,拂以桂兰”。
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朝时引种中国,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胡椒的价值赛黄金,宋人陶谷《清异录·药谱》中便称胡椒为“金丸使者”。而黄金常见,胡椒难买。唐宋时,家里有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据《新唐书·元载传》,曾官至丞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朝廷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为此大发议论,其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在“外来风味”中,明清以后能对中国饮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辣味”--辣椒的味道。辣椒原产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明代后期,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讲究口味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一改对花椒、生姜的依懒,恋上了辣椒,“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从此,“辣味”成川菜、湘菜系等菜系的主打味道。
8.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 9.文章中划线段落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 下定义
C.举例子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
A.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除了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B.先秦普通人是不可以享用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的。 C.大概最早在明朝,人们大概有可能品尝到胡椒的味道。 D.“辣椒“是被当作观赏花卉于明代后期引种来中国的。 二、非选择题(21分)
11.诗文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7分) (1) ,不亦君子乎?(《论语》)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3)半卷红旗临易水,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塞外的秋景奇特异常,既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丽,也有范仲淹的
“ , ”的寒冷萧索。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用“ , ”
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12.诗歌鉴赏(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主次顺序 D.引资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展现出的美丽画面。(2分)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中的“争”“啄”两个动词。(2分)
13.名著阅读(4分)
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________(人名)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___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____________(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________(人名)敏感而孤独的心。 14.综合性学习(6分)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段永远不可遗忘的英雄岁月,为缅怀革命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广安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从2016年9月起,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了以“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1)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为“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为这
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活动一 活动二
(2)一台以“2016四川华蓥山旅游文化节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牌坊村文艺晚
会将在广安市邓小平故里牌坊新村举行。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开场白。(2分)
答: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弘扬长征精神呢?(2分)
答: 三、阅读与理解(39分) (一)记叙文阅读(1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着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冲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作者:丁立梅)
15.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
是什么意思?(2分)
文题: 母亲的话:
16.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作用是什么? (3分)
17.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⑥段中的“我”因什么而“感动”,又因什么而“感伤”?(2分) 18.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3分)
19.说说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由此给你什么启发?(3分)
(二)议论文阅读(12分)
少说是一种智慧
江旺明
①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大师对话语的精辟见解让人颇受启示。
②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生活和工作之中,人与人之间运用适当的语言,可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添乐趣、促进工作。然而,话语过多、夸夸其谈,便会让人生烦起厌。 ③“善言不必多,言多必有失。”历史上的文臣武将,都明白“多言必败”、“多事多患”的道理,都知道管好口舌的重要性。东汉名将马援,很讨厌议论别人长短的人,他说:“儿孙中有人有这种行为,让我难受,我宁愿去死。”清代名臣曾国藩也认为“多言失德”,他说招致品德败坏的是“长傲”与“多言”。
④话语过多,往往显示出自己的虚伪浅薄。俗语“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叮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看一个人,评价一个人,智者不会光听这个人是怎样说的,而是要揣摸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更要看这个人是怎样做的。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是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说话之前,注重观察、审视、酝酿和蓄力,如同拉弓射箭一样,拉弓蓄力,射出去的箭才铮铮有声。麻雀每天从早到晚,啾啾叫个不停,却不引起人们注意;楚南有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⑤少说话,多倾听。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倾听自然,回归自然,净化心灵,找回真实的自己。倾听别人,尊重说话者,可以建立真正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你也可以倾听自己,与自己对话,真正读懂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加热升温,摈弃虚华与浮躁,驱逐烦恼和郁闷,创造最适合自 己的生活节奏和旋律。
⑥少说话,多微笑。对同志、朋友和家人,多一些微笑,保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面对无奈事情,淡然处之,微微一笑,若无其事,乃是最好的应对办法。面对天灾人祸,多一些微笑,保持豁达的心境和乐观的态度。
⑦少说话,多思考。多思考,就不会片面看问题;多思考,话语和行为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多思考,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容易被人接受。
