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 【答案】 D
【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D
【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答案】 B
【解析】【分析】A.《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何冀平; C.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抽象的; D.“凄惨”是形容词,“景仰”是动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及辨析词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 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新疆域》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始龀: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如:龀童(七、八岁的小孩),龀年(童年),龀岁(童年)。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而立:男子三十岁。知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耳顺: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7、8岁)、豆蔻(12、13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
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
【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 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简·爱》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 ,简·爱虽然与罗切斯特有过长时间的分离,但她最后又回到了主人身边并和他结了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作品名称可以回忆作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而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人物的形象特点。作者的国籍、作品年代等信息可以通过技巧加以辨析,识记。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D项错误。“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
【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巨大变化。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 《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 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B项的“ 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 ”错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找出错误。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 文学文化常识 ,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对课内名篇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答案】 C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各类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点都要熟,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号海澄,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向太阳》《天上的街市》等。
B.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答案】 C
【解析】【分析】A项,《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 B项,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D项,山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叫作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11.阅读下列新闻完成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画出新闻的电头,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________。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5)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
(6)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答案】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交代通讯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3)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经心营造
(4)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5)我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学习中对电头的了解可知,这则新闻的电头是:新华社长
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分析这个电头可知,它交代通讯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是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时分东、中、西三路大军,这三路大军的渡江地点和登陆地点不一样,因此可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3)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这个词语的意思为: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经心营造。 (4)在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从新闻中摘取有关的词语即可,摘录时注意句子的主语和褒贬义。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有: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贬义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有: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5)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根据以上方法可概括这则消息的标题为: 我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6)本题第一问要在理解这则新闻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积累答题。第二问属于开放试题,只要能结合本文主旨谈自己的感受,文从字顺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电头的知识以及电头的作用。电头,又叫做\"消息头\",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它是用来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地。电头多放在新闻稿件的开头,用括号或比较显著的字体区别于正文。电头的作用是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只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4)本题考查筛选词语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筛选词语即可。
(5)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做这样的题, 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6)本题考查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能力,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而个性化阅读,则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2.下列不是东山魁夷的作品的是( )
A. 《一片树叶》 B. 《听泉》 C. 《冬天之美》 D. 《与风景对话》
【答案】 C
【解析】【分析】东山魁夷,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听泉》《和风景的对话》《探求日本的美》等。著有《东山魁夷》11卷。《一片树叶》(节选)被选入苏教版初中教材。 故答案为:C
【点评】《冬天之美》是法国乔治·桑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厌弃奢侈、挥霍的所谓大都市生活,向往朴实、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 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 掌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 体裁。 而不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 故答案为C
【点评】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 境描写。 三者中,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 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而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 说的依托。
1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 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B.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他的号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 C. 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D. 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 B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错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的别号;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有关作品、作家的了解程度,难度不大,建议采用排除法。
15.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 C
【解析】【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归来”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察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
16.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讨厌阿长的絮叨和繁琐规矩,但她对“我”讲述 “长毛”的故事让“我”也对她产生过空前的敬意。 B.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 《水浒传》中,林冲不满王伦的做法,在宋江等人智激与协力下,一举杀死了王伦。这一精彩的情节,突出了王伦的小肚鸡肠和宋江的老谋深算。 D.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兵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梅森揭露的是罗切斯特家里关着患有癫痫病妻子的事实。 C把句子中的“宋江”都改成“晁盖”即可。 D“兼爱”“非攻”是墨家的观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诗》 《书》 《礼》
《易》 《春秋》合称为“五经”。 【答案】 B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逐项字斟句酌辨析正误。《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8.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1)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丨 — _ B.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_ C.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_ D.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丨 — _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 ②中华民族 ③重要的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______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 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5)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 )
A.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6)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画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浑厚圆润 B.潇洒飘逸 C.端庄雄健 D.纤细柔美 【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书写规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汉字的笔顺要求平时规范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则。A项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没有错别字。(3)本题考查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可以先通读语段,了解全文的主要意思,并结合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注意修饰性的词语,保持语句的通顺,语意表达的准确性。应该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D项正确。(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C项正确。(5)本题考查了对歇后语的了解与掌握。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做此类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前半截,领会并猜想出它的本意。C项正确“袋”和“呆”谐音。(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汉语字体的演变及特点,楷书: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字形大小、字距行距、墨色浅重,变化不大,较为庄重;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行书: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草书:行笔加快,附钩增多.欣赏此书法作品,写的比较飘逸,流动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故选B。
19.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必须让每一名学生从小养成诚信这种最基本的道德习惯。为此,班级准备开展“诚信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
(2)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据报道,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洪耀明为了兑现之前与学生的承诺——“如果学生不在校园及其周边乱扔垃圾,就和小猪亲嘴”,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亲吻了一头小猪。有人把他亲吻小猪的视频和照片发到了网上,洪耀明随即被许多网友称赞为“中国好校长”,同时,也有人质疑洪耀明这么做是在作秀。
某班围绕“洪耀明是不是‘中国好校长’”这一话题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写一段辩论词。要求结合材料,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个字以内。 (3)为了给活动提供一定的道理论据,请你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 【答案】 (1)真诚乃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世之根。
(2)示例一:我认为洪耀明不愧为“中国好校长”。他的许诺,使学校及其周边卫生状况改善了;他亲小猪兑现了承诺,让学生信服。所以,我认为洪耀明是个管理有方,信守承诺的好校长。
示例二:我认为洪耀明不是“中国好校长”。他作为一个副校长亲小猪,行为失态;他不是从源头上找原因,而是用打赌的教育方式,效果不会长久。所以,洪耀明这么做是在作秀。
(3)示例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示例二: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示例三: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解析】【分析】(1)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主题不能脱离“诚信伴我行”这一内容。 (2)写一段辩论词。务必自己动手写辩词,平时适当阅读一些辩词,形成自己的“辩词意识”。另外自己的辩词一定要自己来务必考虑陈词中闪光的元素。要力争出彩、出效果才可以有共鸣。首先要确定你是正反还是反方,正方“洪耀明是‘中国好校长’”,反方为“洪耀明不是‘中国好校长’”。要以原材料作为根据,根据必须真实有效。
(3)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名言警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给活动提供一定的道理论据,要注意是“诚信伴我行”活动,是它统率着材料(道理论据)。
【点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B.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河阳之北”指黄河的北面。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D.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答案】 C
【解析】【分析】C.表述有误,《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不是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