⑧少说话,多干事。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陷入困境,不将“难”字挂在嘴上,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做出成绩后不表功、不炫耀,不居功自傲,要学会守拙,善于推功揽过。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也要少说话,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⑨少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艺术,还是一种美丽、一种智慧。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记住大师的告诫,话语像黑夜星星。黑夜星星虽然少,但给人光亮,照人前进,被人欣赏,受人点赞。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12期)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选文第①段用朱自清的语句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2分))
24.选文中第⑧段“少说话,多干事”,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闻一多先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对待说和做。(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 ②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③曷:通“何”,什么。 ④熙:通“嬉”,开玩笑。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头抢地耳( ) (2) 休祲降于天( ) ... (3)天下缟素( ) (4)晏子将使楚( ) ...26.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7.【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28.【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
也隐含了他的不满。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 (2分)
29.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
④
③
②
①
主要是靠 取胜。(2分) 四、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
离家与父母的告别,毕业与老师同学的告别,分手与恋人的告别,转身与陌生人的告别……这是生离;还有亲人、爱人、友人离世的告别,这是诀别。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第七期节目经典语录
作为初三的毕业生,相信你也有关于告别的故事。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题目二:
是谁在雪山戈壁坚守着祖国边疆?是谁在神女峰顶等待着远人的回归?是谁在港口海岸期盼着航船的靠岸?又是谁站在村口带着一双渴望的双眼?无论他们是谁,都是你我身边的守望者。
守望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内心坚守;守望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默默等待;守望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日夜期盼;守望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拼搏;守望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继续前进……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等;②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书写规范,卷
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1.B 2.C 3.C 4.D 5.C 6.A 7.C 8.C 9.B 10.A 二、非选择题(21分)
11.(1)人不知而不愠 (2)霜重鼓寒声不起。(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1)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意思对即可)(2分)。 (2)示例:“争”“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惟妙惟肖地描摹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一个“争”字,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
描写出燕子忙碌又兴奋的动作。(2分) 13.吴用 格列佛 林冲 阿廖沙 14.(1)“长征精神润童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讲述长征故事、办长征手抄报、唱长征歌曲、换位体验当红军和重温入队誓词,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表达童心向党、传承长征精神,做好少年的心声。
(2)称呼+导入(这台晚会的意义,目的,内容)+ 引起下文(弘扬长征精神)
(3)围绕“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爱国、团结、乐观、坚持奋斗、吃苦耐劳和大无畏精神”,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三、阅读与理解(39分) (一)记叙文阅读
15.文题:只要肯努力,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价值)母亲的话:陈述自然界中每一棵普通的花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2分) 16.渲染了美好的气氛;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做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深化文章的主题。(3分,答到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 17.因孩子的乐观昂扬与不怕困难而感动,又因孩子的先天条件而感伤。(2分,1个1分。) 18.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善于反思的教师。(结合文章略)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脉络,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都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描写展开的。(3分。结合文章分析形象2分,作用1分。) 19.成功的原因:他不自卑(乐观),没有自暴自弃;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力(执着坚持);有父亲的鼓励。启发:围绕上述成功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3分。成功的原因一点1分,共2分,答出2条即可;启发1分。) (二)议论文阅读 20.少说是一种智慧(或说少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艺术,还是一种美丽、一种智慧。)(2分)
21.通过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名言,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论题,同时这件事也可以作为论据证明论点。(2分)
22.举例论证(或事例论证)。有力的证明了“历史上文臣武将,都明白‘言多必败’, ‘多事多患’的道理,都知道管好口舌的重要性”。(3分)
23.使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的证明了说话之前,要注意观察、审视、酝酿和蓄力。用语生动,极富感染力。(2分)
24.其实都可以,先言后行,就是你对别人的承诺,就一定要做到。而先行后言就给别人一个惊喜。言和行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言没有行,别人就不会相信你,而只有行而没有言,就是没有目标。所以是相互并存的。(3分) (三)文言文阅读 25.(1)撞(2)吉凶的征兆(3)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4)出使 26.(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评分:4分。每小题2分) 27.威胁 害怕(色挠)(评分: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28.慎重(2分) 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2分) 29.勇敢 智慧(评分:2分。每空1分) (四)作文
作文等级 一类卷 (40~36分) 二类卷 (35~32分) 三类卷 (31~24分) 四类卷 (23~12分) 五类卷 (11~0分)
评分标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